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作者:晓松说茶 更新时间:2022-08-18 20:12 阅读:684

“广东产的“广元贡饼”,重庆的“重庆沱茶”,过去其他省份生产的这些茶叶,也能叫做普洱茶吗?”




”听说在计划经济年代,港澳茶商和内地茶厂都不能直接接触,那具体的买卖又是怎么进行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普洱茶是怎么进行买卖,生产和销售的?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普洱茶。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港澳市场的茶品配额制




首先,小编先为大家介绍最重要的茶品配额制,在计划经济年代,普洱茶买卖远不如现在方便,而是要执行繁琐的配额订货。




在当年,无论是香港茶商,还是其他国家的客商,获取云南普洱茶的常规方式只有一种:在每年一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上,与省茶司签约订单。




每年广交会上,省茶司与香港头盘商的买卖模式,都是按照先签订货合同,再安排下属茶厂生产的方式运行的。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这里的头盘商,指的是当年港澳茶界的分级“规矩”,云南普洱茶抵达港澳后,头盘商分给二盘商,二盘商再分给茶庄茶叶店,最后再到消费者和酒楼手中。




在当时整个港澳地区,有资格在广交会上与大陆进行茶叶进口贸易的,只有15家头盘商,每家头盘商也都有自己的二盘商,每级层次分明,没有人敢僭越。




不过,虽然等级森严,但大家其实都赚不到大钱,毕竟当年的普洱茶价格低廉,又需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出售,而香港又寸土寸金,很少有人会有意识地存茶。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当年各级盘商手里都不存茶,只有位于终端的茶庄和酒楼会存茶,不过数量也很少,进茶和存茶的比例大约为5:1,叫做“存新卖旧”。




说回配额制上,头盘商不仅要签订单,而且数量上也有限制,并不是有钱就能垄断货源的,而其他的大小公司,就只能按照省茶司分配给各家的配额订货。




当然,有秩序就有人情,有些香港头盘商会偷偷送礼给省茶司的工作人员,企图多拿些货,如果能比往年多拿几吨,这一年的经营利润就有保证了。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只有香港第一头盘商——香港南天公司这个“头号客户”,省茶司才会尽量满足其各类要求,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南天公司在香港普洱茶界的超然地位。




而省茶司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云南普洱茶在香港的火爆程度,但他们也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毕竟配额量决定权不在自己这里,而在总茶司那里。




而之所以要实行这一不近人情的制度,除了那个时代固有的政策限制外,与各大茶厂自身生产能力有限,以及平衡各个省份的“普洱茶”出口,也有很大关系。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云南茶厂的茶粮挂钩制


没错,在当时普洱茶这一名称,还没有成为云南的地理标志产品,其他地区也都有生产过“普洱茶”,如广东的“广元贡饼”,重庆的“重庆沱茶”等等。




这些省份生产的普洱茶,大多出口到了香港和澳门,具体茶叶出口量,由省茶司上属部门”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和国家经贸部共同协调管理。




不过虽然很多省份都在生产,但品质最好的普洱茶,还是当属“云南生产”,而当年的香港茶商也很清楚这点,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事实: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总茶司规定,云南普洱茶的定价,要高于其他地区生产的普洱茶,而且要实行茶品配额制,如果不这么做,其他省份的普洱茶竞争力太弱,很可能卖不出去。




就拿7542来说,省茶司根据成本定价16元/公斤,总茶司可能就会硬提到18元,毕竟品质最好的云南普洱茶,如果和大家一个价,那其他省份的都卖不出去了。




因此,当年总公司对配额量,是有严格规定的:进入香港的特种茶类(包含普洱茶),不管是就地销售,还是转口贸易,总数量都不得超过6000吨。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这些出口产品中,7572、7542、8582、8592等七子饼茶,和7663、7653等沱茶只占少数,真正的大头是各种等级的普洱散茶,还包括很多级外茶。




这么多的茶品种类,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因此省茶司在报给总茶司审批的生产计划中,也经常会多报20% ~ 30%,尽量多拿一些生产配额。




首先,生产计划下大一点,地方政府的重视性就会更高,相应的配套措施也会更宽限,其中最重要的政策,就是“茶粮挂钩”政策。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当年负责茶叶种植的茶农,是不需要也不能再种粮食的,如果茶叶生产计划下得比较大,给茶农的粮食补贴也会更多一些,能保障其生产积极性。




茶农把采摘后的茶青,交由各茶厂在当地设立的初制所后,茶厂就会出具相关证明,让茶农拿着证明去供销社,换取宝贵的粮食和少量盐巴。




茶农按照计划采茶,茶厂按照计划收茶,这就是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常态。鼎盛时期的勐海茶厂和下关茶厂,每年的原料收购量可达7000吨~9000吨。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计划经济时期的普洱茶和现在有什么区别?


根据香港市场的口感喜好调研,省茶司规定各大茶厂生产的普洱熟茶,要用往年的老料做,做好了以后,还要再存放放一段时间,以消除堆味。




而且除了每年的出口内销外,茶厂还要担负起边销茶生产任务,而为了保证边销茶稳定供应,茶厂也要有原料储备,避免自然灾害减产,导致边销茶产量不足。




存新卖旧、茶粮挂钩、限量配额...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才诞生这些特殊政策。




也正是因为这一时代背景,才造就了老茶话语权在港粤,新茶话语权在云南的普洱茶界的格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