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起源的四大时期(云南普洱茶的四大产区)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3-02-28 18:20 阅读:502

叶的历史十分悠久,中古时期受制于地理条件的不利因素,普洱茶的发展历史落后于绿茶。但随着各个朝代的变迁,云南普洱茶也随着各个朝代的兴盛和更替也为止发展。


 


普洱茶的历史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古时期至明清时期、近代时期至抗战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代。当然,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蓬勃发展,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让普洱茶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普洱生茶已经成为了中国最有潜力的茶叶品种之一。


云南普洱茶的起源的四大时期


 


云南普洱茶的起源


 


人类发现茶叶可煮水饮用,到有意栽培种植,再到成为商品流通,中间跨过了超过5000年的时间。茶叶原产于中国,根据记载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东周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栽种茶树,并把茶当菜食用。而到了大约2300年前,人们就开始将茶作为羹饮,调煮,品饮。


 


关于云南普洱茶的种植记录,有由傣文写的经书记录了布朗族在1800年前建立了村寨并种植茶树。古老的老曼峨村就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境内布朗山的中心地带。在布朗山乡政府16公里外的东北面,寨名为“老曼峨”的村寨已有接近1400多年的历史了。古老的缅寺中立有碑文,上书:老曼峨建于傣历元年。也就是公元639年,那时候正值大唐贞观年间。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阶层对云南普洱茶的需求和对云南地区的统治便利,随着军队和官员的入驻,云南当地各个茶园也由此得到了有组织化的开辟和管理。


 


根据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滇云历年传》中的记载:“清雍正六年(1728年),莽枝产茶,商败践更收发,往往舍于茶户,坐地收购茶叶,轮班输入内地。”。不少茶商都寄宿于茶农家中,待收齐装运好茶叶后,再运往加工地加工。最后,再运到市场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年走进莽枝山进行茶叶交易已经不是一件少见的事。一条清晰、有规划的产业线在那时已初具规模。


 


由此可见,伴随着明清时期统治阶层的运作,当地的经济和茶园状况也都随之变得繁荣。


 


清末民国时期


 


在清末民国初期,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和战火波及,诸多茶庄关门停产。但在民国十年左右,易武大街上的茶庄依然顽强地经营着,甚至有逐渐恢复繁荣的趋势。


 


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年间,是易武茶业最为繁荣鼎盛的时期,也是茶庄、茶号遍布易武地区的黄金时期。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的茶在如今,正是所谓的“号级茶”。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鸿泰昌等等。这些茶庄和茶商也随着民国末期的动荡和战乱走向没落。


 


著名的茶庄如创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的宋聘号,在民国初年与钱利贞(后改名为“乾利贞”)结为亲家,而改名为“乾利贞宋聘号”。合并后的宋聘号为了扩大经营和生产,开始生产品质较为普通的规模化产品。同时,宋聘号也在香港设立了分公司,生产“福华号宋聘”普洱茶,同时也代理海外的销售。”


 


而后,宋聘号的遗址在大火中被毁,在原址上改造成了易武国小,那就是后话了。


 


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民国政府经济部所属中国茶业公司与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合资,创建云南中国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即“省茶司”前身)。同年,郑鹤春、汤惠荪、蔡无忌、沈士华等筹建中国茶业学会云南分会,从事学术考察研究。在第二年(1939年),“省茶司”与省建设厅共同举办茶业技术训练班,招收学徒。又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正式成立佛海实验厂(勐海茶厂前身)。试制第一批中茶牌圆茶,分为红印和绿印两种。“印级茶”也就由此而来,这也是最早的由政府运营的制茶品牌。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呈扩大规模态势,茶叶出口受阻。中国茶业开始大规模停产,等待复业。


 


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计划经济开始在全国实行,茶庄和茶商从市场中消失。在计划经济的初级时期(1949年10月-1950年6月),云南各地茶厂和研究院统一由政府收编,进行整合规划。在这个时期,私人茶庄的茶叶一律纳入国家计划安排,生茶和制造也统一由人民公社进行调配和管理。


 


到了60年代初期,中茶已经完成整合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昆明茶厂等大型茶厂,实行统购统销。而由下关茶厂制作的红印沱茶,也在这个时期诞生。红印沱茶被认为是现今七子饼茶的前身,也是现代拼配茶菁的起源,同样也是现在大家口中的“印级茶”。“印级茶”留存下来的大概分有红印、蓝印、无纸红印、无纸蓝印、红印铁饼和蓝印铁饼等不同系列。


 


在之后的60年代到90年代间,由于受到文革十年的冲击,茶业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巨大打击。在这段时间里,香港本地茶商为了维持市场供应,利用进口至泰国、越南等边境的茶在本地压制普洱茶,这样的现象一直延续到90年代。


 


80年代中(1985年)计划经济结束,茶农被允许拥有属于自己茶地,云南开始大面积种茶树。由于出现了大面积种植在台阶状山地上的普洱茶树种,便称其为“台地茶”,并沿用至今。


 


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时期


 


到了9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市场整体开始回暖并变得活跃。大量知名茶品也都出现在这一时期,如97水蓝印青饼、省公司傣文生态青饼(7542),九六玫瑰(紫)大益青饼、勐海野生乔木青饼等。


 


也在这个时期,直面市场考验也是各大茶厂都要面对的问题。在整个市场化进程中,个别茶厂无法做到快速调整经营模式来应对挑战,故而无奈宣布倒闭。1992年,昆明茶厂因受制于成本压力和茶菁调拨等因素,无法继续经营,申请破产。原昆明茶厂为了维持生计,只能进行“员工自行接单生产”的零售模式自行交易,面前运营。


 


但也有更多的茶厂面对市场的压力,激流勇进。1996年勐海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功,实行独立核算经营模式,逐步进行国企改制。到了2004年,云南各大茶厂国企改制都加紧步伐,基本都完成了国企改制。这一年,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勐海茶厂,完成体制改革。这座历史悠久的茶厂,终于完成了蜕变。


 


全面开放市场经济,在2005年就显现了它的威力。港台茶商和资本纷纷入场,留存于市场上的老茶被大量收购。在2005年到2007年间,由于往年留存的茶都被收购一空,故而新茶出现了大幅度攀升,迅速攀升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资本的涌入,整个普洱生茶市场被快速地炒热。于是就在2007年7月,市场忽然崩盘,普洱生茶的市场陷入低迷期。


 


2008年,为了挽回陷入低迷的普洱生茶市场。大益茶业集团开始在各大头部媒体上投入广告资源进行品牌推广和普洱生茶的文化宣传。与此同时,各个品牌也都在寻求普洱生茶产业的“突破口“。“山头茶”、“单株”、“单株古树”等概念在此后几年中相继流行起来,而新型的普洱茶型饮品柑普洱茶也开始流行。


 


从2017年起,由线上网络平台发起的购物节等开始强化了线上购物的便利性,并提供了可靠的线上宣传渠道。从自媒体运营到网络直播带货等等模式,线上营销已有了诸多线下传统销售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市场的正面反馈。到了2020年,由于受到“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线上电商销售已经展现了它强劲的抗风险能力,并且也在培养和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直到现在,普洱生茶的市场的重心还一直在国内和相邻的国家与地区。海外庞大的市场还未被开拓,这个行业还有更多未知的挑战和机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