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作者:大臻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08-11 08:07 阅读:378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为什么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一杯易武贡茶藏着半部普洱茶史?


当我们细数澜沧江流域两岸的普洱名茶区,便会发现其中最有历史积淀和岁月风采的,就是这承载百年光环的易武。


曾经,易武商贾云集、马帮塞途,街上商铺连着商铺,商号风起云涌……繁荣之景,凝成了普洱茶史厚重的光荣篇章。以至于,时人都称:“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这是因为易武无出其右的历史价值,也是因为广受好誉的口感滋味,更是因为代代茶人延续至今的普洱精神。


就像武侠小说中大大小小的武林门派,无论是喜欢还是无感,那些江湖门派,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称得上一个江湖。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说起云南普洱茶的江湖,这些年如群星璀璨般的真是数不胜数。


但谈起易武,却在更早清朝中期闻名于世,属于老一辈武林盟主级别的普洱茶核心产区。


深入普洱茶的江湖,有个必须越过去的坎——易武六大茶山。


每一座茶山的茶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甚至划分出不同村寨,都有自己的拥护者。


当然,也像小说里总有几个搅弄风云贯穿全书的大门派一样,普洱世界,有两座山是永恒的话题,一个是勐海的布朗,还有一个就是勐腊的易武。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易武所属勐腊县,“勐腊”系傣语音译,“勐”意为“地方、国家”,“腊”意为“茶”,“勐腊”即“茶之地”或“茶之国”。


易武,也因茶而扬名四海。


清道光年间,当倚邦、,蛮砖,莽枝等茶山逐渐衰退之际,易武茶山迅速崛起,并成为六大茶山所产茶叶的集散地、生产地和茶马古道、老茶“号级茶”的发源地,也是清朝皇家贡茶的发源地,从而开创了普洱茶史的一个转折点,成就了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一座易武山,古六大茶山之一,因茶而兴因茶而旺,尤其是清嘉庆之道光年间,易武成为了重要的普洱茶交易集散地,甚至成就了普洱茶最辉煌的时期。


那时候,马帮茶人曾经从这里启程,或是一路向北,背负着皇家贡茶万里赴京;或是一路向西,穿山走石直入藏地;或是往南开辟商道,到老挝、越南、香港甚至远渡南洋……茶马古道由易武开始,将普洱茶散播世界各地。其中印证易武至高光环的,莫过于“瑞贡天朝”四个大字。


因盛产好茶,易武自唐代起就被设置为滇南有名的“利润城”,延续数百年之久;明清之际,普洱茶被送入京城,献给皇宫贵胄。得益于皇家喜好,清雍正年间,普洱茶被立为贡茶,易武茶区(易武、曼撒两茶山)每年必须解决贡茶66666斤;乾隆年间,清政府正式将普洱茶列入《贡茶案册》,将易武设为为贡茶的采办地。


至此,易武开启了延续数百年的普洱茶贡茶时代。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好茶辈出,一纸书写江湖传奇。


盛名之地必出佳品。在清政府的指引下,懂茶的外来之人来到易武,他们带着先进的制茶工艺与经商理念,延续易武茶的繁荣:开设商号,精选易武甚至古六山的优质原料制作茶饼,铸就了星光闪耀的传奇茶品。


至此,易武茶彻底局面大开。


风骨柔情,杯盏绽放王者之姿


数百年的风云变化,易武历经了繁华盛景,也耐住了寂寞平淡,几经沉浮,不变的是蕴含着王者风骨的一杯滋味:爱茶之人,用至精技艺制作出品质上乘的佳茗,延续百年贡茶的佳话。


都说,一杯易武茶滋味是“香扬水柔”,然而对于对易武有独特喜好的人而言,这并非易武味的全部,也不能足以让易武茶胜任“贡茶”之名。如果一定要用具体的口感来描述易武味特征,那便是:花香、蜜香馥郁,刚柔并济气韵,以及叶底苦涩度的甜柔顺滑。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易武因为盛产好茶,自唐代起就被设置为滇南有名的“利润城”,一直延续数百年。“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普茶蒸之成团,西蕃市之,最能化物”。


明清之际,作为云南名品的普洱茶自然常常被朝廷的封疆大吏所看重,送入京城,献给皇帝,赠与显贵。“自康熙朝始,云南督抚派员支库款,采买普洱茶5担运送到京,供内廷作饮”。


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正式奏请朝廷设置普洱府,并于思茅设总茶店,管理茶业,选优质普洱茶御贡入京。


乾隆九年(1744年),朝廷正式将普洱茶列入《贡茶案册》。易武被朝廷指定为贡茶的采办地,至此,易武开启了延续近200年辉煌的普洱茶贡茶时代,直至清朝末年社会动乱被迫中断。


为了督办贡茶,清政府专门在易武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指定易武年解贡茶66666斤。“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茶”,所以易武民间流传着“采办贡茶,忙上不忙下”的说法,意为采办贡茶乃是皇帝旨意,必须为第一要务。贡茶任务完成后,民间才能进行买卖。


同时,易武年解66666斤的贡茶采办量,在普洱贡茶中也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注:余下倚邦等地年解贡茶15000斤)。直到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时,尚存有两吨多之巨,其中不少是当年自易武采办的普洱贡茶。


满清王朝作为马背民族,传统饮食以肉奶为主,消食解腻的普洱茶自然是皇室的宠儿。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一时“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师尤重之”。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对老舍说:“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


为何说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大臻论茶304)


十八世纪东西方帝国的第一次正式对话,英使马嘎尔尼朝见乾隆皇帝,清王朝给予的回礼中就有普洱茶的记载。而这其中的普洱茶,亦多自易武出。


清朝皇帝也曾先后多次赏赐“瑞贡天朝”的匾额至易武,一说有宝匾五块,一说有三块,其间因历史原因各有损毁,目前仍存世一块。这也是目前中国茶史上唯一受皇帝赐予,并且完整保留硕果仅存的一块,足见易武茶当年荣光。


易武作为贡茶的指定采办地,历时之久,纳贡之巨,制作之精良,身份之显贵,在整个中国茶史中也难能一见。因缘如此,易武也被誉为“中国贡茶第一镇”,引来无数后世茶人跋涉前往,顶礼膜拜。


时至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国营茶厂时期,易武茶依然作为优质普洱茶产品的主要原料——“红印的茶箐即是来自于易武正山大叶种茶树,那里的茶箐一直都被肯定为最优良的,现今普洱茶品行列中,红印普洱圆茶因而得以鹤立鸡群……”


印级茶时代,是易武茶风云百年中最后的荣光,但它依然低调的展示出高贵不凡。此后,易武茶和整个普洱茶行业而一起,坠入数十年黯然无光的黑暗……


百年风云,独领风骚,这是易武艰苦卓绝而又光芒万丈的百年。易武茶商们赤手空拳打下一片最繁盛的天地,又你追我赶向远方奔去,让普洱茶香溢出国门,奠定出普洱茶江湖最初的格局。这是普洱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日后易武茶的复兴埋下最重要的伏笔。


历其重者必承其冠


易武经历了十年的复兴萌芽,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生态环境,无不感召着一批批的爱茶人驻足扎根。


十多年间,茶山得到进一步的探索和开发,曾经散落在易武茫茫大山中的古老茶园被再次寻回,易武众多的知名小产区在普洱茶市场如群星闪耀。易武的七村八寨得到充分的开发。


传统技艺得到普及,制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易武茶严守品质,精益求精,力图传世经典的制茶理念得到传承。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三百年烟云,千锤百炼方承其冠,担得起繁华盛景,也耐得住寂寞平淡,这份从容,来自于王者内在的风骨。


易武因茶而盛,亦曾因茶而衰;国弱则茶疲,国强则必兴。


在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易武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追求刚柔和谐的传统精神,普洱茶的人文之美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


时至今日,易武茶已再度成为各大普洱茶商的必争之地。


每到春茶季,易武古镇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前来易武朝圣的人们络绎不绝。曾经显赫一时的贡茶荣光,独领风骚的百年风云,再到百花竞放的复兴之光,都流淌在了这茶马之源的岁月陈香里。


==================


“真山头.真年份.原产地” 的纯料普洱茶。


大臻古茶,发烧级.专业化.原产地普洱茶品牌。


大臻多年专注:易武倚邦古六大茶山,布朗大班章茶区。


制茶十余年,大臻坚持,至臻至纯,打动人心,价格厚道。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