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供销社”

作者:九郡贡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12-07 22:42 阅读:595

这两天供销社被热议,也有关心这个话题的朋友不断问我,只因为我曾经也是供销人,对供销社有一定了解,在这里给大家来分享一下。


一、合作社的诞生


1、国际合作社的历史很悠久


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出现在1761年的苏格兰芬威克,那一年的3月14日,在一间简陋的村舍里,当地的织布工手工将燕麦片装袋,放在约翰·沃克粉刷成白色的前厅中,并开始以折扣的方式出售各种商品,形成芬威克织布工人合作社。这也是最早的合作社。


2、中国合作社的诞生


合作社这种“西方思想”是在1900-1910 年,由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 的两位日本归国经济学教授开授“产业组合”课程,中国报刊文章将合作社称之为“协同组合” “协社”“协作社”。1919 年,留美归国的薛仙舟将“cooperative”译为“合作社” , 从此这一译名就成了标准。


民国日期合作社运动的浪潮对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影响很大。当时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1919年《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中公开提出:“地方自治团体所应办者,则农业合作、工业合作、交易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合作等。”


1918年,北京大学消费公社成立,成为我国第一个合作社,后来合作社发展壮大,建立了合作社法。到1934年2月,各种类型的合作社超过了12万个,股金62万,涵盖了生产、粮食、消费、信用4大板块。


3、合作社的初衷是解决供应不足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大力推动合作运动和合作社的发展。1928年,随着国民党军队四次军事围剿和严密封锁,根据地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当时的鄂豫皖创始人、鄂豫皖苏区年轻的土地主席22岁的吴焕先创立了供销合作社。1929年,箭厂河苏维埃政府在箭厂河河埂上创办一个消费合作社,取名为“十美公杂货店”,合作社开始是集资入股,金额不限,每个社员发一个购买证,主要经营柴、米、油、盐、糖、烟、纸张、茶叶、布匹、豆腐、猪肉等。


合作社的创立,有效地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解决了部队的供应紧张,也给当地贫苦百姓带来了收入。随着第一个合作社的成功,吴焕先将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到全根据地,并深入到国统区。


据统计,1933年中央苏区共有各种合作社1423个,股金30余万元,主要是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其次是生产合作社。


1937 年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了反对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建立独立的经济,都大力支持合作社经济,1944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发展到890个,社员26万人,股金2600 万元。到1949年10月,华北五省农村供销合作社共有6624个,社员156万多人。


4、供销合作社是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下的最佳选择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1949年11月,中央成立了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主管全国合作事业。


1950年7月,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召开了中华全国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届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社法(草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章程(草案)》等重要文件,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修改了社章,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1958年以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与国营商业两次合并,后又两次分开。


新中国建立后,供销社的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当时全国物资短缺的问题,通过协调达到各地物资的平衡。在那个年代,供销社承担了中国农村90%以上的物资供销。1954年8月19日《北京日报》2版文章《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供销合作社》这么说:农副产品的出路是农民非常关心的问题,他们害怕私商杀价,常有谷贱伤农、丰收成灾的顾虑。在国家正确的价格政策下,北京供销社大力开展收购工作,有力地打击了投机商人的非法行为,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农民可以一心一意地去搞生产,增产就会增加收入。


计划经济下,供销社是唯一的商业流通系统,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生活的人,对供销社都有着深刻的印象,因为无论买什么,无论是油盐酱醋茶,还是衣服、玩具、糖果、副食品,供销社几乎都是唯一选择。在供销社发展最火热的年代里,供销社遍布了我国的每一个角落,供销社里营业员都是十分受欢迎的工作。


由于物资匮乏,在供销社购物,许多东西都要凭票购买,限量供应,大家经常排队才能买到。虽然对于不少人来说很难想象,但中国经济的确曾经靠着供销社的“统购统销”运行了几十年。1965年,一部叫作《红色背篓》的电影很受欢迎,主人公原型王砚香就是北京房山区周口店供销社黄山店分销店负责人。


1958年,为了方便社员购买东西,他和5位同事轮流用背篓送货上山,每天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的山路,为分散居住在山沟山腰的540多户村民送去日用品和交售农副产品,“背篓商店”这一称呼也在群众中间流传了开来,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当然更多的地方,尤其是山区的供销社人则是用扁担挑着担子,每天几十里的山路,一头担起了农民的针头线脑、柴米油盐酱醋茶,把工业品送到乡下,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解决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必须;一边把头发、鸡蛋、破铜烂铁等物资收购到了供销社,完成了农产品等进城。这也是供销人最初、最质朴的“扁担精神”。


二、现代经济体系下供销社发挥的主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化肥、棉花等农资专营权被取消,供销社失去垄断优势,开始进入机构改革阶段。1982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商务部前身)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现县级以上机关为享受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


1995年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决定恢复成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了支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这一阶段,供销社逐步淡出公众视野,有统计显示,1992年至1999年,全国供销社累计亏损近450亿元,大量供销社破产、转让,580万名员工中将近一半下岗、内退。直到现在,留守的小部分供销社员工都还停留在守房子、收租子、混日子的状态、


《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在供销社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决定》要求,供销社要“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决定》出台后,供销社开始解决遗留问题、加强基层社建设、推进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全面对接市场,开始逐步恢复振兴。所以说,供销社从来没有消失过,也 不是最近开始发力振兴。


2002年,供销社体系提出了以“四项改造”为重点的市场化的改革方案,核心内容是供销社和供销社下属企业之间关系分开,自负盈亏并引入社会资本。通过直营、加盟、资本联合等方式,供销社系统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众多农资配送中心和农资连锁经营店。2010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了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自此供销合作系统开始进入现代企业化经营阶段。


体制优势加上机制改革,供销社从2004年到2008年的这5年间,供销社销售总额首次超过万亿,翻了一倍;2009年到2013年的这5年间,规模从1万亿到3万亿,增加了两倍。


从2014年开始,供销社体系的发展开始加速。这一年,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6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项试点启动,28个省(区、市)32家单位承担试点任务。


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旗下的企业规模也很庞大,不含基层社,截至2017年底,供销合作总社全系统共有各类法人企业21852个,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工业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宾馆、饭店和餐饮业企业、物流业企业等。应该说,供销社如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全产业链巨头。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现在供销合作社全系统至少实控了7家上市公司。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官网信息,2018年供销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元,其中,农资、农产品、消费品、再生资源构成供销社的主要收入来源,除此之外,2018年供销社全系统电子商务销售额2998亿元,金融服务营业额970.5亿元,房地产开发经营额218.7亿元……供销系统正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经营范围从农业延伸到了物流、化工、房地产、电商、金融、汽车、石油等产业。


其实供销社一直都在服务三农,在农村化肥、农资、农药、种子、食用菌种植、销售,多数都是供销人。2012年以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也与时俱进,根据《决定》精神要求,开始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国家队“供销E家”,也就是后来的832助农扶贫电子商务平台。


三、未来供销合作社的发展


1、供销社依然承接与世界合作组织的联合互动


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1995年7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联合国国际合作社日。合作社模式在国际上有很多不错的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价值空间很大。


以美国的新奇士品牌为例,最初他们是在1893年由100多名桔农代表在洛杉矶成立的南加利福尼亚水果销售协会,原本是为本地区60户柑桔生产者提供运销服务,如今已发展至今成为拥有6000多会员、800多员工、每年销售水果约8000万箱的美国十大供销合作社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蔬菜类合作社。


通过“统一销售,统一标准,统一运营,统一技术”的机制,降低了成本,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将销售的利润尽可能地留给合作社的橘农。正是通过合作社这样的机制,实现了在农民很少的情况下,支撑起美国“农业世界冠军”的地位。


国际经验和行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合作社体系如何发展,对社会整体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如果能够不断完善机制,明确边界,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如果缺乏监督,过分利用体制优势制造新的垄断,也会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很大程度上惠及了全世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国内逐步完善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的新体制机制,逐步形成可复制可输出模式后,先在一带一路进行推广复制,造福世界人民。


2、供销合作社将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供销系统体系庞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天然优势,尤其在农村市场。面对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如果有足够的政策及资金支撑,全面激活整个供销系统,其天然优势必将会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


经过改制多年以后,很多网点经过市场自然淘汰,已经消失,但不少网点,依然还在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激活、规范、强化这些网点建设,一是可以规范净化流通领域的服务能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在农业农村市场流通,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二是系统的组织农产品上行,为农业产业化,尤其是农产品的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实地,组织优质、安全农产品上行,保障人民生活健康,提供完整而系统的服务。而完善农产品的上行之路,也是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最重要的一环。


3、新机遇下面临的挑战


当然,供销社的兴起,不代表国家要执行全面计划经济,而只是发挥其在流通市场中的主体功能,强化供销社职能,凸显其在农业农村中的服务地位。现在的乡镇一级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模式自然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动完善的体系,供销社的网点少,市场占有率低。长时间的自由发展,原供销系统的职工因多年前已经完成了身份改制,对供销系统的价值认同感低,已经不可能凭历史印记来强化认同而回归,重走一体化的老路,已经不太可能。且要恢复曾经的计划经济,必然不是中央政策的主导方向,也不会走回头路。另一方面要打破现有成熟的批发、零售商业模式,其代价也必然十分巨大,并不可取。所以不必过分解读。坚决执行中央的惠农政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注:部分文字引用网络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