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作者:小陈茶事 更新时间:2023-02-09 16:55 阅读:483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又到了吃柿子的季节。


前些天,刚尝试了最近很火的烤柿子。


水晶柿烤得破皮后,对半破开。


里面像糖心,呈半流体状,特别动人。


除了烤柿子,将柿子采下后,削皮晒干,做成柿子饼,也是吃柿子的保留项目。


柿饼好吃,表面却有一层白霜般的物质。


点点白霜,在橙黄的柿饼颜色映衬下,特别明显。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有的人看到这层白霜后,会心生顾虑,认为这又是所谓的“高科技”加入。觉得吃柿子饼之前,最好洗一遍更安心。


话说,这层柿子霜的真身是什么?


答曰,天然成型的糖霜。


霜降过后,霜打过后的柿子更甜。在寒风中,圆鼓鼓的柿子们正在疯狂聚集糖分。一口咬开,就是漂亮的金黄流心。


经过数日的西风干燥后,自然风干的柿子饼,自身的糖分随着水分一直流动到果实表面。


这时,水分被蒸发掉了。


剩在柿饼表面的糖分结晶,就形成了肉眼可视的白霜。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2》


武夷岩茶里,有个问题和柿子结霜的原理很像。


即,干茶起霜


对经过焙火的岩茶来说,干茶起霜是正常现象。


稍微做一下前情回顾,岩茶干茶条索的表面,为什么会起一层白白的霜?


毕竟,岩茶的加工工艺复杂,和柿子饼的加工截然不同哇。


概括来看,干茶起霜,离不开做青和焙火。


做青初制时,岩茶需要经过揉捻。揉捻这个工序,对制茶意义影响很大。


揉捻后,岩茶才能得出条索状的茶叶雏形,算是一门塑形工序。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好比用力去捏/揉/搓苹果、雪梨、葡萄等汁液丰沛的水果,会自然流出汁液。


岩茶被揉了一番后,叶片受到摩擦力影响,会从断裂受损处流出茶味物质(呈现液体状,附着在茶叶表面)。


这些茶味物质,包括可溶性糖、多酚类、部分胶质、茶多酚、咖啡碱等。


揉捻力度重一些的岩茶,条索会更紧实。


另外揉捻时下手越重,茶味汁液流出越多,这款茶的发酵程度会越高。


揉捻时流出的多酚类物质,会在氧的作用下,陆续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


揉捻越重,发酵越高,这款岩茶做出来越像红茶,汤色偏红。


同时,揉捻揉得重一些,后期干茶越容易起霜。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初制做青的收尾工序,是烘干。


烘干之后的毛茶,还要进一步焙火。


高温焙火期间,岩茶内部的茶味物质会被逐渐“逼发”,与之前揉捻而出的茶味汁液,同样经历焙火淬炼。


最终化成的,就是干茶表面这层形似白霜的物质!


这层白霜,实质是可溶性茶味的变身。


泡茶之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可别大惊小怪,将这些白霜彻底洗茶洗掉之后,再去正式冲泡。


这样做,未免太浪费好茶了。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3》


话说,起霜明显的岩茶,是不是品质更好?


平日喝岩茶,如果多留心观察。


可以很明显地对比出,有的岩茶起霜明显,有的岩茶少有起霜。


这是怎么回事?岩茶是起霜越多越好吗?


莫急,答案根本不一定。


岩茶起霜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先天内质积累不同、做青方式调整、焙火程度高低等。


特别是焙火,干茶条索表面的起霜,需要细致地焙到位。焙火不足的轻火茶,起霜现象就不如足火茶常见。


但焙火期间,由于变量太多。如,温度调整、翻焙频率等。


如果这批茶的翻动次数太多,也会磨损掉一定的白霜。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最后,哪怕是同一款茶,不同季节下去观察,干茶条索表面的白霜也略有不同。


秋冬季,天气比较冷,条索表层的霜感更清晰。


若是将一泡足火茶放到隔年夏天再去喝,打开出来看,白霜隐隐感觉变薄。


想来,这跟蜂蜜的变化类似。


同样一罐蜜,冬天与夏天的状态就不是一回事。


岩茶的干茶起霜现象,影响波动太大。用起霜是否明显来判断岩茶品质,很不准确,误差太大。


检验岩茶好坏,还是从香气、滋味、韵味着手,更行之有效!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4》


岩茶干茶起霜,主因是不是咖啡碱?


早些年,经常听到这样的解释。


将起霜原因,归结到茶叶内部含有咖啡碱。


但事实证明,这是错的。


答案前文就已经公布了,岩茶表面的这层白霜,是可溶性茶味的变体。


它的组成复杂,包括多酚类、可溶性糖、茶氨酸等。


简而言之,只要是能浸出、溶出、析出在热水里的物质,都包括在内。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再说了,如果岩茶干茶起霜,100%都是因为咖啡碱。


那么,干茶起霜明显的岩茶,泡出来的茶水肯定特别苦。


因为在茶味组成里,咖啡碱主导苦味。咖啡碱含量越高,茶味越苦。


在圈内,茶农们会将咖啡碱口头定义为“苦茶碱”。


一个苦字,可见一斑。


细说起来,茶叶的内在组成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可溶物。


一类是不可溶物,以纤维素为主体。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类似吃甘蔗,咬下一口甘蔗后,吃进去的甜味汁液才是食用部分。吐出来的植物纤维,只是无用的残渣。


岩茶也是如此,能溶于水的茶味,才是一杯茶的精华。


连泡多次后,茶味彻底泡淡,剩在最后面的叶底(俗称茶渣),压根没有了饮用价值。


构成可溶性茶味的主要元素,包括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


查了查资料,咖啡碱提取出来后是白色晶体。而茶氨酸和茶多酚,则是不规则的白色粉末状。


这些主导茶味的构成元素,综合起来,才是白霜的本质!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5》


从岩茶起霜,能延伸到不少细节。


之前有位茶友,一大早就留言。


起因是,前天晚上泡开的足火岩茶,由于招待客人喝完茶后实在太晚,就放着没有收拾。


结果,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去看。


放在茶盘上的茶杯,底部愣是留了一圈白色茶垢。


话说,这是什么?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嗯,通俗来说,这是茶渍圈。


本质上,它们也算水溶物,颜色偏白略褐。


如果你家的茶盘是黑色的,颜色偏深,这层茶渍看着就会很明显。


无独有偶,大家有没有见过采茶工的手?


每到春茶季,很多宣传海报会加上美女采茶的实拍图。


但从细节看,这些基本是摆拍为主。


白霜越多,品质越好,这是不是判断岩茶品质的隐藏技巧?


因为那些纤纤素手,看着干干净净的。


而实际上,真正的采茶工就算指甲剪短了,指甲缝里也全是褐色的茶渍。


这是采茶掐断茶青时,附着在其中的植物汁液。经过自然氧化后,就变成了褐色。


再再再例如,港式奶茶里,过滤茶汤的滤网。用久之后也会染上深褐色的茶渍。


白茶压饼包揉时,所用的布袋用上一段时日,看着也是布满茶渍。


从干茶起霜、到茶渍圈、到各式各样的茶渍变体。


说白了,那些都是茶叶的可溶物以及氧化物。


见怪不怪,喝茶过程更安心!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滋味不够,克数来凑,10克袋装岩茶为何悄然潜伏武夷岩茶圈?


过去的岩茶都叫大红袍,现在的岩茶都叫肉桂?


被牺牲掉的岩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