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作者:老徐谈茶 更新时间:2022-08-30 22:16 阅读:251

四、1765年,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


1765年(乾隆三十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清同治十年吉心堂刻本,第六卷.木部.普洱茶)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记载:普洱茶--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云南志∶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北,其上产茶,性温味香,名普洱茶。南诏备考∶普洱府出茶,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六茶山,而以倚邦、蛮耑者味较胜。


翻译:普洱茶--出产于云南普洱府,做成团茶形式,有大、中、小三种规格。“云南志”记载∶普洱山在车里军民宣慰司的北边,那里生产的茶叶,性质较为温和滋味特殊香美,名叫普洱茶。在“南诏备考”中有:普洱府出产茶,产于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耑、慢撒六茶山,其中倚邦、蛮砖出产的茶叶味道较好。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古六大茶山—


记载: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下气,刮肠通泄。


翻译:普洱茶茶性寒且猛烈,能够去油腻助消化排解牛羊肉的毒素,体寒的人不可饮用。较苦较涩,攻逐顽痰攻克气胀,刮去肠油疏通宿便。


记载: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此处是否为‘斤’意,待考】,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有伪作者,名川茶,乃川省与滇南交界处土人所造,其饼不坚,色亦黄,不如普洱清香独绝也。


翻译:编者说明:普洱茶大的,一团有五斤,像人头的样子,取名人头茶,每年进贡北京皇宫(也叫金瓜贡茶),民间是不容易得到的。有仿造品,名叫四川茶,是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当地人制作的,那茶饼不坚实,颜色也发黄,赶不上普洱茶的清香独特一流。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记载: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物理小识∶普雨茶蒸之成团,狗西番市之,最能化物,与六安同(按∶普雨即普洱也)。


翻译:普洱茶膏,象黑漆一样的黑,用于醒酒甚称第一。墨绿色的更好,帮助消食和化解口痰,清除胃热产生津液,功效尤其大。《物理小识》中讲:普洱散茶蒸后压制成团茶,迎合吐蕃喜爱卖给他们,最能够帮助消化食物,与安徽省的六安瓜片齐名(编者说明:普雨就是普洱)。


记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sǎng),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翻译: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受寒肚子发胀,用姜汤泡使茶膏变散,喝下出身汗就好了;嘴里起泡喉咙嗓子,因上火疼痛,用小半块茶膏含在嘴里,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就好了。受高温起泡或擦破皮出血的,把茶膏磨粉外敷上立即就好了。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串解:这是本人所能查到的最早古六大茶山的提法。


普洱茶被发现驯化利用的路是药用菜用→饮用。赵学敏是一位治学严谨的药物学家,短短几百字就阐述清楚了普洱茶及普洱茶膏的保健价值和功效。普洱茶在清代被朝廷规定为贡茶,首先也怕是药用价值“图它又暖又能解油腻”,然后才是滋味醇厚。原因还是清朝满族祖先本是东北的游猎民族,肉食为主,进入北京成为帝王统治者后,更是运动少,饮食又多是大鱼大肉,消化不良易生疾病,自然就需要一种帮助消化功力卓著的茶品借以维持肌体的正常代谢,于是普洱茶成了首选,受到特别的青睐。


赵学敏的此段材料,从消食弃毒,理气去胀,清热化痰,利肠通泄,驱风醒酒,除烦清心等综合全面地阐述了普洱茶的功效。


普洱茶不仅香醇好喝,而且有益健康。稍后(1782年),清.吴大勋《滇南闻见录-物部.团茶》记载:“其茶能消食理气,去积滞,散风寒,最为有益之物。煎熬饮之,味极浓厚,较它茶为独胜”。也同理。


五、1799年,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志草木第十一.普茶)普洱茶产销处于极盛时期


1799年(嘉庆四年),安徽望江进士檀萃于云南离任的归途中写成《滇海虞衡志》。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译文(尽量直译):


普洱茶,名振天下,这是云南特产,而且已经成为提供当地官府税收和茶农茶商赖以致富的源泉。出产于普洱府管辖的六座茶山:一个叫攸乐、二个叫革登、三个叫倚邦、四个叫莽枝、五个叫蛮砖、六个叫慢撒,方圆周围八百里,进入茶山经营茶事的人有几十万人。茶商收购后,运到四面八方销售,经常道路拥挤,可以说是数目巨大的税收了。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我曾经怀疑普洱茶--不知道出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北宋朝廷从南渡长江后,在广西桂林的静江军府第,用宋国当地所产的茶叶换取大理国的马匹,是说大理国地区不产茶。所以范成大撰写的《桂海虞衡志》,因此他仅记载主持广西马政的情形,也没有说大理国已有茶。尽力检索李石写的《续博物志》说:“茶出产于银生府的许多山上,采摘不分季节,混合花椒、姜片煮了喝水。”普洱这个地方古代归银生府管辖,因此西藏饮用普茶,已经从唐朝开始。宋朝的人不知道这些情况,还在广西桂林拿宋国当地所产的茶叶换取大理国的马匹,怪不得大理国马匹换取不到啊!李石在当时没有亲见亲闻,就写《续博物志》,书中记录到曾慥(zào)字端伯等人。端伯在宋高宗时,还为我的远祖檀倬写过坟墓的碑文,现在还在。那碑文记述了云南的很多事项,足够用来弥补正史的不足。


革登茶山有一棵茶王树,比另外五座茶山的茶树都要高大,传说原来是武侯孔明留下的茶种,到现在当地人还在祭拜。倚邦,蛮砖茶山出产的茶叶味道更好,另外顺宁府(现临沧凤庆、云县,保山昌宁)有叶细色清的太平茶,茶汤细滑润喉像江苏的碧螺春,能够经过滚开水冲泡三次后,还有茶味。大理的感通寺产茶,省城的太华寺也产茶,但是产量都不多,不能像普洱茶那样的兴旺。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革登茶王树遗址


串解:记载的是普洱茶盛世空前。


在此之前,普洱茶还没有受到世人的重视,到18世纪普洱茶开始脱颖而出,逐渐“名重于天下”。一是成为云南税收的来源之一;二是增设普洱府,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六大茶山的管理,进一步控制当地茶叶的贸易和税收,以六大茶山为基础和江内六版纳设置了普洱府。三是成为当地茶农和外来茶客赖以致富的重要源泉。道光(1821—1850)《云南通志》卷八“普洱府风俗”说,当地民众“衣食仰给茶山”。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衣食之源,民生之本。1881年刘慰三在他编纂的《滇南志略》中写到:“思茅茶山,地方瘠薄,不产米谷,夷人穷苦,惟藉茶叶养生”。


檀萃(1761年)进士,选贵州清溪县知县,后任云南禄劝知县。1784年因奉命运解滇铜赴京,途中翻船,流放云南,遂遍历滇中。檀萃流放后,没有官场约束,行动相对自由。他走遍了云南每个地方,所到之处,都会写下笔记。考察云贵地区的山川物产、风土人情,“有山必登,有泉必饮,剔藓读碑,访求故老”。檀萃在云南生活了20年,写了很多东西,其中有的著作至今仍颇有史料价值。


檀萃的此“普茶”条仅330字(连标点391字),可谓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很有研读价值,往后27年阮福的《普洱茶记》(1826年)就引用他的许多语句。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330字中普洱茶的信息量多多:①名声→名重天下,②产地→普洱所属六茶山,③规模→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④茶马市场的繁荣→茶客收买、运于各处、每盈路、以茶易西蕃之马,⑤采摘→采无时,⑥饮茶习俗→杂椒、姜烹而饮之,⑦祭奠茶王→茶山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本武候遗种今夷民祀之……


人们对普洱茶,较多知道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大叶种应用日光晒干的毛茶(青茶)所制造的散茶或型茶,加以陈化形成独特滋味的茶。但不一定知道云南什么地方的普洱茶最地道,历史最悠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给予了答案: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清代普洱府所产茶叶集中加工再运销。


檀萃的此短文成为普洱茶爱好者的必修篇章!


六、1807年,师范《滇系.山川》普洱茶地域介绍


1807年(嘉庆12年),师范《滇系•山川》。


记载:“普洱府宁洱县六大茶山:曰攸乐,即今同知制所;其东北二百二十里曰莽枝,二百六十里曰革登,三百四十里曰蛮专,三百六十五里曰倚邦,五百二十里曰慢撒。山势连属,复岭层峦,皆多茶树。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翻译:普洱茶宁洱县的六大茶山:一个叫攸乐山,就是现在的同知主管所在地;它的东北220里的茶山叫莽枝,260里的茶山叫革登,340里的茶山叫蛮砖,365里的茶山叫倚邦,520里的茶山叫慢撒。山的形势相互连接,山峦重叠连绵不断,都生长着很多茶树


串解:现在交通发达,线路更直,距离更短,路线更多。特别是小磨高速(小勐养--磨憨口岸)的总里程也才167公里了。


古六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山峦重叠连绵不断。西面是攸乐茶山,中间是革登、莽枝、倚邦、蛮砖茶山,东面是曼撒茶山。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古六大茶山山水相连,地形、气候、植被相近。土地属赤红壤、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多在4.5-6.5之间,理化性能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


《茶友聊茶》第20期:清代普洱茶记载详解(二)



日照短、雾日长,年日照时数达1880—1950小时,仲秋至来年孟春,不论高山或沟壑,常常云雾弥漫,午后方散,特别是秋冬站在山顶鸟瞰,一望无边的茫茫云海中露出点点山峰,壮观无比,真有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的感觉,不愧是高山云雾出名茶的好地方。


古六大茶山出好茶,这和气候环境有关,这里森林覆盖度使得土地饱含养分,能够让茶树得到充分的滋养,有充分的内质。具备这样内质的茶,会在后期的陈化中,渐渐转化出醇味来。


因古六大茶山,山的形势相互连接,山峦重叠连绵不断,茶的品质口感相似的地方较多,当然细分差别也很明显。现在似乎是两个方向并行,一是大易武茶区,一是细到村寨山头国有林高杆树。


以上记载反复说的都是普洱茶“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十分清楚地把普洱茶界定为六大茶山所产的茶叶,以“蒸而成团”为主要特点。从记载看,说到普洱茶必然要说到六大茶山,说到六大茶山就一定说到普洱茶。六大茶山就是普洱茶的故乡和根基。现在的普洱茶定义“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地域范围已宽泛扩张了。


(文章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转载请保留作者,注明出处,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盗与道别等同,占为己有能心安理得?)


2018.04.22


作者:回归田园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