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作者:昆明万融科技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2-08-10 04:59 阅读:933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在中国制茶工艺史上,人类从发现茶树到加工茶叶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种工艺思路。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一是炒青或烘青的“保鲜”法(也可称为“做鲜”法),如绿茶系列。这种加工方法,以新鲜为特色,新生产出来的茶叶品质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迅速下降,过了保质期(保质期一般为十二个月),快速进入霉变的过程,干茶发黄,茶汤混浊,难以入口;因此绿茶的品饮讲究的是“第一时间”。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二是炒青或烘青加发酵的方法,如乌龙茶的轻发酵、红茶的全发酵等;这种加工方法,新生产出来的品质最佳,过了保质期(一般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虽然干茶表面颜色相对保持不变,但茶叶内含营养物质大量衰减,已不再具备品饮价值,实质上进入木质化的过程。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三是晒青加发酵的方法,如普洱茶等。新生产出来品质一般,个别的新茶甚至难于入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即普洱茶通常称之的“陈化过程”,其茶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这种加工方法后续的演变是数年或数十年之后逐渐膏化过程,茶汤红润通透,入口滑感极强,有入口即化的感觉。


  除了以上三种工艺,白茶的制作则相对简单,仅有萎凋、干燥两步骤,在此我们暂不参与讨论。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昆仑认为,由于三种工艺思路侧重点不同,最终满足喝茶人的要求也不同,不能简单地将三种工艺思路相比较,去探讨谁优谁劣的问题。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如果我们深入普洱茶的制作现场,尤其是传统普洱茶制作的要领,你会发现,普洱茶是一个看似简单,又是“易学难精”的茶品,其技术含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茶圈里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解,认为绿茶的制作工艺远比普洱茶的要“精”。当我们仔细审视这两种工艺,会有一个发现,如果说绿茶体现的更多是“制作技巧”的话,普洱茶则是在“技巧”之外,更多地将关注点放在自然界特定微生物菌群的利用上。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是因为普洱茶采用的是固态发酵技术,虽然这种技术较为原始,但是,对自然界中微生物菌群的利用,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环节。


  说的更明确一点,普洱茶的制作从一开始就走出一条特殊的工艺路线,这套工艺路线有自已完整的工艺体系,整个的工艺程序都是围绕最原始的生物发酵技术进行的。与其它茶类不同,它是通过发酵手段将云南大叶种茶叶与云南特有的微生物菌种“多次融合”而产生的特殊茶类。它更偏重持续发酵后的“演化结果”。


  “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是它始终遵循的工艺主题,也是普洱茶工艺的核心价值。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以普洱茶出现的膏化现象为例,我们知道,普洱茶的后续演变即没有出现绿茶的霉变,也没有出现乌龙茶与红茶的木质化倾向,而表现出“膏化现象”


而这种“膏化现象”一般是在普洱茶存放五十年以上才逐步显现,存放百年的普洱茶,这种“膏化现象”就更为明显。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简单地说有两点特质:


  一是具备大量对人体产生保健功能的特殊营养物质;


  二是历经漫长岁月仍然是不腐、不败、不霉。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以北京故宫现存的茶品为例,虽然清朝时期有大量的各地名茶上贡至清朝皇宫,但能留存下来的唯有普洱茶的三个品种:一是普洱茶团(又名万寿龙团);一是有完整竹壳包装的七子饼茶,另一个则是普洱茶膏(至今仍在故宫珍宝馆展出)。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三款普洱茶产品能够经历上百年历史,没有出现霉变及腐败呢?答案只有一个——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所致。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那么,普洱茶加工工艺到底是什么?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这种特殊的工艺价值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探寻普洱茶特殊加工工艺之迷。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独特的晒青工艺/


普洱茶发酵前的预处理


  一提到“晒青”,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之前昆仑说茶也详细介绍过,它是《云南普洱茶地方标准》的关健词之一。


  “晒青”是普洱茶发酵过程的初级加工阶段,是普洱茶发酵前对茶菁的预处理。它的主要任务是在对茶菁相对脱水和“整条”的基础上,完成茶菁与自然界微生物菌群的第一次“自然接种”。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里需要详细解释的是,这种“自然接种”主要是以有氧菌为主;“晒青”之后的毛茶在压制紧压茶(也就是所谓的自然发酵)与现代熟茶的渥堆工艺(即人工发酵)则实现第二次“自然接种”,此次的微生物菌群与第一次不同,是以厌氧菌为主。


由此,我们说,“晒青”工艺不仅是普洱茶关键技术之一,而且是绝对不能“弱化”和轻易改变的工艺技术,同时也不是肉眼上所看的在太阳下晒晒就完事了。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那么,普洱茶的“晒青”工艺到底包括那些内容,它的特殊性又是什么呢?


  它最核心的技术是独特的三个特点,是隐藏在“晒青”工艺流程表面下的关键技术,也是“晒青”工艺质量关键的控制点,具体包括:



/加工环境的特殊性要求/


  “晒青”工艺的加工场所主要以露天晒场为主,屋内加工为辅。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就要求加工场地要干净,此外还有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要求:加工场地的干净在任何地区都可以实现,但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存在,且这个微生物菌群的特性又是这个自然环境的独有,这就比较难实现。


昆仑说茶也一直提到过:云南各地普洱茶所表现的不同“风味”,除了各地大叶种茶叶存在细微的差别外,更多地是因为不同地域微生物菌群差异所造成的。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云南普洱茶“一山一味”的说法,这种“风味”的差异性不仅使普洱茶“百花齐放”,同时也增添了普洱茶人追逐不同茶品的乐趣。


  因此,自然环境中微生物菌群,主要是有氧菌,对“晒青”过程中茶叶的“干预”,对普洱茶品质的走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就要求普洱茶的“晒青”过程,必须在符合自然环境要求的场所完成。具体有三点:


  1.“晒青”的加工场地应处在云南大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特定的子系统之中,最好是临近原始森林,其自然植物茂密,多物种并存。这样的环境必然会生成独特的生态循环系统,其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它最具特点的自然属性。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2.“晒青”场地除了要求它特有的自然属性外,还要求其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这种高度的要求最好在800米以上,具有早晚温差较大的特点。这种地理位置的海拔高度及温差的要求便于微生物菌群的“优胜劣汰”,其适应性极强。


  3.“晒青”加工的场地与生活区应有一定距离,避免生活污水及垃圾对微生物菌群造成“危害”,并对“晒青”毛茶产生“二次污染”。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0℃。也就是说60℃是普洱茶的品质在未来走向好与坏的“临界线”。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0℃后,立即“失活”。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醇过程中必需具有的“活性因子”。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论:


  一是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100℃之间。


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高温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壁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0℃。而且整个的过程大概在三—五分钟内即告完成。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这与绿茶的“炒青”绝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以上。


如绿茶经典茶品龙井茶的炒制,虽然分“青锅”和“辉锅”两种工艺,但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并一气呵成。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绿茶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一是绿茶的主要工序(除包装以外)必需在铁锅内完成,是鲜叶到成品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过程,是成品的完成,不是半成品的概念;


二是高温的过程,破坏茶叶固有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不使成品产生变化,将茶叶的品质“定格”。


同时,这种高温过程也可提高茶叶的香气(俗称高温提香),使成品茶带有明显即饮性特征,愈是新出锅的茶叶品质愈好,反之,品质会迅速下降。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此外对茶叶中的“酶”认识不足。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一些普洱茶企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以上)。


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


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较“晒青”茶柔和。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


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试泡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愈来愈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60℃是普洱茶的“生死界”,这不仅体现在晒青中温度的掌控,同时,在普洱茶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阶段,这一界线的把握更为严格。


绿茶的工艺比普洱茶的更“精”?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