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作者:茶业复兴 更新时间:2022-08-28 21:46 阅读:669

中华书局此前出过两本茶书,一本是陆羽的《茶经》,还有一本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


陆羽说他那个时代,大茶树随处可见,采不到茶叶的唐人,把茶树砍倒采摘。


宋人已经见不到陆羽说的大茶树了。


明人已经找不到宋人把茶礼作为婚聘之礼的现实依据。


洋人把清人的茶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些茶事都与云南没有关系。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中国茶的茶的故事,我们写了很多本书,《茶叶战争》尝试从文明史角度来看茶,从茶的角度看近代史,茶运与国运密切相关。这是茶与国的故事。


《民国茶范》我们寻找到了晚晴到民国的茶脉,就在那些鲜活的人身上,就在那些生活细节里,就在你我的谈吐间。这是茶与人的故事。


这些茶事与云南有些关系。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后来,我们又写了好几本书,很纯粹地讲云南茶。


《易武与古六大茶山》《勐库寻茶记》《茶叶江山》,视野从长江黄河拉回到澜沧江边,来到勐等水库,来到小黑江,来到同庆河,考察风土、物候、人情。这是茶与树的故事。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也终于有机会,可以完全以古茶园的角度写一本书。谈茶山,太宽泛。谈茶树,太逼仄。只有茶园,才如此饱满,如此生机勃勃,风吹过的时候,树在。云飘过的时候,人在。茶汤入杯的时候,温暖如斯。


所以,《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多少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啊。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我们尝试从文明史的角度去看古茶园,陆羽时代的大茶树并没有退出人类生活的视野,宋徽宗时代的茶礼还在老曼峨羞涩飘扬,清雍正时代的改土归流让北京成为普洱茶的重镇,晚清到民国云南茶叶格局真正影响到了今天。


这一切,都是因为云南不仅有古茶园,还有古老的种茶技术、采茶技术、管理技术以及饮茶风俗。


上天造物,留一方茶园,我们属于幸运之人。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既有恢弘场面,也有细枝嫩叶。


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深度参与,深入茶山最深处,既有对古茶园、古茶树的细致观察,也有对茶农、茶商等人的认真采访,关心茶价变化,关爱茶农生活。既有史料的溯源、佐证,也有行走过程中心的柔软绽放。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文字团队超过一年时间投入创作,无数次的交流、碰撞与调整、修改,无数次的在夜深人静时享受创作的快乐,这才带来内容饱满、视野开阔、蔚为大观的阅读体验,藏于深山、藏于史料背后云南古茶园的秘密方得一览无遗。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写法不生硬,不枯燥,生动鲜活,有古茶园、古茶树,包括一枝一叶一芽,包括一朵花的清香与轻柔;有各个小微产区茶叶的制作工艺、价格变化、饮茶习俗,有古茶园发展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以及维护者,有微观的细节,更有宏观的分类,无论哪个角度,只要你开卷,皆有涓涓细水之益!


这本书,超过16年的区域观察,跨越西双版纳99%的茶区,56人参与


从资源到知识,追寻古树茶的价值链。用心记录每一个村寨,从茶树下的土壤到茶桌上的汤色,从茶园分类、滋味对比、价格到饮茶习俗、制作工艺、种植,以及传承千年的管理……你想得到的,以及你想不到的,均一一呈现,在流畅的字句间,也在真实的图片里。


《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作者周重林亲笔签名与铃印 ¥88 购买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