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作者:石一龙茶频道 更新时间:2022-08-06 00:03 阅读:201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有茶友问我,如何看待茶博会金奖,我反问说,你要听温柔点的呢?还是听粗暴一点的?


茶友说,都想见识见识。


温柔点讲,茶博会奖项,相当于你读大学时参加的自费型社团比赛展演,凡是参加了的,大小有个纪念奖,且奖项名头冠冕堂皇,不是特别、突出,就是金奖、银奖,常常出现满榜冠军、满地金奖的现象。


说得难听粗暴些:这些所谓的特等金奖、金奖、冠军,绝大多数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口碑”、“名头”对于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重要意义。


茶行业也不例外,在创新能力和品质目标难以高效高速实现的情况下,大部分商家为了扩大利益,转而选择对品牌的形象设计和营销包装。


因此开始本末倒置,绞尽脑汁包装自己的茶品牌,为自己的商品“立名”、“立碑”。


而这条路,最有效的无非就是给茶品牌一个广告的名份,冠以金奖、特别等奖、第一名云云之名头。


这样一来,无论多么差劲的茶,在包装上印上一行“特等金奖”“金奖”等作品的字样,瞬间令人感觉“高大上”起来,将一切真相掩埋在表象之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消费群体,在今天大多数消费者,对茶的认知仍然不足、不深,容易盲目轻从市场,轻信营销,信以为获奖茶是真的好,不知道要去究根问底,了解和剖析奖项的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


其次,整个社会环境,与公众普遍养成的崇拜获奖的心理,误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认为获奖的就是好的,而获奖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去不断的推广和营销自己事实上并不咋地的茶。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第三,随着市场营销经济的发展,茶行业抱团取暖的利益共同体不断增多。涌现出一大批各种非权威机构(似乎有些不正规),看似来头不小的,以中国、世界、全国等字眼打头的茶叶销售、品评、推广联盟、组织、社团等歪棒子,这些组织中的大部分,实质都是一些没有基本素养、没有基本品质保障的小茶号、小商贩联合起来组建的利益团体,方便内部交流、评奖,捏造“名头”方便共同实现营销目的,以及利益目标。


总之,当下茶行业,那些无良商家,没有能力或者时间去创新,去做真正能喝、好喝、生态、健康、益生的好茶,但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抓住并利用消费市场上的一切漏洞,制造各种“假象”迷惑消费者。


这是当下茶行业的肿瘤和危机。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除了那些不靠谱的团体举办的“展览评选获奖”这块肿瘤之外,今天的茶业中国,各地仍然盛行着举办权威茶博会的风气,也不得不说,过去这些展览所评选的获奖作品确实也有一些有点含金量的茶作品。


然而今非昔比,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网络宣传手段,大面积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宣传,越来越多的好品牌逐渐淡出茶博会这一宣传渠道。茶博会也因此逐渐沦为茶行业三六九流商品竞争的寄生体。


我们都知道,一篇稍微有点内容的公众号文章,或者一条火候稍大的抖音,都比动辄十几万的茶博会展宣传效果好,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在茶行业的应用更是缩小了消费者的普通认知。很多品牌持续参加茶展,只是出于某种传统和习惯,毕竟年年参加,也确实有一些人找来喝茶。


而一些小的展览,其实大多数商家就是出于专门卖货的目的前来的,这些展览展位费不高,投入可以承受,捡个单子捡个客户就可以回本,如果运气稍好些,说不成还可以多赚点。


因此,这样的展会,云集天下各路形形色色的茶商及作品,抛开那些实力派作品,五花八门的获奖商品也数不胜数,用一个“水”字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以往,规格高些的茶博会,金奖较为丰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即是前文我所提到的那些利益集团的联盟、社团、组织,以及低标准的茶博会所举办的那些评比活动。


相比之下,这些团体会员只要交钱即可入展、获奖,所举办的茶展活动,奖项设置多,获奖范围广,含金量极低。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维特根斯坦说:“无论它对你有多少价值,那是他们将付给你的价钱。”


而真正权威的全国各大茶协、行业组织,鲜有举办茶类奖项评选活动的。


我曾经和相关协会某资深会长交流并了解到,正规协会、联盟等行业组织,都是靠会员缴纳的一点会费支撑,存在的价值是为公不为私。


因为各大协会会员众多,会员会费一致,举办评奖不好操作,暗箱操作由于名额有限,容易得罪其他会员,如实评选,得奖的很可能不是会员企业,实为两难,干脆不趟浑水。


茶企参加好的茶博会主要是宣传或卖茶,关注点都在展会人气上,人气高,茶肯定差不了。


一般来说,懂行的参展者或者来宾,都不大关注谁拿到金奖,茶博会官方也不会特别地宣传谁得奖。


而在那些专门利益团体所组织的低劣的茶博会上,很多得奖的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参加茶博会,他们需要的也不是行业关注力,而是可以在面向消费者的宣传中,冠以某某金奖产品的“名头”。


这样的金奖、银奖、特别奖,颁奖的和领奖的大家心照不宣,于是就经常出现,名不见经传的新老茶区,突然连续斩下多个奖项的情况,这些茶号若非茶博会组委会设置名额限制,可能会包圆所有奖项。然后作为自己接下来的“卖点”。


我曾经喝过不少所谓的金奖产品,少有品质特别突出的情况,但是总有人愿意买单,这些掏钱的人,他们或许只知道是金奖茶,并不知道这茶是什么原材料,怎么生产加工出来的,也不知道这个金奖的来历,更不晓得这个金奖的含金量。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这好比,很多人总是以为“大官”就是好人一样,几乎可以说是茶行业最冷的笑话。


其实最伟大的真理就是常识。常识对你的意义就是你的认知。


当代知名学者陈丹青在一次讲堂中说:


“以获得一个什么奖项来介绍、评价一个人,是一件异常野蛮、粗暴,甚至下流的事情”。对于一款茶的评定,何尝不是这样。


因此,我多次提及,并在此再次确认:一款好的茶,一定是、而且必须是源清本正,生态上佳,工艺精良,健康益生,能喝、好喝,具有山野韵味的茶。


因为只有这样的茶,才能令我们感到踏实、充实、美好。


正如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如是也。


变味的茶博会,冷看茶企夺金


(转载需作者本人授权,联系后台即可。未经作者本人授权,转载必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