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作者:茶箴 更新时间:2022-08-09 18:15 阅读:934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智者喜茶,陆羽《茶经》有云: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所谓智者,观一叶而知秋至,因此,智者不惑。而茶事,从古至今,往往多与智者相伴相随。


茶事最初便兴于寺院。如唐人饮茶之风就始于僧家,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赵州和尚的“吃茶去!”《五灯会元·卷第四》记载这段公案:师(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这便是著名的“茶禅一味”的典故。茶泛指茶文化,而禅是“禅那”略称,意为“静心思虑”、“修心修福修慧”。“一味”之说则是指茶文化与禅文化有相通之处。这个相通之处在于追求个人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所谓尘心洗尽兴难尽,世事之浊我可清。通过品茶,体味人生浮沉:禅,这就是智者所行所为。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挥毫写下了“茶禅一味”,其真迹被其弟子荣西高僧带到日本,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荣西高僧于1191年写成《吃茶养生记》一书,成为日本佛教临济宗和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从此茶禅文化广为传播,15世纪中叶,日本高僧村田珠光入寺学禅,师从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然而,珠光参禅念经常打瞌睡,医生建议他“吃茶去“”,结果立竿见影。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而智有五常,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佛学同样提倡闻、思、修。《楚辞·卜居》有言:“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而佛学亦有博闻一说,正所谓偏听则暗,兼听者明。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冲动,不是无知,也不是贫穷,而恰恰是忘乎所以,自以为是。不想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老子就曾告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所以智者常常自省、慎思、明辨,思维观察,审时度势,才不会让自己陷入危难或尴尬的境地。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而茶道最宜修心、修身、修性。唐刘贞亮著《茶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因此,智者多以饮茶之道,修身养性,平心静气。常持此道,胸中自有天地,危难时方可做到临危不惧,荣辱前方可应对自如,甚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惊,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处杂事不起波澜,遇到大事而心不乱。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智者行茶事,不仅仅为了修身修心,还需要克己、守礼、堪破虚妄、远离诱惑。滚滚红尘中到处都充满了欲望和诱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故事的主线——因果缘起定位于一块注定要逢劫历难的“通灵宝玉”,以至于书中重要人物的名字都统统嵌上一个“玉”字。而“玉”“遇”“欲”同音,细思之,“玉”实乃一个“欲”字,正所谓欲乃人之本性。人的一生天空海阔,大而概之,不是为权欲所缚,便是被名欲所困,再者为利欲浪涛所囿,更多的是为物欲大潮所席卷,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所以佛说众生皆苦,追求欲望的生活永远充满压力,也永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中玛蒂尔达问里昂:“生活是否永远艰辛,还是仅仅童年才如此?”里昂回答:“总是如此!”朋友圈的生活看起来总是美丽,但是没有谁活得特别容易!真正的智者从不会注重别人的迎奉和献媚,而更关注自我满足和简单的快乐,如同茶事归于至简。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智者洞察世事,笑看天下风云。《三国志》中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崔州平喝茶时,听闻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水镜先生端起茶杯说道:“卧龙虽逢明主,却未逢时。”最终诸葛亮六出祁山而不胜,最终秋风落叶五丈原,只得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茶仙卢仝有《杂兴》一诗道明智者对世事的洞察: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昨朝惆怅不如君,今日悲君不如我。


否泰交加无定主,懒学风云戢翎羽。


绿酒清琴好养生,出将入相无心取。


三五图书旧揣摩,五千道德新规矩。


其实茶道也好,禅道也罢,并不是能够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去用心体悟,人生亦是如此,需要我们去经历,去爱它,为其付出,然后方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茶禅一味”体味人生浮沉


撰文:李海军


编辑:任小七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