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普洱茶味道的中心

作者:茶人沐凡 更新时间:2022-08-12 18:36 阅读:906

茶,喝到一定的时候,你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茶叶的味道开始会慢慢被淡化,而文化的味道会变得很浓。这个并不是说我们不再看重茶味,恰恰相反,我们会更加追求喝茶的整体感受,也即是我们喝茶人常说的一种“茶感”。


何谓茶感?如果用一个比较形象的说法的话,那就好比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所说的一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简单来说就是“此中诸般奥妙,皆存乎于一心”。


我原来喝茶是比较注重味道,因为吃不准什么是“山头茶,山头味”,所以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到处乱跑,跑了几年,凡众人常说的名山头几乎都跑了个遍,可是觉得心中要找的东西却发现溜了。尤其是学茶的这些年里我最怕帮朋友品鉴茶叶,因为心里拿不准,所以不好妄下评断。但现实偏偏每次当我从山上下来,总会有朋友来找我约茶,并且带点他们所买的茶,跟我说:"你帮我看看这个茶是不是某某山头?"天哪!我要是能喝得出某某山头,何至于混成今天这个样子。虽然这一直是我的心里话,可是别人不信啊,因为社会上有专门喝"山头"的专家。茶叶市场敢于拍着胸脯对天发誓的人也不在少数。


可是从茶叶的味道方面来说,影响因素可谓是众多。从品种、气候、土壤到种植;从采摘、加工、存储到冲泡,随便数数,这些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茶叶的味道都会转移。就算茶泡好了,你入口的那一分钟如果心情不对,茶叶的味道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茶的味道严格来说是比较多的,其天然和非天然的原因素在某些时空条件下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像风一样飘浮不定的味道,这也即是我们所常说的"风味"。并且风味如果严谨的说起来也是某种地域特征的标识,但并不是某种味道的标杆。比如说同样是勐库茶区所产出的茶,其风味大多都是入口甜且拥有高扬的花蜜香,不过这个特征并不能帮助我们很好的分辨我们当下所品饮的茶品是属于勐库茶区的哪个具体山头,因为只要是原料与工艺都还行的勐库茶,基本都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按可量化的打分标准的话,那就只能算个及格分数,剩下的分数则要看茶汤中是否有突出的特点,能够让人在入口品饮间就能记住这款茶品。因此,从这里分析的话,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山头,大家可以理解为其不是茶品味道的中心而是味道的边界,其存在的意义在于当我们评价一个茶的好坏时,能够找到一个"公理",这个公理就是无限趋近于大众的"一致认同",也即是所谓的“共识度”。


可辨味说起来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喝茶最主要的不在乎喝茶时间的长短,关键是个人用心的程度。如果你没有用心,那么喝了十多年的老茶客也许还不如刚入行一两年的茶商。因为茶商要以茶为生,所以对于茶肯定比茶客而言会显得特别上心,但在现实中仅仅是用心还不够,有时候对于茶的理解还需要一些个人悟性与机缘。这种感觉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描述的人生三境界,则是最恰到好处。


人生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浅论普洱茶味道的中心


这句话用于茶就是指每个人对茶的理解需要先一步步摸索,等摸索差不多,个人能找到一些喝茶的感觉时,就会发现什么样的茶才是最对自己胃口的,而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喝茶的水准在一直提高,我们以外在的茶价来做一个形象比喻:可能我们刚开始会抱有随便喝喝的心态来接触一些价格很便宜,可能只是几十块钱的茶,我们不特别讲究什么口感,只在意嘴里有个茶味。但等我们之后慢慢在因缘际会中又会喝到几百块的茶时,就开始对茶叶的滋味与香味方面上就有所选择,在这个选择过程中,我们慢慢会知道了山头,知道了树龄,知道了向阳背阴等等茶叶专业知识,等我们知晓越来越多的知识或概念之后,我们对茶叶的品质选择会越来越高,这个时候,可能茶叶的价格在其中也慢慢上升,直到自己财力所能负担的起的茶叶最大范围。而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在茶叶这方面上的财力与心力投入,到了很多人都望而止步的地步了,可能连自己都没能想到会这样。此时我们或许有种“高处不胜寒”或者“曲高和寡”的感觉,但这也仅仅是人生第二境界的门槛。


人生的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我们喝茶已达到对茶叶的基本情况都了然于胸时,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茶叶之中有很多的变化,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茶叶知识与概念也许仅仅是一些浅在的皮毛,至于茶叶深层次的奥妙还需要我们去挖掘,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普洱茶的越陈越香,为什么当年同样产区的茶,在后期存储几年后,有的茶再开箱喝起来很惊艳,而有的茶却很寡淡?这其中有什么原理导致它们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树种的原因吗?还是因为茶地向阳背阴的缘故吗?又还是制作工艺有所不同而导致结果差异化吗?总之,从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中,可以追究出许许多多的变量出来,而这其中每一个变量的背后,又可以延伸出许多问题。最终我们会发现,从一个问题当中可以变成一团大网,牢牢的锁住我们对茶叶变化奥秘探究的大门。这个时候也许有人自嘲“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摇摇头放弃对此思考,但也有人认为“不见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咬牙坚持探究自己心中对茶叶变化之中的困惑,最终这种人可能慢慢会变成了我们经常所说的“茶痴”,为茶付出一片痴心。而所谓痴者,其字形为上病下知,由此可知凡人对某事物有痴心者,犹如达到一种病态的求知状态,有种似愚似傻,亦疯亦颠的感觉,他人以为其为一怪人,无法理其心意也,其本人也是沉迷于事物本身不可自拔,心神憔悴而不知未来出路在哪里。这个时候,或许就会来到第三种境界。


人生的第三境界是:众时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浅论普洱茶味道的中心


坚持被众人流言非议而不放弃,最终可能守得云开见明月,静待花开终有时,一番痴心终究得到自己心中所想,但也有可能恍然大悟,放弃对现象的执念,反而找到了事物本质的中心。这两者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可能最终殊途同归,还是回归到喝茶的初心之上,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不再过于追求一款茶品究竟是在表达什么,又或者是我们喝到了什么茶,因为我们的心神已早与茶叶以及喝茶周围的环境融入一体,故此时喝茶,自己可以怡然自乐,只因我们已得喝茶之神趣也,这即是我想说的茶叶味道的中心点。


那我们该怎么理解茶叶味道的中心点呢?其实这就如同一个人,说了一辈子的话,可是就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因为写文章是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才能让读者有的放矢,且如果这个中心思想符合读者的共有文化思想,那么读者大多会视其为一篇上佳之作。而喝茶与写文章差不多,茶的味道其实也有一个集中表现。好与不好当看有没有那个能够体现"中心"的味道,这个中心并不仅仅是涩苦香甜中的仼何一种,也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生津回甘,而是这两者夹杂着更多其他因素在相互融合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韵味,一种从说不清道不明到能脱口而出的直观感受,一种让人最终会有种不吐不快的内心想法。


一款茶,从喝得出来,到说得出来,再到写得出来,都是不同的过程。这其中每一个过程的渐进,都是我们对茶叶味道的中心逐渐领悟的心得,所以喝茶喝到最后,我们是慢慢会喝得通透,如果大家能够想通这一点,那么一切就不便在言,喝茶去吧!


浅论普洱茶味道的中心


2022.6.20夜喝茶有感于昆明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