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茶人程良斌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9-04 03:25 阅读:419

2019年5月20日清晨 ,刚过完80岁生日的程良斌应笔者邀请,前往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介绍他辛苦工作、研发紫阳富硒茶的经历。


为了安排好程老此次重回茶研所的活动,我提前与他做了沟通。按照程老的生活习惯,7点半我们一起在县城吃早点,紫阳传统小吃:烫面饺子、小笼包子、甜浆子,让程老有久违的感觉,吃得十分惬意。8点,我们一行5人乘车前往向阳镇魔芋包富硒茶观光园。到茶山,第一站就是在小地名叫气象站处下车,重走枇杷梁步道。下车伊始程老就遇到了原茶叶试验站退休职工家属庞西莲,程老健步迎上去,与其拉起家常,一个院子生活了20多年的两位银发老人幸福地笑着、聊着,感慨彼此快乐的生活。


茶山公路改造,上枇杷梁便道损毁,需走10多米窄窄的上坡路,我和曾朝和十分担心程老的身体状况走不了,程老却说,你们走得,我就走得。说着说着,程老就紧跟着曾朝和上了路,曾朝和也快速拉着老人的左手,我紧随其后扶着老人一步一步前行,很快就到了枇杷梁步道。枇杷梁步道就是在快到原茶叶试验站驻地处有150多米长的道路,两边栽满枇杷树,连着树的是一片片实验茶园,是原茶研所一道靓丽风景。每到春夏交替时节,也是采茶忙碌的季节,采茶人、茶叶试验站职工在采茶、植茶的同时,漫步枇杷梁休闲,也可自己动手采摘成熟的枇杷尝鲜,不得不说是一种快乐的田园生活。


巴山茶人程良斌


巴山茶人程良斌


程良斌是安徽省绩溪县人,1959年安徽省屯溪茶校毕业后,积极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来到陕西,被分配到省农林厅经济作物处工作,1962年调到安康专区茶叶试验站,文革中单位下放留在紫阳县。程良斌就这样留在了紫阳县茶叶试验站,整整工作了23年。


从茶试站普通工人到生产管理干部,是凭他在茶校学习的知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获得的。位于半山腰的茶叶试验站在60年代茶园面积很小,多是荒山野岭,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吃的包谷粉,住的简易棚。虽说他负责生产管理,工人出身的他常常与生产工人在一起,他与工人共同商量,制定了生产管理制度、劳动管理制度、茶园管理操作规程,用制度管人管事,使茶试站生产井然有序。秋去春来,太阳晒黑了他的皮肤,秃山却长出了几层新绿。茶试站茶园面积发展到200多亩,产量也连年增加。他参与编写了《茶叶生产技术》等培训教材,办培训班20多期,为陕西培训茶叶技术人员1000余人。1973年,程良斌担任了科研组组长,在程良斌的倡导和主持下,开设了栽培、育种、植保等科研课题,开展了示范推广和科技经验交流、茶试站成为了全省的样板与技术培训基地,并且是全国茶叶科研协作单位。为了进一步搞好科研,他徒步到到全县20多个重点产茶乡的重点村进行实地调查,开展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茶叶初制、品种资源收集、选育良种等科研工作。在他的主持下,丰产园、试验园安装了喷灌设施,并开展了采摘、施肥、喷灌等多项小实验,最高亩产达到259公斤。小小紫阳茶叶试验站,参加了全国茶园丰产经验交流大会,真是山沟里飞出金凤凰。


1981年冬,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开始了。该课题是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08项重点任务的第一项,由农业部统一部署,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主持该项目。他们在全省物色茶叶技术人才,准备搞大兵团作战。紫阳茶试站作为全省挂号的科研单位,理应有一名技术骨干加入“大兵团”。程良斌推荐了一名科研干部参加,不料这位干部却说:“下乡下够了,我不去。”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程良斌责无旁贷地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任务,并且成为该课题的实际主持人。


巴山茶人程良斌


巴山茶人程良斌


他在借鉴中国农科院茶研所、安徽农科院茶研所的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搞小型课题组,全面调查,培养一批农村观测员,定点观测。省农业厅同意了这个两全齐美的方案。


调查工作首先在紫阳、安康、岚皋、白河各重点茶区拉开序幕。


1982年春,乍暖还寒,调查组来到了紫阳县斑桃公社胜利大队(现麻园村)海拔1450m的东土门垭,这是全省茶树分布的最高点。淅淅沥沥的小雨伴随他们观察、记录、取标本。接着调查商洛、汉中。这天,调查组一行数人来到西乡县大河区,他们要实地调查的地方既不通车,又不通电,沿途人烟稀少、人迹罕至。通往大河区的邮电线杆就是路标,就是向导。他们踏过冰雪刚刚融化、河水冰冷刺骨的小河,翻过海拔1800多米的大山,来到连县干部也很少涉足的穷山沟。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擒蛟龙。在这里,他们发现了“大河坝群体”。


返回途中,他们在紫阳县麻柳乡发现了漂亮的大叶种,最大的叶长16cm,为特大型。这是一次突破,原来的茶树栽培著作中,认为北方茶区没有大叶种啊!


巴山茶人程良斌


根据城固县二里区干部陈文卿提供的线索,1983年春,程良斌还在县农牧局领导和茶叶干部陪同下,到城固县东河乡高北村梨树坪水井湾徒步考察,发现了陕西省最高大的茶树。树高430cm,树幅480cm40cm,茎干15根,平均直径9.8cm(变异系数为24%),最大直径15.6cm。如今,有关方面已为该茶树立碑,以示纪念和保护。作为茶叶权威和当事人,他应邀撰写了碑文。从长在深山人未识一跃而成为“陕西之最”,程良斌,功不可没。


两年多时间里,他翻了多少山、越了多少岭、淌了多少河、钻了多少沟,他已经记不清;只有让那无数株茶树来为他作证,他只记得全省3地区12县29个乡33个调查观测点只有他一人一个不漏地都去过。他只记得那个时期,他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他也认为,从此他步入了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他主笔撰写的《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报告》,是他第一部成功之作。全国10多位茶叶界权威,诸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阮宇成、李联标,副研究员陈文怀,农牧渔业部副总农艺师沈其铸等对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阮宇成认为:“该报告在学术上是高水平的,对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的评价是正确的,建议的内容很确切,具有方向性。”陈文怀认为:“对于地方群体品种,按地方群体及其所包含的类型进行调查分析,比以往以类型代表地方群体的调查分析方法较为科学和实用,为茶树品种资源调查工作创造了很好的经验。


该成果荣获陕西农牧业科技三等奖。他选出的9个单株选种材料已列入全国第一批茶树品种资源。


巴山茶人程良斌


紫阳茶种是全国推广的良种,紫阳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程良斌在参加中国茶学会主持的全国茶树良种工作会上,曾建议在紫阳建立我国北方茶区茶树品种资源保存库。中国茶学会品种组、省农业厅十分重视这一建议。在品种资源调查过程中,程良斌已收集回来76份宝贵的茶树品种资源。


程良斌迷上了茶叶,但他更倾心于事业。陕西省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刚刚告一段落,他就应聘参加了《陕西省茶叶区划》《紫阳县茶叶区划》编辑工作。期间,他不仅努力学习了培训教材,而且自学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区划课题组编印的《茶叶区划研究》等参考书。同时深入基层实地调查,争取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紫阳县茶叶区划》则被8位专家教授认为“超越了国内县级茶叶区划的研究水平”“具有较大的适用性和指导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县级区划研究报告,可以作为制定茶叶发展规划和领导宏观茶叶决策的科学依据”。


1984年底,组织上把程良斌从县茶叶局调到科委,任科技情报室主任,负责组建名茶开发课题组工作。拿着一纸调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和庄严!


巴山茶人程良斌


紫阳茶曾有过辉煌的历史:紫阳毛尖是唐代“贡茶”金州茶芽的传统产品,清代时紫阳毛尖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这只能说明过去。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紫阳茶不那么有“名气”了。省内的一位地理学者公然提出:“由于交通的改善,紫阳茶已经失去优势。”作为一个具有强烈事业心的茶业工作者程良斌,心急如焚。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他已经掌握了有关紫阳茶的大量资料。紫阳茶品种优良,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品质成分在全国茶叶中均属上等水平且比例协调,是试制名茶的优质原料。这可是研制名茶的优势啊!紫阳茶要重振雄风!他以充分的证据,写出了《试谈紫阳茶优势》一文,以优取胜,以质取胜,提高优质茶中高档茶比重的观点,赢得了同行们及省农行信息会代表们的赞同。


理论来自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去指导实践。他深入焕古、和平茶区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写出了恢复发展名茶生产的报告,得到地、县科委的大力支持。由他主持和参加的“提高紫阳毛尖茶品质研究”课题开始了。程良斌在茶试站担任科研组长期间就已发现晒干、阴干的传统制茶法,造成茶叶固有的香气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采摘的“一把抓”,致使外形不整齐,这些都必须改变。因此,尽管有层层阻力,他仍一贯主张紫阳不能不产名茶,要使紫阳毛尖与老家的黄山毛峰相媲美。要用紫阳的优质茶叶原料制出与屯溪绿茶一样的高档绿茶,他带领试验组的人生产毛尖,推广炒青,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用事实说服了领导。名茶开发正式列入选题后,他带领田元成等技术人员白天到农户、进茶园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采摘,晚上经常彻夜加班,切磋制茶工艺技术,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攻关突破,总结出了新的工艺流程。


外形秀美,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清澈,醇香宜人的紫阳毛尖茶制作出来了!还是树上长的那些茶叶,经过这样的采摘、加工,却价值倍增。一些茶农开始不听指导,尝到甜头之后,第二年春茶还没泛绿,和平、江河、毛坝茶场等地就纷纷来人请程良斌等技术人员去指导采制。


他当然也乐此不疲地奔走于茶区的山山岭岭。名茶研究课题组在和平茶厂曾朝和厂长和全体职工全力协助下,完成了《提高紫阳毛尖品质研究》课题,研究证实烘炒型加工技术,显著提高了紫阳毛尖茶品质,尤是色、香、味等内在品质显著提高,是制造高级紫阳毛尖的可行技术,当时认为高级紫阳毛尖有广阔的市场,建议从发展生产,搞活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尽快落实经营部门,并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在和平茶厂的示范带动下,很快在全县恢复发展了名茶生产,并取得了自产自销经营许可权,注册了“和平”商标,从此和平茶厂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骨干龙头企业,为紫阳富硒茶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和平茶厂厂长曾朝和已被授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毛尖传承人称号。


毛茶质量提高了,复制加工、包装、装潢也不可忽视。他积极协助厂方撰写产品说明书,设计包装,申请商标,并深入车间指导复制、包装。


巴山茶人程良斌


一朵朵成功之花终于向勤奋的程良斌科研课题组开放了。他们当年所制毛尖茶荣获陕西省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得分94.85,高于这次会上授予的31个名茶中的其中6个名茶;翌年扩大再生产,并参加省食品协会的优质名茶评比,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当时为了发挥茶叶销售主渠道的作用,优质产品证书、奖状、奖杯全部让给紫阳县茶厂)。随后,新工艺紫阳毛尖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其系列产品先后获中国西部地区“陆羽杯名茶奖;91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文化名茶奖,第六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奖,“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还颁发了名优茶证书。


1987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研究员程启坤,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阮宇成,审评组组长、副研究员沈培和,情报室主任、副研究员王自佩及助研吴幼亭应邀到陕西,在杨凌参加汉中三个名茶鉴定会,程良斌和镇巴县茶叶专家蔡如柱也应邀参加会议,会后程良斌受紫阳县茶学会理事长张长海委托,以县茶学会副理事长身份代县上请与会的茶叶专家到紫限县考察指导,程良斌负责接待联络相关事宜。专家们对紫阳茶叶生产状况考察后,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如重点抓好低产茶园改造,搞多茶类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历史名茶等。程启坤说:“紫阳毛尖是历史名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我读书时就知道全国有十大名茶,其中就有紫阳毛尖,但以前很少见到,生产量有限,茶叶本身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过去是晒青,现在改成炒青或烘炒型,制造工艺改进后,质量显著提高了,还可以想办法提高品质水平,加之又是富硒茶,可作保健茶,因此肯定紫阳毛尖尖是很有前途的。”他俩兴致勃勃分别挥毫题词,程副所长题词“紫阳毛尖,香高味浓,历史名茶,焕发青春";阮宇成题词“安康地区紫阳茶,滋味鲜浓香气高”。


专家团队还建议重视机械制茶和良种推广。程启坤说:良种是我国种植业上的大趋势。紫阳种是全国的优良品种,建议发挥当地良种优势,建立良种基地,要向省农业决策部门反映,引起他们的重视。阮宇成建议要搞短穗扦插,并学习南印度的方法,在现有茶园中补植当地良种,逐步淘汰劣种。


程启坤诚恳地说:我们一贯把紫阳茶叶试验站当作省一级试验站对待,每次全国各省茶叶科研所、站会议,都通知茶叶试验站参加,因此一定要把茶叶试验站办好。阮老建议说:茶叶试验站工作要加强。他们一致表示愿意对紫阳茶叶生产起一点作用,使紫阳茶得到进一步展。程启坤说,紫阳茶不一定局限于西北一个市场,我国富硒地区还不多,紫阳茶富硒,作为保健茶供应,可能由于宣传得好,国内外市场是可以打开的。他同时指出,富硒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需做大量的工作,宣传不能光靠广告,还要有科学论证,科委、政府要列到议事日程,可以向上申请项目,与研究单位合作开发。


阮宇成研究员建议在宣传硒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的同时,做好紫阳茶销区人民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和人体对硒的正常需要量的研究工作。建议将紫阳茶定为紫阳富硒茶,作为中国特种茶加以开发。最使程良斌高兴的是在陪同阮老考察茶园时,阮老还特意了解了紫阳茶叶含硒量调查情况,当即表态推荐时任紫阳县农业区划办公室副主任梅紫青同志参加“首届国际茶一品质一人类健康学术讨论会”,梅紫青提供的论文是《紫阳茶叶含硒量调查报告》。全国营养学家于若木也十分关心这次会议,为她以后关心紫阳富硒茶开发打下了基础。


巴山茶人程良斌


这次全国茶叶专家团队考察紫阳茶叶种植、生产状况,引起了安康行署和省科委、省农业厅对紫阳茶研究开发的重视,先后以省科委(1987〈87K27〉号)陕西省农村科技进步协调领导小组(陕农科发〈1988〉056号)和安康地区科委(1988序号19,编号80F14,5A31)下达了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课题。从此,程良斌也全身心的投入到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中。


中共紫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此项研究也高度重视,1987年成立了“紫阳硒资源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紫办发〔1987〕40号),县委副书记、后任县长的李振华任组长,副县长杨培声、政协副主席黄永杰任副组长,科委主任田云龙为主要成员,并成立了由程良斌、梅紫青、黄隆富等组成的开发研究课题组。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详尽的课题设计,为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完整,实验手段先进可靠,紧紧依托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单位,组织开展了跨行业、跨部门、跨省区的军民科研大协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单位的大力协作下,采取多学科、大跨度协作方式,对紫阳茶品质、含硒水平、营养学评价及保健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实验研究,并由程良斌收集整理汇总,执笔撰写了《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及保健作用研究报告》。《报告》以可靠的分析检测数据证实紫阳茶自然品质好,富含硒等营养成分,且无农药污染。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性防癌剂,紫阳茶平均含硒量为0.6530mg/kg,属富集水平,EGCG、Ve、Zn等营养成分都较高,这是紫阳茶保健作用的物质基础;《报告》对紫阳茶作了营养学全面评价,介绍了紫阳茶N-亚硝吗啉体外阻断试验、抗肿瘤作用研究、抗突变作用研究、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研究、生物学指标对紫阳茶的评价、抗辐射作用等项研究,从而证实,紫阳茶确实具有抗癌、防癌作用,是一种延年益寿的保健茶。《报告》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初步提出茶叶中硒的判别标准如下:


≥5mg/kg,为高硒茶,用于治疗缺硒病。


<5m g/kg》0.35mg/kg,为富硒茶,用于低硒区营养补充


>0.35mgkg,≥0.10.1mgg,为中等含硒茶。为低硒茶。


《报告》讨论了茶叶品质与抑癌保健作用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富硒资源优势及一些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巴山茶人程良斌


1989年9月6日,陕西省科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 “富硒茶开发研究成果鉴定会”,程良斌在鉴定会上向鉴定委员会汇报《紫阳富茶品质、含硒水平与保健作用研究报告》,以沈志平为主任的13名鉴定委员会成员一致通过了该研究报告。一致认为,紫阳富硒茶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保健品,特别是对人体硒补充有益,并具有防癌、抗癌、防衰老作用,为国内首次通过审定的富硒茶,其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本研究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国内富硒茶开发研究开创了先例。会议建议将此项成果向国内外宣传介绍,并作为重要科技成果向国家申报。


程良斌说,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工作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指导下开展起来的,陈宗懋于1984-1994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期间,茶叶科研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在《中国茶叶》1988年第4期上,发表了《也谈茶硒素人体健康》一文,指出“茶叶中硒素的研究对人体保健和茶叶的开发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人体对硒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有益剂量和有害剂量间的阈值很接近。因此,必须与医药卫生部门配合,合理区划,充分发挥富硒茶的保健作用,避免不良后果的出现。”他的上述论点对我们进行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与保健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已在报告中引用。


1989年富硒茶开发研究鉴定会后,《茶叶科学》编辑陈信东将程良斌送去的《紫阳富茶品质、含硒水平与保健作用研究报告》呈送给陈院长后,他很快就认真阅读,下班后,带回家中阅读,第三天一上班就立即表态,让程良斌将报告中的紫阳茶含硒量调査研究、紫阳茶营养及品质成分、抗辐射研究、抗氧化作用研究、抗癌保健作用,分别单独行文后给予发表,从而使紫阳富硒茶研究成果很快在茶叶界广泛流传。


2010年春,程良斌写信请他为我编著的《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作序,他毫不推辞。他在序中写道:“富硒茶可以作为缺硒地区人们补充硒素的一种保健品,开发陕西的富硒茶应该是有益的。程良斌先生1959年开始从事茶叶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富硒茶进行了20多年的不懈研究,为陕西茶产业、特别是陕西富硒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最近计划将正式出版《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要我写一个序言,因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我欣然同意,是为序”。


巴山茶人程良斌


以沈志平教授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鉴定会消息在各新闻媒体宣传以后,营养学家于若木看到后十分兴奋,毅然决定从深圳回到北京,听取了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专家的汇报,然后就组建专家组、要亲自带队到紫阳县考察。


1989年9月26日于老到西安后,省政府领导考虑她已是古稀之年,紫阳交通不便,条件又差,未让于老前往紫阳县考察。而是立即通知安康地区行署到西安向于老汇报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情况。汇报组由安康行署副专员王寿生带队,地区食品办主任冯伟、紫阳县副县长杨培声、县科委主任梅紫青、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课题组主持人程良斌五人组成。汇报组成员在西安宾馆于老会客厅向于老汇报了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情况,听完汇报后,于老亲切地说:“发现富硒茶以后,我就想到紫阳土壤作物含硒量高,想法开发,打入低硒区,“你们那里到处都是宝”。她的话令汇报组深受鼓舞。9月28日下午,于老又一次接见了汇报组,语重心长地说“从市场需要看,要开发富硒的食品、饮料、玉米笋、甜玉米,宾馆很需要。边说边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取出广州花茶给我们看,并指出:“紫阳茶这么好,西安宾馆却无紫阳茶,供应的广州花茶。你们应打入这个窗口,来宾馆销售紫阳茶。”汇报组与于老兴致勃勃的谈论着紫阳富硒茶的开发,并请于老挥笔题词,她稍加思索,就拿起笔,在宣纸上写下了:“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已巳仲秋于若木”。这是于老对汇报组的要求,也是对紫阳35万人民的关心与期望。


1989年9月,于老到紫阳实地考察的计划未能实现,她与同众多科学家一样,决不轻易放弃探求真理的决心。1990年春节刚过,于老就来信来电联系考察的有关事宜,安康地区行署杨吉荣专员、王寿森副专员等领导非常重视,安排落实由紫阳县政府做好于老考察接待工作,并在于老考察期间举办安康地区首届紫阳富硒茶饮荼节。这是紫阳县历史上,也是安康历史上乃至陕西省茶业界历史上第一次盛会。


巴山茶人程良斌


巴山茶人程良斌


紫阳县委、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各行各业全力支持,全县人民齐心协力迎接盛会召开。茶业界早早开展茶叶技术培训,采制好春茶,保证茶叶质量,提高茶叶品质。程良斌主要负责的是于老考察时需要的专业汇报资料、布置展馆和参观现场,文艺宣传部门组织文艺晚会,安全部门也紧锣密鼓保证盛会安全。


1990年4月14日,于老不经西安,从北京乘火车直达紫阳。全国茶学、医学、营养学专家学者、新闻界、商贸界人士,省地领导共200多人,云集山城品评名茶,交流学术,出谋献策,共商大计,洽谈订货。吃晚饭时,她和紫阳的茶叶届与会人员一起,挤在紫阳县团结厅戏楼下半地下室的集体餐厅里,吃了一些素食便饭。饭后,观看了“茶乡之春”文艺晚会。


4月15日上午,安康地区首届紫阳富硒茶饮茶节举行大会,紫阳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振华主持会议,行署副专员王寿森致欢迎词,行署科技顾问员会委员、县科委高级农艺师程良斌汇报了富硒茶开发研究情况。与会专家、教授和各界人士一面品饮新工艺紫阳毛尖(即紫阳翠峰茶),一面就紫阳富硒茶的开发战略、开发方向、紫阳富硒茶含硒标准和科研协作等内容发表了宝贵的意见。特别是于老热情洋溢的讲话把饮茶节推向了高潮。她以清代叶世倬的古诗“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开头,紧接着十分谦虚地说:今天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共同为紫阳茶的开发利用进行研究,是我学习的好机会。紫阳茶在历史上就有名,唐代就作为贡茶,供宫廷享用,清朝紫阳毛尖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对紫阳茶的保健效果已有了解。这次访问安康地区紫阳县是慕名而来的,因为紫阳是我国国内少有的富硒地带。我们不但对茶感兴趣,对其他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也感兴趣,这是我们一行来访的动机。她简述我国饮用茶的悠久历史、茶的保健作用,并指出茶被列为六种抗癌食物之一,有“日饮一杯茶,癌症可少发”的说法。日本、美国、西欧有学者已把“茶—21世纪的健康饮料”列为90年代农业与人类环境重大发展研究课题。她指出,作为“茶的祖国”的中国,有人由于对西方文化的崇拜,以喝洋饮料为时髦,因此不惜高价买可口可乐,主要的原因是营养保健意识差。所以要普及茶叶的知识,宣传喝茶好处,把茶作为“国饮”,紫阳茶作为国饮”是当之无愧的。


于老指出,如何有计划地开发安康富硒茶,为全国人民的健康服务,的确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她不仅对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厚望,还要求各级父母官们负起责任。她说:虽然对贫硒地带采取补硒的办法有多种途径,但食物贵在天然,了解自然运用自然界的规律为人类健康服务是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各级父母官的责任。她的讲话振奋人心!


巴山茶人程良斌


安康地委书记阎西贤,行署专员杨吉荣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紫阳县委书记王炳润致答谢词。


应邀参加安康地区紫阳富硒茶饮茶节的各界人士共225人,代表中有营养学、茶学、医学界专家15人,首席专家就是中国营养学美食家协会会长、著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与于老同来的还有她的妹妹、中华社会大学校长、中国美食家协会副会长于陆琳,中国科协咨询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蔺兴润,商业部农村土特产开发公司土特产品管理局副处长、高级工程师于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系主任、副教授刘勤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韩驰、夏奕明,浙江农业大学硒元素研究室主任、副教授王美珠,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教研室讲师海春旭,西北林学院林化系教授吴中禄等。于老热情接见了出席饮茶节的省、地、县各级领导29人,并合影留念。


会议期间,于老考察了西北最大的茶厂紫阳茶厂,参观了紫阳富硒茶展览馆。于老在品尝了历史名茶紫阳毛尖后,挥笔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


于老的讲话和题词以及会议盛况,被新闻界作了广泛的宣传报道,把紫阳富硒茶的开发与宣传推向一个新阶段,从而也带来了极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年产销两旺,外来客商提着现款到紫阳抢购茶叶1万斤,定购135万斤,年产值上升到2000多万元,年利税250万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这是以程良斌为主持的紫阳富硒茶科研人员给紫阳茶农带来的福祉。


巴山茶人程良斌


巴山茶人程良斌


1990年饮茶节期间,杨吉荣专员向于老汇报,打算1991年在北京举办饮茶节,请于老给予支持。于老回京后立即积极策划,与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顾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协部分领导同志多方面联系,正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在京召开宣传介绍安康的紫阳富硒茶、绞股蓝总甙片专家评议会的建议,经于老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协调联系和筹备,当年7月3日上午,陕西省安康紫阳富硒茶、绞股兰总甙片专家评议会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召开了。在于老的精心策划下,紫阳富硒茶首次光荣进入人民大会堂。早八时半,于老和参加评议会人员开始进入会场;九时许,中央首长、在京专家及省、地、县代表和新闻记者共250人一一签到,有的留言题词后,进入会议厅。


会议由中国科协蔺兴润主持,陕西省副省长郑斯林致开幕词,安康地区行署副专员王寿森致欢迎词。会上,专家和领导同志一边品尝紫阳富硒毛尖茶,一边进行评议发言。农业部高级农艺师、原农业局局长高麟溢以《把天然富硒紫阳茶作为特种茶加以开发》为题做了精彩讲话,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沈治平教授在《开发紫阳富硒茶必将对人类健康作出贡献》的讲话中出:“紫阳富硒茶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紫阳富硒茶口纯正,既是我国的名茶,又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它的开发必将对人类健康作出应有贡献。”于老再次发表了长篇讲话,强调“对紫阳富硒荼要重新认识,重新评价,应赋予它新的价值。”安康地委书记阎西贤致答谢词。


带着大巴山的清新,浸润着汉水甘醇,吸纳了富硒土壤精华的安康地区紫阳富硒茶,从紫阳这块穷乡僻壤,进入庄严神圣的人民大会堂,接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来自全国各地280余位专家学者的品尝与评议。


巴山茶人程良斌


安康-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后,北京很多老领导、老革命都想通过于老品鉴紫阳富硒茶,开始是于老自己出钱寄给程良斌,让他代她购买后再邮寄给她。由她送给老同志喝。品尝后,全国人大办公室向紫阳茶厂汇款,一次购买了250斤新工艺紫阳毛尖茶,为此程良斌亲自起草了一份《紫阳富硒茶保健作用简介》,随茶叶寄出,供领导们参阅。中顾委等领导也纷纷购买紫阳毛尖茶,紫阳毛尖茶已成为中央老一辈领导人的健康饮品。国内外广大消费者也向紫阳来电来信订购紫阳富硒茶。


时任紫阳县委书记王炳润、县长李振华也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专家评议会。会后就决定由副书记、县长李振华出任富硒茶开发研究领导小组组长,放手让科技人员开展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科研协作,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北京人民大会堂紫阳富硒茶专家评议会期间,书记、县长在会场上和程良斌合影留念。


此后的十余年中,由于企业改制,企业自身彷徨适应不了取消统购统销政策的运行规则,紫阳70多家茶叶加工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全部倒闭或歇业。加之,那段时间向农民征收农业特产税增加,不仅制约了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无法体现富硒茶开发研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严重挫伤了农民,尤其是主产茶区的茶农茶叶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巴山茶人程良斌


由于程良斌在紫阳富硒茶开发研究中的突出贡献,1993年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这是紫阳县建国以来唯一享受此等荣誉的科研工作者。退休前,程良斌一直兼任安康地区行署科技顾问、陕西省茶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紫阳政协常委、紫阳县茶叶协会副理事长。


1999年,程良斌退休了,但他依然热爱着紫阳富硒茶,编著了《紫阳富硒茶文集》《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一心为了人民健康——我认识的于若木》等书籍。


2012年,紫阳富硒茶又一次迎来了春天,紫阳县举全县之力开展“创建紫阳富硒茶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根据考核评分要求,紫阳富硒茶基础性科技支撑占据一定分数比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制定《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时任县质监局局长、兼任创建办副主任李胜璋专程去请教程良斌,并请他担任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他欣然接受,并就《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起草提出了很多又见第的建议和意见。2012年11月30日,在西安市召开的陕西省地方标准《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审定会上,由紫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紫阳县茶叶协会起草的《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会议送审稿)顺利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组审定,评审委员会主任程良斌要求紫阳富硒茶标准起草单位按照审定委员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尽快修改完善后,由紫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紫阳县茶叶协会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发布后实施。2013年元月,《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这是程良斌为紫阳富硒茶的又一贡献,使紫阳富硒茶第一次有了技术支撑,紫阳县终于在10多年之后完成了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对紫阳县政府制定《紫阳富硒茶标准》的要求。


巴山茶人程良斌


鉴于程良斌同志对陕西茶业和中国茶叶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2015年,程良斌被陕西省茶业协会授予“陕西省十佳茶人”荣誉称号”,2017年4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给程良斌颁发了“觉农勋章”。


如今,紫阳富硒茶已是紫阳县兴县富民的第一产业,全县茶园面积22万亩,年产干茶7000余吨,获得SC认证茶叶生产企业70余家,小作坊茶叶加工厂260余家,已开发绿茶、红茶、白茶、紧压茶四类40多个品种,2012年紫阳富硒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获评“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3年,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紫阳富硒茶为全国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2015年荣获国家 “质量之光”年度十大魅力品牌,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十大富硒品牌”首位,品牌资源力跻身全国前十。紫阳富硒茶作为保健茶载入《中国茶叶词典》。2018年,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达到62.22亿元。这一切都是像程良斌这样的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换来的!


文章来源:紫阳文艺


巴山茶人程良斌


李胜璋,陕西旬阳人,安康市、紫阳县摄影家协会会员,紫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1983年安康师范学校毕业后到紫阳瓦房小学、向阳初级中学任教。陕西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于1990年4月到紫阳县委宣传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后又到乡镇、县级机关公务员岗位工作。28年来转岗数十次,但对新闻写作、文学、摄影创作的爱好始终痴心不改,文学作品、摄影作品数千件发表于市级以上媒体,国家级媒体发表作品50余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