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作者:赫赫有茗 更新时间:2022-08-21 01:52 阅读:755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古时咏茶的诗作不胜枚举,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在唐朝之前,文人诗作中提到茶的不过5首:晋代孙楚所做《出歌》;张载所做《登成都白菟楼》;左思的《娇女诗》;南朝宋王微的《杂诗》;鲍令晖的《香茗赋》,早已遗失。早在唐代陆羽《茶经•七之事》中就有总结。那么今天我们从唐前的茶诗中,去看看当时的饮茶风气。


唐前茶区


孙楚所作《出歌》曰:“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姜、桂、荼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这里所说的“荼荈”指的就是茶。


“荼荈出巴蜀”,更是透露了关于茶的历史信息——至少到西晋时期,茶还属于巴蜀之地的特产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雅安万亩茶园


西晋文学家张载的《登成都白莬楼》,在末尾四句中说:“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雅安万亩茶园


文中茶比“六清”档次更高。茶味之美,不仅获得张载的认可,在当时也是全国公认的,此所谓“溢味播九区”。


唐前茶具


同是晋代,“洛阳纸贵”的左思,在其《娇女诗》中,描写了两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她们天真烂漫,在花园中追打嬉戏。


游戏得口渴了,便急着烹茶以饮。为了更快喝到茶,她们“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䥶[ lì ] ”。文中的鼎䥶是一种用来煮茶的三足两耳食器,但并非专门煮茶的器具。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因为唐代以前茶器常常是与酒器、食器一起混用的


唐前茶已进入世俗生活


南朝宋的王微在《杂诗》中,以一个丈夫从军征战的农家采桑女角度展开叙事,极言命运悲苦。


故事跟孟姜女如出一辙,不得不说封建社会不管是征兵还是征工,都非常残酷,尤其是家中女子的煎熬。


“待君复不归,收颜今就槚”诗的结尾处写丈夫阵亡,孤寂凄凉的女主人公只能收起眼泪和憔悴的面容去独自泡茶了。


从一开始,茶就是世俗生活的一个见证者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清 金农 绿窗贫女图


鲍令晖是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郯城)人,其兄是著名文学家鲍照。


她出身贫寒,却饱读诗书,才华横溢,文献记载她有《香茗赋集》一书传世,遗憾的是今已遗失。


在古代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中,收录有她的诗作。


鲍令晖生长在一个贫寒的士族家庭,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


唐前仅剩的5首茶诗,却埋着饮茶大兴的伏笔


鲍令晖画像


她的哥哥鲍照曾在《拜侍郎上疏》中描述当时家里的艰难处境:“臣北州衰沦,身地孤贱。”


还有:“束菜负薪,期与相毕。”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全是自己动手,包括挑柴、捆菜这样的事情。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的确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种说法应该是真实的。鲍氏兄妹在艰难的生活中,有着极深的兄妹情谊。


正是艰难生活的历练,促成了鲍氏兄妹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也让他们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


诗论家钟嵘夸赞:“令晖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唯《百愿》淫矣。”


可惜她的作品仅存诗七首,都与茶无关。


这位才女在《香茗赋》中究竟如何写茶,当时陆羽并没有引用,后人更是无从知晓,实乃一大憾事。


从唐前的5首茶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唐前的巴蜀茶区全国有名,茶器虽混用,但世俗饮茶之风已经兴盛,这为茶在唐代的大兴埋下了伏笔。


你知道古代茶诗中还有哪些趣事吗? 下期告诉你~


☞围观往期精彩内容:


世界纷乱不宁,茶却平和友好,与茶结缘是中国文人的大智慧


李白作诗不喝酒,改喝茶了,竟开茶诗先河,成了“茶仙”


本文由赫赫有茗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