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山本》小说中的泾阳茯茶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7-22 03:36 阅读:473

贾平凹《山本》小说中的泾阳茯茶


贾平凹《山本》小说中描写的是民国时期秦岭深山的风起云涌,成功塑造了一位洞察事理、精明能干、左右逢圆的女强人陆菊人的艺术形象。书中陆菊人因为“三分胭脂地”的好风水,是书中唯一一个尽善尽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眼中陆菊人也可能就是秦岭的拟人化形象,被人誉为金蟾传世,天生的财运亨通,被谣传就连泥地上踩出的脚窝里也能挖出金子。她被保安旅旅长井宗秀聘请为涡镇茶行业总领事之后,处事豁达,以德报怨,知人善任,赏罚分明,拓展出兴盛的陕南茶叶营销市场。


贾平凹《山本》小说中的泾阳茯茶


小说中还有一位与茶紧密有关的人物要数那位苟全性命于乱世,先被阮天保的县保安队架空,后被井宗秀的预备旅架空,徒有县长之名而无县长之实的麻县长了。麻县长醉心于秦岭的鸟兽花草,他的事迹是编撰了秦岭志植物部和秦岭志禽兽部。“茶叶也是秦岭的仙草”,这句话出自于他的口,这个仙草自然包括了陕南的绿茶,还有泾阳的茯茶。麻县长老家在泾阳县,他将家乡的泾阳茯砖茶介绍给了井宗秀的涡镇茶行一干人。精明的茶行掌柜陆菊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商业信息,在派人赴泾阳贩运茯砖茶的同时,还让忒“会来事”的原龙马关分行掌柜方瑞义留在泾阳茶行当伙计,好好学习从筛选、拼剁、比配、渥堆、炒作、烹汁、灌封、筑制、发花、风干、下架、检验一项一项工序,学会茯砖茶制作的全套技艺。后返回秦岭山中,用当地出产的茶叶制作茯砖茶,赢得当地人的青睐,提高了茶行收益。


泾阳茯茶在《山本》小说中是这样出场的:


麻县长用茶刀在茶砖上撬一个角,却见里边有星星点点的东西,陆菊人说∶是不是发霉了?麻县长说∶这不是霉斑,是金花,你瞧瞧。他拿了茶砖对窗外的光,说∶是不是闪烁一种金色?黑茶讲究的就是其中有金花。陆菊人也没再说什么,王喜儒提了火炉进来,当下就烧起河心水。水开了,麻县长在茶砖上抠一撮在壶里,开始加进开水泡。第一泡,汤水立即褐色,漾着亮气,却泼去了再泡,泡出的汤水倒入杯中,是琥珀色,隐约闪泛着一种金色光华。井宗秀说∶这色泽好!自己先端了一杯,杜鲁成、陆菊人、花生也都端起来,喝了一口,竟然是一种陈旧味道,面面相觑。杜鲁成说∶这茶是不是没泡到?旅里有个排长是甘肃人,他说他喝罐罐茶,做一个铁皮壶放上过期的陈茶熬一个时辰,熬出了那么一口黑汁,筷子一蘸能吊线儿,苦得像中药。县长是哪里人?麻县长说∶你说的是高原上人喝的茶,他们那儿不产茶,茶运过去时间太长茶就不新鲜了只能那样喝,我是关中平原泾河畔人。你们再喝喝。各人便又喝了几口,口感还是说不来,但麻县长亲手泡的茶总得喝完,没想喝下一杯,香味则在满口腔里回荡,后味悠长,喉胸通畅。井宗秀说∶嘿,我都出汗了,这茶陈酽,能把人喝透么!杜鲁成、陆菊人、花生也都浑身发热,脸上红润起来,说∶是这样,是这样。麻县长说∶知道这茶是大味了吧!你们喝惯了绿茶,初次喝这茶可能不适应,它是越喝越顺口。绿茶不能久储,黑茶却是讲究陈久,一年是茶两年是药,三年以后就该是宝了。它健胃消食,利肠通便,杀腥除腻,夏天破热解瘴,冬天生津御寒。《红楼梦》里有"该焖些黑茶喝"之句,知道《红楼梦》吗?苏轼知道不,苏轼说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是以茶比美女,绿茶吧就像这位刘小姐,娇嫩婉约,含羞怡人,黑茶就如这位犹抱琵琶半遮面又蕴含勃勃生机的总领掌柜,洗尽铅华却历经沧桑卓尔不群。井宗秀拍手叫道:说得好,说得妥帖!”


茶行伙计方瑞义从泾阳学成归来,小说里是这么写的:


方瑞义交给了陆菊人一份黑茶制作的工序单,陆菊人看了,上面写着∶一、收茶。每当秋季,采购毛尖茶,压榨打包。二、开包剁茶。茶包打开后,用大刀剁为小块。这是头等出力活。三、打吊。用秤称剁过的茶,每秤五斤。四、端苛郎。每斤茶二斤水做成湿茶,用小畲箕送至炒茶的锅内。五、畅锅,即炒茶。六、捶茶。用长一尺二宽八寸厚一寸的多层纸糊成小茶封,夹在地面修好的木制小槽内,用三尺长的棰子往封内捶。棰子上安手提把,下端为厚一寸长二尺五的铁制棰头,棰子把上套三十斤重的铁箍子。旁边坐一人叫扶帮子,注视茶叶出进,另有一人专门端送茶叶。捶茶是仅次于剁茶的重活,又是技术活。七、封茶。茶封捶成,由专人检验,逐个验收、盖印,盖印后要锥眼透风。八、晾晒。晾晒是彻底放完茶封内的水分,但只能阴干不能日晒,时间为夏季一月,冬季两月。九、堆垛。茶封晾至七八成干后,全部收集垛放,使其自行发花。封皮纸包上发出黄点,称作茶子花。出现花以后,打开垛堆分放,再晾一至两月,茶封发出芬芳香味,即可打包发售。陆菊人说∶这些你都掌握了?方瑞义说∶掌握了。陆菊人又问∶人家那里茶作坊是怎么盖的,你又能全部记得?方瑞义说∶记得。陆菊人很高兴,当即赏了二十个大洋,还送了一个她新做的桂花香包,委任为掌柜,负责盖作坊,制家当,可以在茶行里挑选所用之人。方瑞义便夜以继日地忙活起来。


小说中不光写了茯茶的制法,还写了茯茶喝法的改良:


崔掌柜回到了三合县分店,他整业务,除分店昼夜开门营业外,还多招收了伙计,让他们带着叶去县各镇推销,更重要的是他和县上一个小炉匠琢磨着做出了种煮茶壶。先前经销绿茶,绿茶是直接在壶里杯子冲泡,而黑茶必须要用大铁壶熬,不免增加许多麻烦,影响着销量。他和小炉匠做出一个大肚子壶来,在壶里装一个直管,在直管上是一个滤网,把茶叶放进滤网里,水加热后蒸汽从直管泵到滤网上的壶盖上再淋洒到茶叶上,通过滤网流回壶内。这样壶内的沸水循环淋洒滤网里的茶叶实现泡煮,泡煮出的茶既方便又汤汁清亮。这样的壶制作出后,极受欢迎,买茶的人多了,还买了壶,生意比先前又兴隆了许多。崔掌柜急于表功,让伙计带这种壶回涡镇给陆菊人汇报,陆菊人大喜过望,立即组织了镇上和白河黑河两岸的小炉匠都制作,她见到井宗秀,就大力夸奖崔掌柜是个人才。


《山本》给泾阳茯砖茶作了一次极具艺术性的广告,可喜可贺!需要补充的是,小说中描写的年代,约1921年前后,陕茶面孔极其单调,陕南仅只出产“陕青”绿茶,即炒青绿茶,虽然肯定有级别之分,但花色品种极其有限。民国时期关中泾阳是出茯茶,但尚未使用陕南的黑毛茶原料。陕南茶企就地采用陕南茶区茶青原料制作茯砖茶,也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书中陆菊人一行送麻县长的当地茶中珍品“雾芽”和“针茶”,民国时期还不曾有。也可能作者也意识到陕西绿茶面目的单调,所以才采用了茯茶这个题材,也算给深山开了个“天窗”。


贾平凹《山本》小说中的泾阳茯茶


读贾平凹小说《山本》,不仅感慨,人在乱世深山,性命不如草芥,在全篇小说疾风劲雨密不透风的抢劫打杀中,茶的叙事倒成了一股清流。小说后记中引一位山中老人的话说,山中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劲则风雨至。而作者偏要拧其道而行之,抱着“襟怀鄙陋,境界逼仄”的认知,每有行动必安排先兆,鼓角劲,叙事密,雨意浓。在如鹰的高空视角下,在如山的雄大浑厚中,地面上纷争实在零碎,看他高楼起,又看他高楼灭,于是小说中的茶倒成了一股洪流。强人不可能不出头,而强人出头乱民遭殃,要英雄,还是不要英雄,这可能是山之本的思索吧?


我的专业是读陕茶,感谢贾平凹先生用他的如椽巨笔在宏大的叙事中演绎出一组陕西茶故事,欢迎更多的陕西作家都来写陕西茶!


茯茶的特殊功效已经得到茶学、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学者的认同。“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西北民族千百年来的饮用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今,“金花”茯茶越来越火,一“花”开遍六大茶类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难事了,一“花”开遍神州大地也正在迅速蔓延,长期饮用茯茶,能够促进调节新陈代谢,增强人体体质、延缓衰老,对人体起着有效的药理保健和病理预防作用。


贾平凹《山本》小说中的泾阳茯茶


《话说茯茶》(中国茯茶200问)一书可贵之处在于这是业界首次向公众全面普及科学茯茶知识,帮助人们对茯茶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从业者的科学素养,让人们理性的认识茯茶、认识金花菌,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传说和故事,同时本书为相关产业实践方向的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多学科跨领域的科普读本,帮助从业者讲好茯茶故事,推动茯茶产业及金花食品产业的发展。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