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作者:老徐谈茶 更新时间:2022-08-27 08:11 阅读:976

喝普洱茶和学习普洱茶的过程中,让我越来越感到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重要和必须。书本上(网络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不错就好),如果要想认识事物的根本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靠自己潜心的实践,去探索发现。


这几年,在不同的店里,喝了不同说辞的“国有林”“高杆茶”,听了太多的故事,网上、书上也搜索读了许多文章,但仍然没弄懂“国有林”“高杆茶”,甚至因“不识庐山真面目”交了不少学费。


好在读书时毛泽东主席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记得较牢。2018年就给自己设计了个目标,弄懂国有林。好在属云南人,又有版纳茶山极少数民族兄弟帮忙,就尽量以图的形式给茶友们分享认知,因国有林的茶树很高,无法用手机、相机照下全景,有的只能采用摄像截图方式,抱歉见谅。


了解几个概念


1国有林


“国有林”本是指林权归国家所有的林地。与普洱茶相联系,就成了特指林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森林里的非常稀少的可以食用的那些茶树上采摘加工出来的茶。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西双版纳的国有林,多数是原始森林)


2、野生茶


A野生型,未经人工筛选、驯化的原始野生型茶。许多野生茶都是苦而不化、有的有微毒、有的会麻嘴、有的还会锁喉,品饮容易导致腹泻,所以野生型茶箐适合做茶品的较少。云南野生茶较多,特别是临沧、普洱的深山老林中比版纳还多,但多数是苦茶,不能饮用的,别见野就嘴馋。有毒不能喝的纯野生茶不属本文探讨范围。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长在橡胶地里的野生茶,能喝也不要喝。橡胶地大量使用草甘膦、硫磺粉)


B野放型,人工栽培、驯化过的,以及它们的茶子茶孙,但是长期弃采,变成了野放的古茶树。本文探讨的茶品。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手机仅能照到国有林高杆茶树的部分)


3、丛林法则


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规律法则。在原始森林里得不到阳光、雨露、养料的植物就得死,被淘汰。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国有林茶丛1,都长成了高杆)


4、高杆茶


按丛林法则在原始森林中拼命往上长,树干笔直像水泥电杆一样的茶树。提请茶友注意:国有林茶、高杆茶并不都是100年以上古树,绝大多数没这个年龄,几十年(3-6米高)的小树茶占绝大多数,古树仅是凤毛麟角的极少数。这也才符合丛林法则,老弱病残就会失去竞争力。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国有林茶丛2,虽小也是高杆)


国有林中的茶树形成的原因


1、人工种植后的遗弃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史料中记载的版纳古六大茶山,原来是一个整体,从清初到民国前期基本保持了总体繁荣的态势,最繁荣时期茶园的面积约为6万亩,茶叶产量最高达1530多吨。其中攸乐土目管辖的攸乐茶山6000多亩、130多吨,易武土把总管辖的曼洒、易武两大茶山2万多亩、650多吨,倚邦土千总(后降为土把总)管辖的倚邦、曼庄、革登等茶山共3万多亩、750多吨。


后来因为,瘟疫械斗人亡茶留,搬迁后被抛弃,茶贱伤农不愿再管理,路远不划算去采摘等等,这类属于人工种植后,被人有意或无意放弃的。在改革开放后的林地确权时,没被认领标注,就统归在国有林中了。


2、自然及动物帮忙的茶子茶孙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现有古茶园的茶树种子,被风吹、河流等自然力量带走,有的被鸟或其它动物啄食迁移,种子在森林中异地发芽生根。


这类茶树种子因自然飞落动物帮忙,自然而成的茶树,本来就生长在国有林中。


国有林茶寻找与制成


首先申明,如果不是当地极少数民族(不是汉族、傣族、彝族)的、对原始森林无知或不熟悉的、要命的、不愿被重罚的,千万不要有单独进山寻找国有林茶的动机,否则属于不要命了!


(一)进山寻茶


一般都是带上干粮先骑摩托后爬山路,离村寨10公里以上。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摄像截图拼图进山寻找国有林茶树)


(二)找到国有林茶的认领


找到国有林茶树时


1、先砍除茶树周边的杂草及棵子,但绝对不能砍树否则要坐牢。


2、搭好采茶架子。


3、回村告知村里人,已有主我的或我们的。有的是几人一起合伙找到的。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标注告知这是我的方式1→砍草)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标注告知这是我的方式2→搭架)


(三)采摘方式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1、拉弯树采摘(高杆并非都是古树)→2、爬树采摘→3、搭架子采摘→4、捆绑竹杆等辅助支撑采摘→5、借助空中架子采摘


我了解的采摘方式有以上5种。这方面我们的极少数民族兄弟绝对聪明,招数很多,可能还有其它方式。


(四)制茶过程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1、采回的国有林鲜叶→2、杀青前必须掐掉老杆及拣出老叶→3、杀青(杀青难度很大,因为叶片较薄,老嫩不一,对夹叶多。即使是老手,稍不注意就杀成了多是黄片。)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对夹叶多、老叶多)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杀青没掌握好,都成了黄片)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4、搓揉→5、日光暴晒→6、检出黄片→7、成品茶叶


品饮滋味


口感属于纯主观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一模式成忽悠了。我仅能说出我的感受,仅供参考。


1、 5个不同村寨的国有林


(1)、3月31日采(亲自到场、视频。已于几年前发现,有几年的采摘历史了,具有国有林特征。)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2)、3月31日采(有茶叶无视频,询问民族兄弟,说是他朋友做的。再追问,是茶园边沿树林里的茶,见照片。非亲临,朋友也靠不住!)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茶园边沿树林里的茶,算不上国有林)


(3)、3月28日采(亲自到场、视频。但因是仅不到2公斤鲜叶,被杀青成了浓烈烟味,已属废品。3人劳累1天仅采得2公斤鲜叶,杀青还报废了。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国有林还真不容易!)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这棵树上采的近2公斤鲜叶,摄像截图拼图)


(4)、4月16日采(亲自到场、视频。今年刚找到、采摘,国有林特征突出强悍。采摘方式的5张照片,均是此茶丛的。)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5)、4月27日找到并采(有详实视频、照片。但发现时已是春尾,叶片较老,滋味有些淡薄了。)


《茶友聊茶》第24期:图说国有林



2 、外形


墨绿色,细长条,叶很薄,对夹叶多。仅看干茶外形及泡开后的叶底,绝大多数人会认定这是夏茶(雨水茶)。


3 、个人的主观品饮感受


除第2种不是国有林,第3种被杀青报废外,另3种属于正常国有林,但口感各具特色,前已略述。下面仅陈述共性。


1)浓烈的腥味野味


动物、植物相通,吃过野味(动物、植物)也就容易理解国有林茶的野味,我的感受就是浓浓的腥味,特别是刚采摘下来时,一入口一个“腥”字了得,有人也称“骚味”。


这是国有林茶树属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茶树周围植被纯自然天然的原因。深山老林中泥土树林弥漫的山野气息突出。也正因为这一股强烈的山野气息,深受老茶客们喜爱追捧。


2)独特变化的香型


一入口是突出的草腥味,但马上变为复杂的香型,先蜜香带有独特深山老林的花草香,香气持久并且留在嘴中舒服安逸。


3醇厚有层次的汤感


刚制好的新茶,一入口清新之气顿时袭来,微苦无涩,但很快就感到回甘生津的强烈,层次分明,劲扬质厚,保留着原始气息的国有林的确与众不同。存放1月后转化特快,易武味明显,汤感饱满,甜柔润滑。


4喉韵深体感独特


喉韵幽深回味久远,多伴随着凉感。一般的古树茶,茶气强的个人的感受是后肩颊发热脑门冒汗,但这3款国有林是先从小腹开始发胀后到膝盖发酸,感受了古代茶首先作为“药用”的突出特点。


5耐泡度高


别看叶薄瘦长,但内含物质丰富,耐泡度极高,3款新茶均能泡到12泡以上。


正确对待


国有林普洱茶不属于商品,能遇到品尝是缘分,遇到了就品饮珍惜,尝过就好!但不要刻意去追捧,市场商品的薄荷塘古树就30多棵,而且每棵的量也极少(多为1公斤多),作为一般人的你我能占有?另外,并不是所有国有林的茶都能喝、都好喝。我品饮过的也就“4月16日采古六山之国有林4”味最胜。了解真相方能有定力,少被误导。


结尾再用唐代刘禹锡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表达: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本文所有图片,属于自己及朋友拍摄制作,绝无网络摘取。


(文章就是写给大家看的,转载请保留作者,注明出处,尊重作者的辛苦劳动。盗与道别等同,占为己有能心安理得?)


作者:回归田园


2018.05.27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