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百年名茶,浅谈霍山黄芽的前世今生!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2-09 02:12 阅读:717

被遗忘的百年名茶,浅谈霍山黄芽的前世今生!黄茶是中国六大茶之一,属于轻微发酵茶。制作工艺类似绿茶,但不同于绿茶的完全不发酵。在干燥过程的前后,增加了一种闷黄的工艺,促进了多酚叶绿素等物质的部分氧化,呈现出典型的黄汤黄叶特征。黄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唐代四川蒙顶黄芽和安徽寿州黄茶。今天大家都知道的霍山黄芽,前身是寿州黄茶。今天,给言茶带领大家走进霍山黄芽的世界,看看这种自唐以来就有名的黄茶,如何在复杂的历史长河中一路前进,成为今天黄茶的代表作之一。


霍山黄芽优越的栽培环境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叫六安,然六安是它的郡名,其实产于霍山县的大蜀山也是如此。这是明代著名茶学家许次救在其茶学专著《茶疏》开篇的叙述,足以说明霍山是古代著名的茶叶种植生产区。


从地形和天气资料来看,霍山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366毫米。国内多山丘陵,海拔500-800米,山体破碎,坡度缓慢,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特别是在金鸡山、金竹坪、乌米尖地区,生态环境非常优越,黄芽茶品质优良,口感优良,再加上金家湾地区,形成了当今“三金一乌”著名的霍山黄芽核心产地。


霍山地区茶树种植历史悠久,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记载,霍山地区茶树种植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时期(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根据《史记》记载:“寿春之山有黄芽焉,可煮而饮,久服仙”。这儿的寿春,指的是现在的霍山。经数百年的发展,到唐代,霍山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产区。在《茶经·八之出》中,陆羽将全国十产茶省划分为八大茶区,其中淮南道的舒州和寿州是其中的重要产区。对霍山茶来说,《茶经》更有专门记载“盛唐生霍山者”。


唐散茶不兴,主要以蒸青团茶为主。所以霍山茶多以团茶的形式出现。据唐杨华《膳夫经》记载:寿州霍山小团,其绝佳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此外,在唐末毛文锡的《茶谱》中,也有寿州霍山黄芽的记载。唐元与十一年(816年),唐宪宗诏寿州以兵三千保其境内的茶园,这说明霍山茶,在当时很有名,否则官方也不会派3000名兵马守卫。


宋代建立了争茶制度,建立了六争货务十三山场,六安占13山场中的5个,其中霍山茶场产量最大。据《梦溪笔谈》记载,当时六安5个山场共产茶114万斤,单霍山一地产茶53万斤。宋代,霍山茶销往苏州、扬州、山东、河南等地,甚至在边疆地区也有流通。


明了明清,霍山黄芽的名气再次上升,成为皇家贡茶。据历史文献记载,寿州霍山黄芽。六安州小仙春是最好的茶,明朝开始贡献。在《六安州志》中,也有关于霍山黄芽贡献的记载:明时六安贡茶制定于霍山县前原额茶200袋,霍山茶175袋。清朝时,霍山茶每年贡献量增加到400袋。


清乾隆四十一年《霍山县志》卷之三《贡赋志》云:贡茶霍邑贡茶,民贡也…贡额:六安州岁贡芽茶200袋,每袋重1斤12两,明制也。到了康熙二十年,奉部文增加了一百袋。康熙五十九年奉部文,增加了一百袋芽茶,州办十二袋,县办八十八袋,共四百袋。光绪三十一年《霍山县志》。赋役志云:定额岁贡茶三百六十封…又代办六安贡额四十封,由州官给银发价,合县总额四百封。这些都是官方数据,但实际数量远远超过官方数据。据显示,公元1515年,即明朝正德十年,六安地方贡茶有去芽茶一千二百斤,细茶六千斤。


由于霍山茶品质突出,特色鲜明,因而受到皇室和爱茶人士的广泛赞誉。在《潜确类书》中,明代陈仁锡明确表示,霍山之黄芽是昔日的佳品。嘉庆九年《六安州志》云:天下产茶县数十,惟六安茶是宫廷常进之品。清光绪三十一年《霍山县志》云:茶是第一位的,茶山环境皆有,大抵山高多雾,所产必佳。《两山墨谈》还记载:六安茶是天下第一…头芽卖到白金一斤。那说明,当时霍山黄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名茶,真的贵如金。


但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霍山黄芽几乎消失,不再是往日的荣耀。必须说,这是近代历史上霍山黄芽面临的最大危机。一九四九年前,霍山茶叶生产几乎枯萎,商业贸易萎缩,只有少量民间茶叶自用。那时,典型的霍山黄芽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米茶、毛尖、瓜片、兰花、大茶等系列产品。


建国后霍山黄芽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霍山黄芽基本消失。由于建国后百业待兴,迫切需要打破国际垄断,出口创汇。以前为中国国际贸易做出巨大贡献的茶叶,特别是红茶,在没有重工业、轻工业恢复的情况下,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因此,国家采取了红茶出口统购统销政策,全力发展红茶生产,其他茶叶生产活动在全国大多数茶区都受到影响。霍山黄芽也不例外,六安地区基本停止了米茶、毛尖、兰花等绿茶的生产,霍山黄大茶也因黄茶改红茶而逐渐减少。


自建国至70年代初,霍山茶叶基本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被称为霍红,主要出口国外。此外,还有少量的黄大茶存在,销路以边销茶为主。霍山黄芽,这一时期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依据国家需求和市场变化,1971年左右,霍山又开始脱离红茶生产,改制炒青绿茶。经二十多年的发展,霍山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茶叶产量不断增加,知名度不断提高。此时,不少专业人士开始呼吁恢复传统霍山黄芽的加工生产,希望历史名茶能重新焕发光彩。


一九七二年四月底,霍山县组织茶叶技术人员和当地制茶师傅在乌米尖附近试制霍山黄芽14斤,并将其中6斤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随后经商业部专家评审,确定将霍山黄芽列为名茶。听到这一消息,霍山当地的茶叶技术人员和茶农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第二年,他们开始在霍山大化坪镇的金鸡山、太阳乡的金竹坪和舞旗河乡的乌米尖组织生产霍山黄芽。这一年,总共有178公斤的产量投入市场。进入80年代后,全国各地都在恢复名茶的生产活动,而霍山黄芽也从最初的100多公斤迅速增加到1985年的3700公斤。


被遗忘的百年名茶,浅谈霍山黄芽的前世今生!此后,霍山黄芽正式恢复大规模生产。霍山黄芽于2006年12月成功获批,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9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授予霍山县中国黄茶之乡荣誉称号。目前霍山黄芽年产量1000多吨,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合肥、淮南等地。近年来,它还出口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成为中国真正的历史名茶。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