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作者:苏茶网 更新时间:2022-08-28 19:35 阅读:577

听到刚来苏州的朋友抱怨:“苏州的菜怎么都是甜的!”面对这样的吐槽,苏州人总是表面安慰着,内心却隐隐有种莫名的小骄傲。


甜,在大众心中,是苏帮菜的对外名片。很多吃不惯的外地人,往往会对苏帮菜里的“甜”非常嫌弃。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精致讲究的苏州菜,真能这样简简单单被一个“甜”字所标签吗?


01.


苏帮菜,一直是甜的吗?


历史上,苏州人并非一直爱吃甜。一千多年前的苏州,苏州的菜肴还都是偏咸口的。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曾有学者找到了最早记录苏州菜式的古籍。两本十三世纪的苏州菜式书籍所收录的菜谱中,一本仅有16.9%的食谱用了糖,另一本也只有25%。


明代苏州有位食疗专家叫韩奕,他所著《易牙遗意》中,明确提到用盐的有33种,占到67.35%,而用糖的只有7种,仅占14.29%。可见历史上的苏州人,还是更偏爱咸味。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录:“大抵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制糖技术还不完善。“吃糖”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属特权。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比如糖蟹,南蟹肥美,然而想要运至北方,大多路上就死去了。因此常以糖腌保鲜,才能成为北方贵族的桌上佳肴。苏舜钦就是这道蟹的忠实粉丝,留有“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觉人生万事非” 的诗句。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两宋之交,北人南移,带动南方经济的发展。这批移民保留了吃甜食的嗜好,同时南方人也开始模仿起来,渐渐也有了吃糖的风尚。而当时的北方因为处于动荡状态,便转向选择更为实惠的调味品——盐。咸甜口味的地域偏好也就发生了转换。


02.


甜,提鲜


根据一份苏州菜肴量化调查的社会调研,433道典型苏州菜中,使用糖的菜肴占到了57.27%。


这个数据高得有点令人惊讶。不过,苏州菜里加糖,其实并不是简单为了增加甜味。很多情况下,是为了提鲜。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比如苏州红烧肉,除了用料考究,想要做得好吃的关键一点就是要加入大量的糖,这样做出来的成品才能香气四溢、肥而不腻、浓油赤酱。重点是,也不会觉得甜味很薅,习惯了的苏州人甚至尝不出有多甜,只觉得好吃。


为什么加糖能够给菜肴提鲜呢?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有一位名叫美拉德的法国化学家找到了答案。他发现的“美拉德”反应如今在西餐制作中被广泛应用。


具体就是食物中的还原糖(即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与蛋白质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一系列复杂反应后,生成的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的过程。实际上,在苏州人的厨房里,美拉德反应处处可见,就是在菜中加糖,以达到提色提鲜的过程。


03.


苏州美食里的“咸”


苏州人确实爱吃甜,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于咸味传统的钟爱。苏式糕点也分为甜咸两大派。甜味糕点受小朋友喜爱,然而老苏州心目中,有些咸味小吃,确实是生活中少不了的必备品。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每年中秋前夕,长发西饼门口每时每刻都是来排队买苏式鲜肉月饼的人。苏轼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这一口猪油酥香,是家家户户中秋的共同味道。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每年五月份左右,称霸苏州糕团界的,便是这炒肉团子。塞了猪肉、开洋、虾仁、黄花菜、木耳、笋丁、扁尖的炒肉团子,吃来软糯、满口喷香。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一碗讲究的苏式咸豆浆,要备好小虾皮、紫菜、榨菜末和小葱花。虾皮要舟山淡虾皮;紫菜要江苏的,专用来 “吊”鲜味;榨菜是余姚的,咸鲜不辣;小葱花则必须羊角葱,细嫩。够讲究!


04.


甜,已经不是苏州的唯一认证口味


其实,如今苏州人的口味也多样化了,甜已经不是唯一认证口味。作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近些年来苏州不同风味的餐饮店越来越多,以迎合市民不同的口味偏好。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在某点评网站上搜索美食,苏帮菜点评最多的是得月楼,有16074条。而点评最多的火锅店则有25545条,川菜10104条,韩国料理一家分店也有一万多的评价。


可见,如今食品行业发展迅速,可供苏州人选择的菜式也是越来越多。外地来旅游的朋友,再不必担忧吃得不合口味了。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不过,大多数苏州人都很愿意承认:甜,是吴文化里浪漫幸福的一部分。爱吃甜的苏州人,大概也都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闲话苏帮菜,被嫌弃的“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