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贡茶谱系

作者:昆明万融科技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2-08-30 18:29 阅读:616

云南的贡茶谱系


贡茶是中国专制时代的特有产物,也是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它是由皇帝钦定或地方纳献,将地方品质最佳的茶叶进呈给皇帝的一种封建制度。


云南的贡茶谱系


翻开普洱茶的历史之书,虽着岁月的灰尘却难掩其光华,普洱茶、贡茶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


那么,云南地方知名贡茶究竟有哪些呢?本期昆仑说茶,我们将把云南最全的贡茶谱系整理给各位茶虫们。


云南的贡茶谱系


曼松,昆仑认为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几年往来曼松茶山几十余次,曼松的兰香让人记忆深刻。


曼松贡茶茶区隶属于古六大茶山倚邦象明乡内,倚邦本地茶叶以曼松茶味最好,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古代皇帝指定六大茶山中的曼松茶叶为贡茶,其他寨茶叶概不要。于是曼松茶叶质厚味美,其味甘香可口,饮后神志清醒。曼松贡茶区因茶叶品质内涵丰富,加之产量“年解贡茶100担”而得名。


云南的贡茶谱系


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莽山各寨之茶,最后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用开水冲泡后有“站立不倒”,于是便使驮马送到朝中。宪宗皇帝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该茶为朝廷专用“贡茶”。


明王朝为保证曼松茶的品质,任命倚邦人叶氏为土司,专门负责“曼松站立贡茶”的生产加工。叶氏又任命曼松寨头人李氏具体负责该项事务。李氏通过几年努力,将“站立贡茶”发展到令人满意的规模。因此,李氏得到了“贡茶王”的名号。


云南的贡茶谱系


到了清朝,一个叫曹当斋的人成为倚邦的统治者,曼松贡茶步入辉煌。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贡茶分为芽茶、蕊茶、女儿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贡茶园)。


皇家茶园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附近(数量偏少)。


云南的贡茶谱系


曼松最大的特点是甜润,喝的时候口里很甜,喉头很甜,像喝蜂蜜水,像蜂蜜水一样甜的曼松贡茶并没有给曼松的村民带来蜜一样的幸福,清代末期,由于贡茶任务太紧,约300担(皇室的100担,和其它各级官吏索要的200担),所以茶农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有的家族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到曼松村。


云南的贡茶谱系


1942年,已经十分嬴弱的倚邦再遭厄运,攸乐山的攸乐起义攻进了倚邦,战火将倚邦烧了三天三夜,几百年筑就的古镇,无数精美的建筑全部化为灰烬。这场劫难使倚邦元气散尽,无法再振,几百户人家迁移他乡,空凉的倚邦在大山深处渐渐被人们遗忘。


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倚邦已仅有30来户人家,大多为茶商的后裔,他们守护着祖宗的茶园不愿离去。(曼松是倚邦古茶山的一个村)喝着极甜的曼松贡茶,心里全是泪水。


云南的贡茶谱系


让昆仑感到欣慰的是,当地的有识之士精选曼松古茶树遗种,采用稀植的方式,在完全生态的前提下,栽种了1万多亩曼松茶。贡茶村人们的生活正在被茶文化的苏醒悄悄改变着,明天又将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这里听到、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段令人回肠荡气的古老传说,和一山山碧绿的茶园。在曼松茶的背后,是西双版纳茶文化的影子,是用茶书写出的崭新诗篇。


云南的贡茶谱系


倚邦,古六大茶山之一,雍正时期曾被选为贡茶,古镇客商茶农往来云集,鼎盛一时。


经社会动荡、历匪盗猖獗,历尽劫难古镇倚邦一炬成为废墟,辉煌散尽、历史尘封。


云南的贡茶谱系


倚邦古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最北部)象明乡,东接易武古茶山,南连蛮砖古茶山,西临革登古茶山。


每次往来曼松,都要经过那条倚邦大街,残破的砖瓦,依稀能看出当年的辉煌。明代初期的倚邦就已茶园成片,有傣族、哈尼族、彝族、布朗族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倚邦古茶山,为古六大茶山之一;其释名,“有茶树、水井之地”。倚邦茶山的中心大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倚邦的兴衰史清朝初中期是倚邦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倚邦以“七子饼茶”而闻名,而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朝内每年都会入贡巨量贡茶。


云南的贡茶谱系


清咸丰年间,由于受滇西战乱的影响,滇藏商道受阻,使倚邦、革登、莽枝、蛮砖等五大茶山的茶叶销路不畅,这个时候,易武的茶商却另辟蹊径,将茶叶大量销往东南亚地区。


另外,社会动荡,盗贼跋扈,茶商不敢随意进山贸易,同样导致倚邦贸易锐减,古茶园也渐渐荒芜。随着易武的兴起,倚邦的没落,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逐渐移向易武。和之前的曼松一样,1942年的一场战火,把古镇变成了一片废墟,几乎吞噬了倚邦古茶山的空前繁华,从此倚邦古茶山陷入沉寂。


云南的贡茶谱系


最近几年,普洱茶热让倚邦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有更多外地茶商来到倚邦建厂、购茶。如今,倚邦随处可见茶庄、茶室、茶叶初制所,沉睡百年的倚邦茶山苏醒了。


倚邦茶的复兴,那些被埋藏的普洱茶文化史逐渐显现,如昆仑所见,现在为了保护古镇和古茶园,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建了24公里的砂石路,对古镇遗留下来的石刻牌匾等遗迹进行统一管理,保存了古镇的历史文化品味。


云南的贡茶谱系


易武,这个地方昆仑为它写下过很多文字,这也是普洱茶无法逾越的一个地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百年前,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集散地,是贡茶产地,是至今犹存的百年老茶的诞生地。


云南的贡茶谱系


百年之后,当普洱茶全面复兴以后,易武从一个凋敝的边陲小镇,再次变成普洱茶商的必争之地,甚至成为很多爱茶人的朝圣之地。易武茶在普洱茶江湖的地位,依旧极受茶人追捧。每到春茶季,易武古镇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仿佛重现“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万人”(清《滇海虞衡志》)的盛况。


云南的贡茶谱系


随着易武茶的热卖,易武古镇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2010年起,每年四月举办“易武斗茶会”的时候,易武古镇更是热闹非凡,万千宾客云集。


  易武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古濮人在易武居住种茶。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入易武,尤其以石屏人居多,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


云南的贡茶谱系


经过四五十年的拓垦,易武新增茶园3万亩以上,到乾隆末年,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一派兴旺景象。光绪年间,倚邦因战略和瘟疫衰落,易武取代倚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集散中心,易武茶远销东南亚、香港,并建立多个“字号”品牌。


在清嘉庆、道光时期茶业发展达到顶峰,易武茶区包括漫撒茶山,一度成为云南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各种商号、茶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可谓商业繁盛,马帮不绝。主要茶庄有同兴号,大约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79年),是易武建立最早的茶庄,还有同庆号、乾利贞、同昌号多年形成四强之势。其他茶庄还有东和祥(义兴祥)、泰东祥、宋兴昌、元泰丰、鸿庆号等。


云南的贡茶谱系


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还让易武成为了“茶马古道”的始发地,那一时期,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主要的有易武—老挝—越南—香港;易武—老挝—万象;易武—老挝—泰国;易武—大理—拉萨;易武—昆明—北京。


  贡茶是易武的一张名片。在易武古镇十字街村,至今保留着易武贡茶进京的起运点——公家大院。这里的榕树枝繁叶茂,距今已有300多年,围径达10米左右,高20余米,树干上都长着一些青苔。


云南的贡茶谱系


今年春季,为茶虫定制春茶,昆仑前往易武,曾前往这个快要被历史忘记的地方。由于常年雨水冲刷,水土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榕树的根部,已经高出地面一米多。“马帮贡茶万里行”的石碑一方一圆,已有斑驳之色。公家大院是普洱茶辉煌历史的遗迹。


百年前,每到贡茶进京,都会先在这里举行隆重的仪式。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在鞭炮和锣鼓声中,当地的官员、官兵、茶庄老板、制茶的师傅以及当地的老姓一行人等,先是到关帝庙拜祭关羽。


关羽当年过五关、斩六将,拜祭关羽也希望这趟进京之路能一路平坦。拜祭完关羽后,众人来到公家大院,向贡茶磕头、行大礼。此时,已到中午时分,随着令箭一声令下,马帮带着贡茶正式启程赴京。


云南的贡茶谱系


  1936年,越南的法国殖民者阻挠中国茶进入越南,易武茶往东南亚的销路被阻断;到抗战爆发,易武茶庄倒闭、茶农流散,而南京政府财政部控制的中茶公司则选择佛海(今勐海县)建茶叶中心,易武日趋衰微。


此时生意虽散,但茶树还在,直至20世纪70年代,茶农废茶园种粮食,易武茶区元气大损,只有深藏于深山老林的古茶园得以幸免。至于茶马古道,也由于年久失修、交通改道等原因,现在只有少部分残留下来。


云南的贡茶谱系


如今易武乡境内尚且保留的青石板茶马古道有19段,总长10617米左右,是寻古探幽的好去处。“云南迄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桥碑上的记载,以及散落在易武茶山的浮雕、石碑、匾牌、古茶庄遗址,都在诉说着一个茶叶王国繁盛的篇章。


云南的贡茶谱系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困鹿山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贡茶的采摘和制作均由官府派兵监制,秘而不宣,外人很难得知贡茶制作的方法。尤其是到了每年春茶采摘的季节,清朝便会派专门的军队把守在整片山头。也正是因此,困鹿山皇室古茶园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云南的贡茶谱系


  有关困鹿山皇家古茶园,历史上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因自然条件及茶园管理的因素,云南生产贡茶的茶山很少,满足不了皇宫贵族的需要,茶叶根本进不了寻常百姓家庭。


  当时,每到春季茶芽发出,官府都派兵上山监督春茶采摘、生产,把所有制好的紧压茶全部运抵京城,进贡朝廷,普通百姓自然喝不到这里上好的春茶,困鹿山大片古茶园就这样变成了皇家御用茶园。


云南的贡茶谱系


  云南各山头茶中,布朗山霸气凌人,易武阴柔绵长,勐库涩显,化开回甘悠远,困鹿山则以“雅”示人,茶香清新淡雅,口感甘润沉实,仿佛一君子,不沾尘垢。


  如今困鹿山的古树茶,在沉寂了百年之后,终于拨开覆盖在其身上的迷雾,以独特的魅力重新展示在人们面前。


云南的贡茶谱系


“迷帝”原来叫“迷地”。据说在清代,迷地茶园品质优良,被列为贡茶,皇帝曾赐“岁傣京师”匾一块,此匾有界碑的赵氏家族世传保存,文革中流失。


据说,雍正皇帝曾饮“谜地茶”,后大为赞赏:“朕品茶无数,唯她色味俱佳”,谓之为“迷帝沁君”,迷帝茶因此而得名,相传至今。


迷帝贡茶古茶山地处哀牢山茶区新抚乡位于墨江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106公里,东与新安、孟弄接壤,南与景星乡接壤,西与普洱德安乡、镇沅古城乡接壤、北与团田乡相邻。新抚乡的“迷帝茶”生长于海拔2000米的高寒山区,曾作为朝廷贡茶之精品。


云南的贡茶谱系


  迷帝古茶山海拔1250米至1940米,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1290mm。现有茶园8万多亩,其中百年以上的古茶园2万多亩,树龄50-100年的老茶园有3万多亩,50年以下的现代茶园有3万多亩。


茶园分布在哀牢山地势相对平缓的地方,四周的森林植被完好、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茶园种植因地制宜,多以小片种植,几十亩、一两百亩为一个单元,这些茶园在森林中,似乎就是镶嵌在漫漫林海中的绿宝石。


  迷帝茶区的新抚乡属哀牢山系,山高林密,生态保护较好,在山中还有大量野茶山分布。在赵氏老茶园中还立有一个石牌,上书“迷帝茶源”,以示其地位之尊。


云南的贡茶谱系


  迷帝贡茶的原产地是米地古茶园,而米地茶的产地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新抚以前属于镇沅,后来划归墨江),故名界牌,这里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运茶叶。


云南的贡茶谱系


须立贡茶,昆仑说茶曾经详细解析过这个有点小众的地方。该古茶山位于墨江县联珠镇,海拔1400-1460米,常年平均气温16.9-18℃。年降水量1323-1435mm。土壤为赤红壤、红壤。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


  须立贡茶在清代为皇家贡茶,联珠镇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宫廷将普洱茶列为贡茶,视为朝廷进贡珍品。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墨江的须立贡茶为普洱府上贡茶之一。须立贡茶即是墨江县碧溪须立山上出产的一芽二、三叶的“瓦雀嘴”须立茶。


云南的贡茶谱系


  古茶山主要位于墨江县联珠镇的菜园、班中、碧胜、勇溪村,村民主要是哈尼族,茶山面积约643公顷,呈块状分布,代表品种有菜园村的大叶绿茶、碧胜村的须立贡茶等。相比较而言菜园村茶园的管理比须立贡茶所在的碧胜村要好一些,长势更强。碧胜村的须立贡茶园内保存了一定树龄比较老的古树,是清代贡茶的原产地。


云南的贡茶谱系


  须立贡茶古茶山属于哀牢山系的古树茶,这个茶区的古树茶杯底留香都不错,苦不显,带涩。哀牢山中段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


  墨江须立贡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饱满、口感最好、比迷帝贡茶更有魅力;镇沅茶香气高、汤水较厚,新平茶香气厚重持久,汤水入口就甜、涩化得较快;北段景东、南涧一带茶香气高爽、有独特韵味。


云南的贡茶谱系


云南现存最古老的白茶古树,并且曾经在清代成为贡茶,是无量山秧塔茶园的名品“白龙须”。


云南的贡茶谱系


在《景谷县志》、《思茅地区商业志》等资料中记载,秧塔白茶曾经在清代道光年间作为贡茶“白龙须”上供給朝廷。同时又有资料记录了以下传说:茶树是道光二十年山民陈六九于澜沧江边采集数颗茶果引种于秧塔的。


云南的贡茶谱系


这片古树茶园作为现存最古老的白茶树种都是十分宝贵的。作为贡茶,白龙须可以说生不逢时,道光末年,清帝国已经危机四伏,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其实也无闲情逸致细品这珍贵的茶品,我们今天能喝到这珍贵的古树白茶,滋润我们的身心,品味时光的变幻,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


回顾历史,那些辉煌的瞬间似乎很遥远,但当昆仑踏上茶山的路程,依稀可以看到那些普洱贡茶向你讲述那些遥远的或悲或喜或顺或逆或荣耀或坎坷的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