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7-29 01:47 阅读:597

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序号:413;编号Ⅷ—63),入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成为首批唯一的茶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按国家文化部的解释,应当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


它既要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又具有传承的特点,还要有较大的影响,且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像我们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称得上是制技艺里程碑的巅峰。


它是武夷山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用这种技艺制出的部分发酵茶(俗称“半发酵”)的岩茶,即乌龙茶,其香清、味醇、性中和,当是茶中佳品。


因此,武夷岩茶长期以来就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工艺流程共分为十道手工工序,一环扣一环,每一道工序对茶的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采摘—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走水焙—扬簸—拣剔—复焙—归堆—筛分—拼配等等工序更是需要高超的技能,其间蕴含精深的科学要义。


武夷岩茶的关键工序在做青焙火,其工序之繁复、技艺之高超、劳动强度之大、费时之长、制约因素之多,是其他制茶工艺所少有的。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有很高价值,一是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于唐、宋、元、明历朝以来的团饼茶,晒青、蒸青则吸收了明代时松萝炒青绿茶的部分做法。


“启后”一是指它演变出了红茶制作工艺,因为到后来,随着茶叶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外地茶商为了缩短岩茶制作时间,省略了它的做青、发酵和高温锅炒工序,在茶青晒后就进行揉捻,而后“渥堆”发酵成“工夫红茶”,这样可提高产能,满足国外需求。它“启后”的另一方面,是指其制茶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乌龙茶机械制法。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的价值之二是技艺高超,制作工艺从采摘至复焙都需要一辈子的经历去学习,有位老外看了手工制茶的全部过程后,耸了耸肩膀说:“这种做茶技艺好像表演杂技,这个茶品应当是艺术品。”


价值之三是手工制作出的茶品更加个性化。因为要根据茶青叶的品种、所在山场、老嫩厚薄的程度、天气的变化情况,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所以制茶师慎之又慎,制作时下手轻重有别,做青、焙火的时间长短也要恰到好处,这样各个环节才不容易出毛病。而由于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具、热能均为天然的竹木、炭薪,所以制出茶品更具特色,如用揉茶揉出之茶显蜻蜓头、田螺尾、三节色等。这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奢侈品,数量极其有限,它的意义主要在文化层面。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之四是岩茶手工制作工艺的广泛传播。这种工艺的传播,对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印度、锡兰茶品种、工艺的祖宗都是武夷岩茶,那个英国人福琼偷武夷茶树的故事不知被讲述过多少次了。


“以火助水舒枯木,生水走脉展茶性”,汲取了天地自然之精气的武夷山茶,在制茶师精湛的制茶技艺下,成就了武夷岩茶独特的口感和风韵。


为什么武夷岩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座蜚声海内外的文化风景名城,怀揣有众多国家级和世界级的金质名片。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