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8-10 08:37 阅读:801

陈寅恪:"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这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话题,原句是说“崖山之后,再无中国。”


这句话其实我不是很认同,崖山之乱[1]虽然是历史上第一次汉人被异族灭掉,但我们的文化从未断层,历史上这些所有的异族入侵对我们文化文明造成的伤害都不如六七十年代。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秦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华夏民族的文化,从未曾间断过,每一个时代,都有辉煌。


而到宋朝,达到极致。


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


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


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


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激动的时代,是一个政治清平、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


后来的世世代代中国历史学家批判它,是因为它未能顶住异族入侵而终于被他们痛恨的蒙古人打垮。但宋朝却从960年存在到1279年,长于约300年的(中国)平均朝代寿命。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 A History of Asia》第198页写到宋朝的成就:……宋王朝明智地专心于长城以南汉族中国人居留的高生产力核心地区,甚至用礼物签订一项停战协定,承认异族政权对今北京地区的控制,用类似协定让另一个异族控制西北干旱的甘肃。这些协定并不造成实际损失,而中国在宋朝的惊人兴旺与它放弃建立较大帝国的野心有很大关系。保留在中国统治下的地域仍与除去俄罗斯以外的整个欧洲一样大,加上它拥有的1亿人口,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其后的元明清乃至近、现代,都在复兴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也在发展属于中华文明的文化。


元曲是,明清小说也是。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陈寅恪说:"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中华文明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明清小说、元曲能成为和唐诗宋词并立的东西?因为我们一直知道中华文明植根于何处。


为什么我们一边说满清是蛮族入侵,一方面又认同清朝时的中华历史?因为满族虽然不断的在伤害和阉割中华文明,但是他们也在努力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虽然结果并不太好。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我们常说日本保留了我们很多传统的东西,而中国这些东西却已经失传,其实也有谬论。


很多唐代的东西,其实宋代就不见了,宋人又创立了有自己风格的东西,明代也一样。


所以别以为汉服在日本、唐代风格的建筑在日本,宋代点茶在日本,还有好多其他的东西在韩国乃至越南,就以为我们的文化丢失了……不是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除了异族入侵)是中国人自己抛弃的。


因为我们的祖先在亚洲就是风潮引领者,他们不断的创造着新的文化产品,不断丢弃着旧的文化产品,而被丢弃的却被其他小国当宝贝保留了。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作为中国人而看不到我们先人的荣耀是何等可悲的事情,更可悲的是假装理性的去传播这些无稽的昏话、鄙视自己的历史。


我们是一直向前走的强大民族。


复兴曾经的文化,不是捡起我们丢弃的东西,而是从那些辉煌中,学习并改进,做出更好的。


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


我们要学习的是当中的气节,华夏当有那样的气节,我们要发扬光大的,是我们的时代所需要的东西。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


中华文明的复兴和发展,需要今人的努力。


陈寅恪:宋朝之后已无中华,宋代之后再无文化?


[1]崖山之乱: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 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据史料 记载,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20 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 ,海上浮尸10万,并给南宋王朝划上了句号。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凡你想知,务必告知,我若所知,知无不言,我所不知,查尽史料,为卿解之。


常说茶文,同讲盏史,偶看山水,引经据典,多为编整,请勿KY。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