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作者:似清欢茶叶旗舰店 更新时间:2022-07-18 18:23 阅读:738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通读茶经:茶之具(下).mp33:47来自似清欢


⬆️⬆️⬆️


点击播放 收听全文


人间有味似清欢,抱扑怀真入虚境。大家好,欢迎收听「通读茶经」。


我们将以通俗讲述的方式带领大家一起阅读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


今天,我们要来说说《茶经》中的第二章。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上一期我们说过了茶叶的采摘、炒青、蒸青、碾压的工具与配备的工作台、饼模、台布等。(上期链接:这些器具诞生已经数千年,你家有吗?)


今天我们就来要看看,茶饼初成后的晾晒、烘焙、储藏过程会用到哪些茶具。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按照规制,压出来的茶饼要先晾晒一下。晾晒用的器具,就称为(bì)


“芘(bì)莉:曰籝(yíng)子,一曰蒡莨(Páng láng),以二小竹。长三尺,躯二尺五寸,柄五寸。以篾织方眼,如圃(pǔ)人箩,阔二尺,以列茶也。”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芘莉,又叫籯子或篣筤。是一种竹制的盘子类器具,即方形的竹匾,类似与现在建筑工地上的搭脚手架的方块竹编,只是稍微精细一点,一侧多了长出来的二个手柄而已,方便搬运。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晾晒时,要用“棨”(qǐ)给茶饼刺个洞眼:


“棨(qǐ):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棨又叫锥刀,用坚实的木料做柄,用来给茶饼穿洞眼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穿过眼的茶饼稍干后(大约半干),要用“贯”串起来,那什么叫做贯呢?


“贯:削竹为之,长二尺五寸。以贯茶焙之。”


贯就是竹子削制而成的杆子,长二尺五寸,用来串起茶饼(搁在焙上)烘焙。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烘培的茶具自然更有讲究。


: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一曰栈。以木构于焙上,编木两层,高一尺,以焙茶也。茶之半干,升下棚;全干,升上棚。”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挖地二尺,上砌矮墙,涂上泥,形成一个完整的的焙灶。


把用木做成的架子,放在焙上,分上下两层,相距一尺,用来烘焙茶。茶饼半干时,放在下层烘焙;到茶饼全干时,就换到上层。


烘焙完成后,用“扑”把茶饼串起来,以便运送和储存。后期用“育”来后熟和储存。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旁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塘煨火,令煴煴(yūn)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用木制成框架,竹篾编织外围,再用纸裱糊。中有间隔层,上面有盖,下面有底座,侧面开一扇门。


中间放置一个器皿,盛有炭火,使它保存温热。当江南梅雨季节之时,则要加明火用来除湿防潮。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育”有二大功能:一是在茶饼储存过程中的干燥防潮;二是茶叶的后熟过程。


在一定的温度作用下,茶叶可以慢慢地发酵,去除涩味和苦味,口感变得更加柔和,并拥有一种特殊的清香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茶饼制作完全之后,需要按一定的计量规格包扎以售卖,这时候就要用到“穿”的概念:


“穿:江东、淮南剖竹为之;巴川峡山,纫(rèn)彀(gòu)皮为之。江东以一斤为上穿,半斤为中穿,四五两为小穿。峡中以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


江东、淮南地区用剖开的竹子做成;巴山峡川地区,则用谷皮搓制做成。


江东把一斤称“上穿”,半斤称“中穿”,四、五两(古十六两制,现约为0.25斤,即“中穿”的一半左右)称“下穿”。峡中则称一百二十斤为“上穿”,八十斤为“中穿”,五十斤为“小穿”。


古人如何制茶?有这些工具就行


这些大致就是唐人制作茶饼的器具,有很多器具和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工艺,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可见古人的智慧的借鉴意义之大。


-END-


部分内容来源 | 《茶经》 唐 陆羽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