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喝茶不是玄学,不通过听来学习,应该是多喝多尝试多感受

作者:疏影与茶 更新时间:2022-10-25 03:27 阅读:765

||全文约1200字,阅读需要2-3分钟||由小梅子原创,首发知乎||原创不易,如对您有帮助,请点个赞加收藏呗(1)·最近的天气预报,很玄学。·天气预报说,今天是阳光明媚。可是出门不到10分钟,乌云压顶。穿衣服都不知道怎么穿,只能早上起来看天气下菜了,提前把衣服准备好,这个是不存在的。·因为天气的缘故,非常地不愿意出门。在家,穿睡衣就行,如果实在冷,那就再加一件外套即可。免去了适配衣服的环节。·朋友们都喜欢阴天来家里玩,煮上一壶热茶,摆上几盘喜欢吃的小点心,听着壶中水被煮的咕嘟咕嘟沸腾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治愈。


「交流」喝茶不是玄学,不通过听来学习,应该是多喝多尝试多感受


茶桌上的花儿


呷一口暖茶,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儿,谈谈近期大家喝了什么茶看了什么书,岁月如流水,逝去时无声,望向窗外时,天已黑,透过玻璃,风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像极了泡茶时沸水与茶叶刚接触时发出的声响。·(2)·每次喝茶的时,总有朋友说喝茶是玄学,别人的描述那么细腻,但又似懂非懂,镜花水月的感觉。·喝茶其实并不是玄学,当茶汤入口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感受到茶汤的“浓与淡”和“厚与薄”的。·喝茶,很多时候茶还没入口,卖茶的老板各种描述茶的味道,茶客一般也就顺着老板的意思接下去了,到底自己喝出了啥味道,已经不重要了。


「交流」喝茶不是玄学,不通过听来学习,应该是多喝多尝试多感受


这样子喝茶,可不就喝成了玄学了嘛。·(3)·喝茶这事儿,一定不要用耳朵来听,而是需要去喝,喝到什么味道就是什么味道。·茶汤的浓喝淡是根据投茶量和出汤的时间决定的。投茶量多,出汤时间长,茶的味道就浓郁许多。·打个比方,同样量的两杯水,A水杯中投入10克食盐且不等食盐充分融化就倒出饮用,盐水的味道应该是淡一些的;另外一杯投入20克食盐且等食盐充分融化再倒出饮用,盐水的味道则应该是浓烈一些的。


「交流」喝茶不是玄学,不通过听来学习,应该是多喝多尝试多感受


但是浓并不代表“厚”,只是味道重罢了。·(4)·茶汤味道有厚有薄,厚和薄是由茶叶的内质决定的,内质越丰富,则茶汤的滋味越厚。·厚实的茶,在口腔中是有层次感的,是饱满的。就如一个人讲话的内容是有营养的;稀薄的茶在口腔中毫无层次感,是单薄的。·举个栗子吧。我们吃黄油蛋糕,口腔中充斥的主旋律是黄油的滋味,再细品还有蛋糕素胚的甜香。然而我们吃五仁月饼,一口下去,味道就比较丰富了。·品茶也是这个道理,茶的厚和薄就是茶在口腔中表现出来的层次感。要充分感受这种层次感,则需要多喝多感受。·(5)·浓和淡,只要舌头的味觉没问题,相信都是可以喝出差别的。·厚和薄,要喝出区别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累积的,需要靠口腔的味蕾去分别,靠口腔的肌肉和大脑去感受和记忆。


「交流」喝茶不是玄学,不通过听来学习,应该是多喝多尝试多感受


想起第一次能分别出茶和茶之间的不同,是坐在窗边就着2个品种的茶喝了无数遍。·每一泡的茶汤入口都细细感受,让茶汤在口腔中充分流动,集中精力调动所有的记忆神经记忆下这种感受同步将感受的滋味用笔记录下来。·这种操作比较容易把茶和茶之间的区别区分开来,但也非常容易醉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还很容易把滋味混合起来。·喝茶,最后喝的就是一个滋味,不能靠别人说是感受,更多的是自己多喝多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世间,并无捷径可以走,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