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作者:茶道湖南 更新时间:2023-01-13 16:35 阅读:194

点击关注“茶道湖南”分享茶文化!






专栏 | 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我们喝茶汤,感受到了苦味、甘味、涩感、活性,这是味觉的文字符号,我们几乎都认识这些味觉的形容词,所以一喝、一说,大家也都明白了。但是如果说我喝到的这款茶像一片草原、像一片森林、像一片崇山峻岭,那这种味觉的感性描述就不是能够那么直白地传递。


感官所接触到的信息往往不是文字符号可以完全传达的,无论是味觉,还是视觉、嗅觉、触觉、感觉,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一些大家能够认识的文字符号,一方面还要借重不同感官领域的词语来帮忙解说,刚才所说的:这款茶喝来像一片草原、像一片森林,就是借用了视觉的经验来说明味觉的感受。


专栏 | 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茶叶“感官审评”时产生了一大堆的审评术语,如外观甚匀整、匀整、尚匀整、混杂,汤色艳丽、尚艳丽、鲜丽、浅薄,香气浓烈、饱满、清淡、平淡,滋味浓稠、充足、轻薄、贫乏。


另外还有形容叶底、形容各种茶叶类别、形容相同类别不同制作手法的术语,这些都是基于理性产生的文字符号,但是这些用语代表不了茶叶的风格,也代表不了茶叶艺术性的高低,将上述外观、汤色、香气、滋味的最优形容词加在一起也表示不了就是一款最有欣赏价值的茶叶,这时就要有一些感性的描述来补充说明茶叶的审美与艺术内涵。


专栏 | 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初接触茶叶的人,一下子就以感官审评的方式引导他认识茶,他会是一头雾水的,尤其又是绿茶、青茶、红茶、后发酵茶夹杂在一起的时候。如果先以他在视觉经验里比较熟悉的景象来解说,让他体会到绿茶就像一片草原,很有生命力的样子,轻发酵的青茶就如同一片森林,已经长大成年,可以承担重责大任了,重发酵的乌龙茶有如一片玫瑰花圃,娇艳可爱,全发酵的红茶有如秋天的枫树林,叶子变黄变红了,一幅秋收的景象,后发酵茶有如深山里的一座古刹,一位修道者拿着竹扫把在清扫地上的落叶。这么一说,再加上一杯杯的茶汤让他品尝,他就容易体会到茶叶为什么要分成那么多种类了。


专栏 | 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进一步谈到茶叶的质量,将每种茶选出三个等级的品项,泡出茶汤请他喝,不用多说,他就能分辨出三杯的质量优劣,这时套用上茶叶的审评术语,他就非常清楚了。


如果还要在一定的质量条件下,分辨茶叶的欣赏价值,那就要使用许多美学与艺术上的用语,将几乎同一档次的茶叶泡出“代表性”的茶汤,从中体会不同的风格。


如果要了解不同的泡法会产生怎样的茶汤,那就以不同的水温、不同的茶水比例、不同的壶质,泡出数杯茶汤,一一比较它们的差异,这时还是要以最能代表该款茶“质量特性”的茶汤为对象(不能泡坏了),动用的审美经验是多重的,有味觉、有视觉、有感觉,所使用的语词也包括了评茶的术语、加上美学与艺术上的描述。


专栏 | 蔡荣章:茶汤味觉与视觉间的转换


对茶汤的欣赏我们是尽量避免植入式的审美方式,对茶汤的意境获得也尽量由品茗者自发产生,所以泡茶期间,无论是泡茶者还是品茗者都不要事先提供对该款茶叶的评价,要交换意见需等到大家都喝完了茶之后。所以我们有茶会期间不说话的理论。


除了刚才所提到的避免植入式的审美效应外,也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欣赏泡茶、奉茶所构成的美感与艺术。


作者:蔡荣章


编辑:陈闻彦


审核:吴少宇、杨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