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作者:请你喝杯湖北茶 更新时间:2022-07-31 07:35 阅读:425

为贯彻落实咸宁市委“六大”活动要求,市调研组深入6个县(市、区),采取“喝茶聊天”方式与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茶馆共32家市场主体、1家科研机构及部分茶农进行了深入一对一交流(对象既有茶业种植、销售企业及茶业门店、茶馆,也有国家级龙头企业、个体户;既有“中国驰名商标”持有者,也有名不经传的家庭作坊;既有采茶工,也有茶叶科研机构,每到一处均单独交谈2小时以上)。


在此基础上,从算好“品牌帐、市场帐、科技帐、效益帐、带动帐”五个方面对咸宁市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01 我市茶产业发展不得不算的“五本帐”


咸宁是全国三大茶马古道源头之一,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茶产业历史基础好,羊楼洞茶厂是全国三大茶厂之一(五七干校的一部分),松峰绿茶在195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赵李桥茶厂“川”牌青砖茶是中华老字号品牌,目前全市茶叶基地面积达到49.6万亩,年产量5.89万吨。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在推进茶产业发展中,有这么几笔帐需要算清楚。唯有如此,才能更清晰地找准发展方向和路径。


(一)品牌帐——茶叶品牌众多却杂而不响,既没有一个入列“中国十大名茶”,也没有一个能在全国叫响,处于“量大牌弱、市内知名、市外无名”的尴尬境地。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据调查,全市茶企104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25家,各类茶商标634个,其中赤壁市有各类茶叶商标156个,咸安区仅绿茶商标就有22个。


针对我市茶叶品牌,市农科院茶科所所长程繁杨说,“我市茶叶品牌太多太杂,没有拳头品牌,无法形成品牌合力。”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羊楼洞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军也有同感,他说“西湖龙井、恩施玉露,都打着区域性公用品牌旗号,抱团抢市场,我们亟需在区域茶品牌整合和外宣上下功夫,以此激活市场潜力和品牌营销价值。”经过多年发展,虽然有驰名商标、有龙头企业,但总体呈现“满天繁星,没有一轮明月”,品牌影响力在省内不响、全国更是“无名”,品牌杂而多已成“软肋”,特别是公用品牌缺位(目前只有“赤壁青砖茶”一个),成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二)市场帐——市场开发和培育不够,造成市场容量不足,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也不强。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一是市场容量亟待培育。从茶饮市场来看,绿茶和红茶市场份额总体上逐年下降,黑茶正逐年上升,茶叶生产在逐年扩大,但饮茶群体却相对稳定(40岁以上群体为主),在缺乏开发快销类茶饮品投放市场前提下,茶市场容量明显不足。


如,我市生产的青砖茶除了边销外,内地销售非常少,规模最大的青砖茶龙头企业羊楼洞茶业和赵李桥茶厂年销售额也没有过亿元,湖南安化黑茶(2018年黑茶产量8.2万吨、综合产值180亿元)远远把我们甩在了后面。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另外,调研组随机走访了市区及县市12个茶馆,除赤壁市区茶馆均有本地青砖茶,市区7个茶馆只有羊楼洞茶业和赵李桥茶厂自办的两个茶馆有本地青砖茶和绿茶,其他茶馆均无本地茶,茶馆经营者一般也不推荐本地茶,而是推荐福鼎白茶、云南普洱、金骏眉等,出现本地人喝不到本地茶的尴尬现象。


二是产品开发跟不上。在青砖茶方面,全国每年边销市场份额总量7500吨左右,近年来浙江、湖南等地青砖茶的兴起,导致我市丢失了1/3的份额。我市茶产品主要是现泡现饮类,面对年轻人喜爱的茶快消品、茶健康品开发不够,没有开发出瓶装、易拉罐装茶饮品。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三是销售业态单一。青砖茶主要以边销为主,绿茶主要以批发的形式销到外地。其中,咸安区、嘉鱼县、通城县、通山县的绿茶除部分本地消费外基本被孝感市的商贩收购后贴牌售卖;崇阳县主要批发到浙江贴“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相关品牌出售。


如,崇阳县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葛小峰说,2019年该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共销售了800-900万元,其中90%以上被批发到了浙江安吉。和他一样,浙江人在崇阳县办茶叶合作社共有16家。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同时,在销售上各家企业单打独斗,以门店销售为主,仅有的2个线上营销平台(洞茶汇和十力公司)和1家专业营销公司(墨茶公司)才刚刚起步。如,赵李桥茶厂以往茶叶的销售主要依靠109家特许经销商,今年受疫情影响开始尝试直播带货,虽然效果明显(一周销售5万多片),但是售后服务却跟不上,客户反映了产品包装、含杂等7大类问题,企业都始料未及,明显没有适应新型零售需求。


四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目前,我市除了赤壁青砖茶,其他产品在市外、省外基本没有知名度、也没有竞争力。产品既没有特殊制作工艺、泡饮工艺,在营销方面也缺乏湖南安化华莱健那样的“独门绝技”,整体处于“原料基地”“初始车间”状态。


(三)科技帐——科技注入不足,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茶产业链条延长难。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一是青砖茶走向健康茶的拦路虎——含氟量居高不下。国家制定的砖茶含氟量标准为每公斤砖茶≦300毫克,但是调研组所到的青砖茶企业基本都超过了这个标准,有的甚至达到了每公斤600左右(湖北力沃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茶企在销售过程中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洞庄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告诉我们,“公司2019年开始盈利,但是因氟超标被处罚了5万元,这5万元的罚款多卖30万元的砖茶都难赚回来”。赵李桥茶厂在这方吃的亏更大,公司总经理金传炎说,“去年受罚3次200万元,挤兑了很大利润”。可见,降低青砖茶含氟量,迫在眉睫。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二是制茶和泡饮工艺创新不足。安化黑茶为什么凭借健康饮品而畅销?关键就是添加了号称健康元素的“金花”,打响了“健康牌”。反观我市,部分老牌茶企墨守成规,在产品创新上动力不足。如,青砖茶需要专业工具敲碎后煮着喝,饮用特别不方便。


三是产业链条不长。绿茶、红茶等企业,主要做春季名优茶,长期扮演“原料供应商角色”,在茶叶精深加工方面远远不够,茶多酚、茶色素等提取物加工基本为零,更谈不上由茶产业向大健康产业、大旅游产业延伸。如,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有1200亩茶园,每年只在3月中旬至4月底采摘春茶,5月中下旬就封园修剪,造成茶叶原料的浪费。


(四)效益帐——综合利润率整体较低,影响利润平衡点的桎梏难以突破,规模茶企大多处在盈亏边缘。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从调研情况来看,大规模的茶企基本难盈利,以家庭农场式、基地面积在300—500亩之间的大多是盈利的,平均每亩产值4000—5000元左右,纯利润1000—2000元左右。


一是债务越高盈利越难。如,羊楼洞茶业作为我市两家茶业国家级龙头企业之一,从2010年启动产业园建设至今,累计投资8.9个亿(银行贷款2.4亿)、有各类茶园5800多亩,目前年销售额还没有突破两个亿,每年的利润平衡不了综合运营成本。又如,赵李桥茶厂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债务较高,每年还银行利息1000万元左右,大大增加了经营困难。反观,负债较低的赵李桥茶业,2018年、2019年分别上缴税收120万元、200万元,呈稳步上升态势。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二是管理和采摘跟不上。其一,丰采期采茶工紧缺,导致大量茶园鲜叶得不到及时采摘。如,九宫山茶业有限公司有基地2832亩,由于采摘人员不够,2019年只在春季采了20%的鲜叶,原本可以做到近亿元的产值,只完成了1600万元。


其二,无人管理导致茶园荒废。如厚生祥茶业有800亩茶园,由于无人管理、茶园老化等,2014—2018年间每年只生产了500斤左右的红茶。


其三,缺乏专业人员。如汀泗桥镇黄荆塘村茶业合作社村集体有1300亩茶园,2012年开始种植,2017年进入采摘期。当初,流转土地成本在200—500元/亩,村办茶业加工厂投入230万元,由村委会成员负责经营、管理,村文书自己制茶,2019年茶业销售收入15万元。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三是生产企业整体利润较低。通过测算,我市茶企利润率一般在6%—10%之间。如,洞庄茶业有限公司2019年销售额1600万元左右、净利润120万元,利润率7.5%。一方面,成本较高。青港白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茶园每年每亩需用药、肥、人工1300元左右(不包括采摘费用),每制作1斤名优茶人工采茶成本在200元左右,制茶(制茶师傅工钱、电费、设备折旧等)每斤成本50元左右,综合成本250元以上、纯利润50—100元,高的200元左右。


另一方面,大部分利润被批发商赚走了。我市绿茶大多以300—500元/斤价格批发到浙江、孝感等地,批发商再次批发时一般都超过了800元/斤。三味茶业老总盛华东说,“我们在崇阳县生产的龙井茶,以300元/斤批发给浙江老板,他们转一道手又以1000元/斤批发给零售商,零售价格都在2000—3000元/斤,相比出厂价上涨了近10倍”。


(五)带动帐——对山区及丘陵地带农村农民的综合支撑作用较大,不仅是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产业和重要渠道,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新方向。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一是农民实打实地得到了收益。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全市有10万余人从事茶叶种植、养护、采摘等,平均每人每年收入6000元左右。


如,洞庄茶业虽然2019年销售额只有1600万元,但该公司平时固定用工83人,高峰期临时用工300多人,全年支付工人工资300万元;芽旗香茶业现有基地300亩,每年支付采茶工工资50万元以上;崇阳县的青港、绿谷、三味3家茶企在每年雇佣本地采茶工2000多人、每家企业固定用工6—10人,每人每天工资200元左右,其中绿谷茶业2019年支付工人工资130万元;通城县九井峰茶业每年带动周边农民增收200余万元,其中采摘费用130万元、茶园维护工资30多万元、购买有机肥料40万元(鸡粪、猪粪、菜饼肥等)。


可见,茶产业可以为农村中老年人、妇女等群体开辟了一条增收渠道,加之土地流转、茶园务工、茶叶采摘、茶叶销售分红等多种收入,确保了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收入能够持续、稳定。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二是茶园特色旅游正在兴起。赤壁万亩茶园·俄罗斯方块小镇、通城县九井峰茶园观光、咸安区黄荆塘和崇阳青山连片“赏花?品茶”茶园综合体等,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茶园深度体验旅游正在加速形成,茶旅正在深度融合。


02 推进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整合品牌。


由市政府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县(市、区)市场化参与,组建区域公用茶品牌营运中心,实行区域公用品牌政府一级垄断,实行线上线下统一规范的CI标识和IP总址体系,各市场主体在统一的公用品牌下可使用自己的小商标,实现既有强大的区域品牌整合,又有市场主体相对灵活的品牌战略。结合目前情况,建议将“赤壁青砖茶”“松峰茶”“瑶红”作为为我市黑茶、绿茶、红茶公用品牌来打造。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一是继续扩大影响,持之以恒深耕黑茶区域公用品牌——赤壁青砖茶。二是重振历史雄风,集中力量恢复绿茶历史品牌——松峰茶。松峰茶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的基础。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名“松峰茶”而来。新中国成立后,赤壁松峰茶厂成为我国保留的三大茶厂之一,在我市现有绿茶品牌中知名度最高。三是挖掘历史文化,讲好红茶故事,精准发力打造红茶新贵——瑶红


“瑶山红茶”起源于1824年,是我国最早生产的功夫红茶之一,比“祁门红茶”早了五十多年,1915年与茅台一同荣获巴拿马一等金牌奖。重点打造这三个公用品牌,既有利于进一步挖掘这品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可以通过整合、联合、重组、兼并,进一步做大做强品牌,切实改变多乱杂的品牌现状,做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二)融合产业。


一是打造产业龙头。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向经营业绩好的优势企业聚集,围绕三大公用品牌,通过市场运作打造3-5家影响力强、经营业绩好、带动作用大的茶产业龙头企业。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二是汇聚产业集群。围绕赤壁青砖茶、松峰绿茶、瑶红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全力汇聚“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茶产业集群,构建统一的茶树选育、基地种植、科技研究、市场开发体系,促进中小微型茶叶企业向龙头骨干企业、优势品牌聚集,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茶产业与大健康、茶文旅融合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茶饮品鉴消费特色街区和具有咸宁文化元素的特色茶楼、茶馆、茶室;加快打造“茶旅结合”休闲游产业,把生态高效茶园、茶叶核心基地、茶叶加工企业和咸宁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结合,打造茶旅产品,形成茶旅经济链。


(三)契合市场。


深化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把握茶叶市场需求,让生产的茶产品能够适销对路。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一是紧盯快销市场。要在稳定中老年消费群体的同时,重点“个性化”、“年轻化”和“大众化”消费趋势,支持茶企加快开发速溶茶、特色茶、罐装茶饮等系列茶产品,实现茶产品形态功能多样化。比如,青砖茶就应该在稳边销的基础上,将产品研发盯住收藏和快销两大块儿。羊楼洞茶业今年推出的可冲泡砖茶就是在这方面的一种探索。


二是拓展健康市场。应以大健康科学的理念进行茶相关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扩大茶提取物在食品、饮料、医疗、日化等领域的应用,让茶叶传统消费走向文化、健康、品质、时尚、多元的新消费业态。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三是加强线上线下市场。通过“互联网++”,直供直销、个性定制,让顾客不仅能在线上线下不同场景中购物,还能随时切换场景,实现智能消费。线下市场除了做好各自的销售外,在市区利用茶博馆(永安阁)建设区域品牌体验全国运营总店,同时在外地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咸宁文化元素、销售咸宁茶为主的特色茶楼、茶馆、茶室,围绕三大公用品牌,统一店招标识,统一设计装修,市场布局,重点突破,从而扩大咸茶知名度,提高线下市场占有率。


(四)聚合支点。


一是发挥政策的最大推力。《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咸政发〔2013〕17号)从打造茶品牌、标准化茶园建设、做大龙头企业、拓展销售市场、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等方面制定了具体支持政策,2019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咸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政策措施。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下一步,要调整政策的着力点,要把市县两级政策性资金用于开拓市场和品牌打造,从而倒推种植积极性,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最大推力。同时,要引导茶企适度规模经营,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适度扩大产能,不能盲目融资、盲目扩张。


二是强化科技引爆。以市农科院茶科所科研团队为基础,聘请陈宗懋、刘仲华两位国内知名茶产业院士担任科技顾问,为全市茶产业培养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进茶产业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强化茶树种质资源发掘与高效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冲泡、茶叶资源利用等领域科技研发和应用。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比如,提档升级青砖茶制作工艺,加大低氟品种和降氟技术研发应用力度,通过人工添加有益微生物、降低制砖压力,达到改善口感、方便饮用的效果。还如,加快生产茶多酚、茶碱、茶黄素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提高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是突出抓好茶人才开发和培养。建议通过招聘引进和加大对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如,利用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咸宁技师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等地方院校,开设制茶和茶艺专业,多途径培养制茶师、茶艺师、销售师、茶馆经营管理人才等茶专业人才,每年至少培养茶艺师、茶馆馆主各100人以上。通过人才的聚集和深度开发,形成茶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地人推荐外地茶!从算好“五本帐”看咸宁市茶产业出路何在?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