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仪赟:“独特”又“传统”的女性青年陶艺家

作者:卓易紫砂街 更新时间:2022-07-28 03:38 阅读:564

周仪赟:“独特”又“传统”的女性青年陶艺家


初见周仪赟是在一个午后,紫砂厂的风很轻,她用天猫精灵打开了轻音乐,我们便在这氛围中畅聊了几个小时。


关于年轻一代对于紫砂的选择,对于传承与创新的看法,对于未来的期望,还有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爱好和休闲。


从她身上,我能感受到“85后”女性的“文化个性”与身处紫砂的“传统气质”,它们既矛盾又和谐的展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PART.


01


她的工作室布置得很是别致。


一排排的展柜在灯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长条茶桌后是一幅挂毯,有着艳丽而繁复的色调,整个工作室倒颇像一个小型艺术馆或者是咖啡馆。


桌子上摆放着茶台和各色茶具,其中有一把壶极为特别,是她采用盖碗形象而制,异于市面上看到的紫砂壶,“做来玩的,我自己倒是比较喜欢”。


这是周仪赟自己设计布置的。


她大学本科在南京艺术学院专修艺术设计系,专业的艺术学习让她拥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审美上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毕业后,当她回到家乡宜兴,再去看母亲制作紫砂时,发现原来陶艺这么独特又富有魅力,这种天然和后天的亲切感让她顿生一种想法:将陶艺作为自己终生职业。


而这一点,在很多85后紫砂艺人身上,我们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不再是迫于生计或上一辈的压力而选择,而是基于对于紫砂的由衷热爱。


PART.


02


回到宜兴的周仪赟进入了师承制的学习班,从最基础开始学习。


有人说,“大学生回来心不定,怕是做做就放弃了”,但周仪赟以实际行动回击了这些世俗的看法,就这样,她一步步再度从打泥条、做身筒、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学,当她考取“工艺美术师”职称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她说,“我喜欢五色土,它们懂我,我也懂它们”。


她说,“从小看惯了父母做壶,知道手艺人基本功的重要性,想要在这一行里走的长远,基础必须打牢靠,否则就算现在蒙混过关,往后也会暴露出来”。


周仪赟:“独特”又“传统”的女性青年陶艺家


周仪赟《春风化竹》


如今,她开了自己的工作室,获得了高级工艺美术师的职称,但她依旧以学习的心态面对世界,“从小看到的名家作品太多了,做到现在,我依然觉得差的很远,还需要继续努力”。


“做壶这个事情需要时间去积累,工不到则艺不达”,因此她的工作室常常亮到凌晨四五点,“越是没人打扰的时候,越容易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习惯晚上做壶”,上午补觉,下午看书,宁静又自得。”


虽然是88年生人,但她的兴趣爱好也可以用“传统”来形容。


“我喜欢安静,独处会听古典音乐。还喜欢民族特色的东西、异域国度的文化,比如云南、东南亚的装饰品”,疫情之前,她会出去各地采风,领略不同的文化氛围和地域特色,工作室中便有一些她从云南、东南亚带回来小物件点缀其中。


在近几年汉服之风大行之道之前,她已经是专业玩家,“我在网上买了很多服饰,然后自己搭配,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穿着喜欢的衣服,心情也会很好”。


“这些东西在我心里打着转,绕着圈,终有一天,我会把它们通过另一种方式呈现在我的作品中”。


在个人风格上,她透彻研究过中西方不同的写意和写实风格之后,更偏爱东方的写意之美,“中国画不受时间、空间、现实的约束,就像张大千笔下的《巫山十二峰》,从神女峰而来,但呈现出来的形象比之更饱满。我做的花器,只是简洁的加一点点装饰,让它更具有辨识度、更具美感,每一把壶都有自己的美,仅此而已”。


我想,她所追求的境界概括起来应当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紫砂壶因人而异,因为不同的想法、阅历、心力、手力,制作出来的器物一定会有不同的变化,这也正是紫砂的魅力所在”。


周仪赟:“独特”又“传统”的女性青年陶艺家


周仪赟作品《逸竹提梁》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