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白茶一定有这样的误解!鼻祖是ta,万万没想到

作者:普洱茶家族 更新时间:2022-08-14 17:58 阅读:637

白茶属于中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因茶树品种和鲜叶采摘标准不同,白茶又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类别,主要产区分布于福建福鼎、福建政和、云南等地。


你对白茶一定有这样的误解!鼻祖是ta,万万没想到


白茶为轻发酵茶,经鲜叶采摘、萎凋、烘焙(或阴干)等工序制成,制作工艺简单自然,是最能还原茶叶本味的茶类。由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药用功效,白茶在茶界享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誉,近年来热度也越来越高。


白茶制作历史悠久,关于其起源与发展历程,业内一直争议不断:


你对白茶一定有这样的误解!鼻祖是ta,万万没想到


唐代起源说


唐代陆羽《茶经》(758年)七之事《永嘉图经》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是有关“白茶”一名最早的文字记载。《茶经》之后的唐代文献中,也偶见白茶的记载,如杨华所撰《膳夫经手录》(856年)中有“今真蒙顶有鹰嘴白茶”。


陈橼教授在《茶叶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可见唐代长溪县(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种。


宋代起源说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成书于1107-1110年间),有一节专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闻,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这里所说的白茶,其实是早期产于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县)御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制作方法是经过蒸、压而成团茶,与如今的白茶制法并不相同。


你对白茶一定有这样的误解!鼻祖是ta,万万没想到


明清起源说


明代田艺蘅所著的《煮泉小品》(1554年)中记载:“茶者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瀹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尤为可爱。”其中,“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就是白茶的加工方法,这是有关白茶生产与品质的较早历史记载。


闻龙《茶笺》(1630年)进一步追述“田子以生晒不炒不揉者为佳”。这种“不炒不揉的制茶方法”,正是当今白茶制法的特点,即将“取芽”、“生晒”、不炒不揉融为一体。


清代周亮工所写的《闻小记》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售国外,价高金埒(liè)。”现在,许多人认为其中的“绿雪芽”就是白茶。


现代白茶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各类文献记载,大多数人都更认同现代白茶始于明代的说法。


清末民初,白茶已经销往欧亚39个国家和地区。1939年,福鼎地区就有近百家茶行,在建国前的茶叶海上贸易中,白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份额。


新中国成立后,中茶公司在福鼎设立茶厂,下设白琳初制厂和湖林初制厂,按国家计划生产白茶,统购统销,由福建省外贸或其他省外贸公司进行销售。


1954年,福鼎县茶叶技术干部郑秀娥、蒋秀荣等在桐山玉塘老区农场进行秋季短穗扦插育苗获得成功,解决了茶树性状不稳定和茶苗繁殖速度慢的问题,使大量培育“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成为可能。这在茶树栽培技术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20世纪60年代,由福鼎白琳茶厂研发推出的“新工艺白茶”取得巨大成功,不仅在香港大受欢迎,而且还通过香港大批销往新、马、泰等东南亚地区。


你对白茶一定有这样的误解!鼻祖是ta,万万没想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出口创汇的茶类,白茶在海外的知名度长期高于国内。一直到2007年之后,福鼎地区的白茶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后起之秀云南白茶也慢慢走入茶友视野,品饮、收藏和功效价值都非常出众的白茶,重新得到了国内茶友的认可。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3-2016年,全国白茶年产量连续四年保持了15%左右的增幅;从2009年起,福鼎白茶内销量逐年递增,2015年内销量已经超过70%。


近年来,白茶产业持续走高,产量和价格均连年上涨,未来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