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作者:老茶鬼 更新时间:2022-08-25 21:53 阅读:232

【老茶鬼按】11月25日,由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创新中国茶2020·年度论坛”在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举行。本次论坛以“打破边界,重新定义中国茶”为主题,聚焦产业前沿,助力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著名学者吴伯凡应邀做了《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主题演讲,结合茶产业的现状,引导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在商业思维上进行边界突围,以完成自我突破和边际超越。


吴伯凡认为,目前国内茶业缺失行业巨头,供给方和需求方都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供应链不够成熟。一段时间内,许多经营者认为赚“金字塔顶尖”的钱远比赚“下沉市场”的利润率更高,这是一个误区,下沉市场才是行业巨头崛起的真正土壤。能够产生巨头的不是高端产品,而是像“自来水”一样的便宜产品才有更大收益。吴伯凡建议,不要设立不必要的“边界”,要看到人性丰富的光谱,找到市场真实的、实际的需求,做低端产品、高端产品都不是最终路径。遵循“低价不掉价,奢侈不弱智”的商业逻辑,才有可能达到真切可感的商业神话。


以下内容为老茶鬼根据现场录音编辑整理,有删减。文中括弧部分为编者注。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吴伯凡,1966年生,湖北荆州人,哲学硕士,《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原《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星巴克的启示


一个行业能够做到多大,必须要有一种“转基因”的契机,比如茶树从灌木到乔木,这是我提这个问题的一个初衷。


茶业将来一定会以一种指数级的速度成长。但是对于行业里面的企业来说,除了规模体量,关键是它的增长方式。比如每个行业都要找“小鲨鱼”。鲨鱼小的时候看上去跟一条小鲫鱼是一样大,但是它有一个成为大大鲨鱼的这样一种基因,这是一个基本判断。我们一眼看过去,茶行业好像一个个的企业做得都还不错,但是你不能想象它们还能够成长多快。有的企业融资规模已经很大了,这可能是一个(“转基因”的)征兆。


茶叶这个东西我们每天都可能要消费它,但是它的属性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事实上,人类的食品饮料,从来都是一种跟“毒品”相关的东西。这听起来很可怕,事实上我们人一生要接触很多的东西,其中有一种东西是必需品,不仅人,还有动物都必须要接触的,就是盐。要是不吃盐这个人就完了,这动物也完了。最早人类驯化动物靠的就是盐,狗能驯,马能驯,就是靠用盐来控制它,所以这个是人类的最早的一种“毒品”。能够让你形成成瘾性依赖,你有它的时候不一定有多好受,你没它的时候就会很难受的那样一种“毒品”。


我们人类与生俱来就有这种瘾头。茶、咖啡以及香烟等,所有这些,刚开始接触你都会感到有点难受,感到刺激,这种刺激是一种难受的刺激,到后来这种刺激就会形成一种兴奋,你逐渐就会适应它。像南方一些省份特别喜欢吃辣椒,不是不怕辣,而是怕不辣,能做到这样程度的饮料食品,都可称为“毒品”。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咖啡和茶就是具有很多这方面共同的特性。


我们一说到咖啡,好像咖啡是西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事实上咖啡的饮用历史也就300多年,而我们的茶则可追溯到3000年或者更久。但是今天我们要思考茶这个行业该怎么走的时候,反而要看咖啡的历史,因为他们经历过了一个特别让人让人有启发、具有启示性的一个过程。


咖啡最初的应用,其实跟我们茶业目前或者前一二十年的状况是很相似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是碎片化的。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对茶的消费是随意的,就是你今天喝这个茶是从这儿买的或者是别人送的,那么明天可能又是别的来源。当我们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两边都呈现为碎片化的时候,一个是市场不够很成熟,同时需求也不够成熟。


第二是整个供应链体系不够成熟,咖啡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属于这样一种状态,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这样一个过程。也许茶产业也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妨从星巴克这个案例来看,它如何从一种灌木式的状态“转基因”到乔木式的状态。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图的海边开了第一家店,它是卖咖啡豆的。这家店一直做了13年没有死掉,但也没有多大的成长。直到1984年的时候,一个曾经在这个店买过咖啡豆的顾客,加入到这个公司,开始了对公司“转基因”的过程,这个人就是舒尔茨。有次他到西雅图出差,在这个店给他的父亲买了一袋咖啡豆。因为他的父亲很爱喝咖啡,拿到咖啡豆之后,觉得太珍贵了,就一直舍不得喝,直到去世也没打开。在清理父亲遗物的时候,舒尔茨发现了这一袋咖啡,他非常感动,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样一些人,对咖啡有这么强烈的一种近似于信仰的这样一种情怀,但是他们又可能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金钱去享受喝咖啡的过程。好咖啡应该用一种适当的方式给他们提供,而不是停留在做一个发烧友的阶段。他就想到了不应该仅仅卖咖啡,同时又不要以牺牲掉咖啡发烧友的情怀为代价。


这个观念很重要,就是当你要去把业务做大,要去扩大市场的时候,你会不会把产品的文化内涵给稀释掉。一定要保住文化内涵这种东西,同时要去寻找方法去拓展业务,让生意变得很棒。


这就是后来星巴克一系列变革过程(遵循的理念),决定性的改变了星巴克(的基因)。舒尔茨把一家海边的咖啡豆店变成了一家全球的咖啡领军品牌,这个过程也是“破圈”的过程。好像是我在一个小小的圈子,然后我打破我的圈子,到了别人的地盘……其实是你的这个圈子要产生足够大的引力,使得更多的人被吸引到你的周围来,这个圈子就越来越大——并不是你“破”出去的,而是你的引力足够大。我们好多的企业,觉得自己有能力“破圈”,结果(文化内涵这些内在的东西)一下子稀释掉了,什么都没有了,把自己“破”没了。


我们一定要形成一种强大的引力,把很多潜在的客户的人吸引到圈子里来,自然而然就“破圈”了。这是我们茶业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说说星巴克的灰度。灰色是美好的,在白与黑之间有一片广阔的灰色地带,做设计的有一个说法叫高级灰,就这种灰色是非常高级的,它不显得脏,你要找到最恰当的那种灰色。星巴克把“灰度”营销理念做得很好,(能够照顾到顾客)“眼耳鼻舌身意”的多重需求。


星巴克强调整个的设计,它的灯光的设计,对里头的桌椅的设计、货品摆放、颜色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星巴克贩卖的是什么?研磨咖啡豆发出的声音,背景音乐,进门后闻到的那种气味……他们的柜台在中间,而且柜台很低,让你有种很放松的那种感觉。我们要做好一个生意,就应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同顾客建立一种连接。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茶业的“金融属性”问题


什么叫金融属性?就是事物的货币时间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它都会产生价值。比如存茶,存货的时间越长,可能这个价值就会越高,这是一个金融属性。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但是金融属性不仅仅是这个时间问题。我们比较一下钻石和玉石。在中国,玉石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供给侧碎片化,需求侧碎片化,没有形成固定的消费,也没有形成固定的供应的渠道和品牌,从来不成气候,上不了台面。而钻石,有人说这是20 世纪最大的骗局,你不管它是不是骗局,它把一个事情做成了。很多金融的东西,都是这样做,成了就是金融创新,不成就是庞氏骗局。


钻石金融属性的逻辑是什么?一定要有一个强大的“央行”来背书。你一张纸去商店购物,人家不会接受,而纸币就可以,原因是这张纸没人背书,纸币的背后则有一个强大的央行在背书。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有这样一个类似于“央行”的机构存在,所以大家就会放心的交易。钻石也是这样,你买到一颗钻石,拿到全世界任何一个钻石的评估机构,大致的估价基本不差。“小白”们都可以放心消费,这是一个行业做大的重要前提条件。如果一个行业是建立在对“小白”们压榨的基础上,虽然可以在单次交易当中获取暴利,但到最后都是平均值,做不大。像有些卖茶的,每一包茶、每一番交易的时候可能很赚钱,但总体下来其实利润率并不高。顾客看来看去,都是在讲故事,还是买一点最便宜的,即使受骗代价也会低一点。茶业这个状况就是“柠檬市场”。什么叫“柠檬市场”,柠檬是一种水果,看上去非常好看,但是很酸,不能吃。这样一种市场,就是水特别深,顾客随时有可能上当。在武夷山,有人送了4泡茶给我,说是价值这相当于一箱飞天茅台。我问为什么?因为理论上无法真实地感受到它的价值,送茶的笑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这种市场因为不透明,有些人好像是赚到了钱,但大部分人是赚不到钱的。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双标:“低价不掉价,奢侈不弱智


我们买衣服的时候,给自己穿的时候就将就,穿给别人看的时候就讲究,这是个双标。在今天的市场,同一个人身上往往存在双标需求,他可能同时会需求趋优的和趋低的,但是趋优也好趋低也好,都是有限制条件的,我把它概括为“低价不掉价,奢侈不弱智”。


以前你买低价的东西,别人一看就觉得你这个人很掉价。而在今天,能够把这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成功的机遇要比别人大得多。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现在中国的很多的行业都自认为在做高端产品,产品好像定位很高大上,但是管理经营极其极端,我看过很多的所谓“高端茶”也是这个问题。管理的终端,不论是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品牌管理都很低端,这不行的,应该是什么?你要不怕产品低端,但是管理和经营要做到很高端,优衣库,Zara都是这样,那么便宜的东西却有极其高端的管理和经营的方式,很值得茶行业借鉴。


低端产品真正做好了,你是能够赚大钱的,首富差不多都是从低端产品那里产生出来的。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这并非二元对立,我们不应设立这种不必要的边界,作茧自缚,划地为牢,要看到人性丰富的光谱。要找到真实的、持久的需求,茶这个行业现在“灌木”企业比较多,当然有的也可能正处在灌木向乔木“转基因”的重要时期。


独家丨吴伯凡:边界感——中国茶业的认知突围


我们应该多看看其他行业是怎么做的,普通的普遍的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样子的,不要简单地用高端和低端来定义茶,也不能简单地说自己是做茶的或不是做茶的。


这个行业最高级的状态,我觉得像小时候看的电视剧《霍元甲》,霍元甲的“迷宗拳”,大家都不知道宗派是什么,无招胜有招,所以天下无敌!


好,谢谢大家。非常感谢。


编辑整理:老茶鬼(2020.11.26)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