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作者:高冷的大师兄 更新时间:2022-07-24 11:21 阅读:385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清嘉庆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


西泠印社 2016年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6,037,500 元


紫砂壶自明发展至今,历经多少风雨周折,其中当然不乏许多名人名壶,能够传至后世并流传有序的紫砂壶并不多,有许多都已不复得见了,陈鸿寿“曼生十八式”可谓是鼎鼎有名,而其中有这样一把曼生壶,失而复得,完璧归赵,最终找回了传承。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此壶以相对细密之紫泥作乳鼎之型,壶体纤巧可爱,其底部钤印“阿曼陀室”章款,把下款“彭年”。壶身所刻隶书: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铭。


此镌刻显示了极为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铭刻字口俐落,刀笔潇洒,极有韵味。壶铭切壶切情,取张苍的典故以喻长寿,足见曼生壶的人文情愫。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曼生乳鼎壶」极富传奇色彩,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幸存下来,2016年于西冷秋拍重见天日,在“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以603.75万元的高价成交。


书画家、金石家陈鸿寿亲自参与设计紫砂壶创作,构思奇妙,设计新颖,与诸多文人好友合作,题诗作画,镌铭壶上。


成品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自成一派,好受文人雅士追捧,流传至今仍为紫砂楷模杰作。除了被模仿,存世曼生壶但凡珍品佳作,必为市场追捧,多被名家收藏。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此把曼生乳鼎壶原为山东省图书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馆长,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路大荒先生所藏。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路大荒先生


路大荒,原名路鸿藻,字笠生,号大荒。别号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他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古籍、书画、古玩鉴定专家和书画家。他是中国收藏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因日军侵华,路大荒先生流离失所,曾拒绝敌伪出山。1939年初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以卖字画或做古董生意谋生,生活十分拮据,但坚决不任敌伪职。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王献唐先生


1946年9月,由其好友,著名古籍版本学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献唐先生推荐,到山东省图书馆任特藏部主任,主要承担馆藏金石古籍善本的鉴定考证工作。


路先生生前十分喜爱紫砂艺术,尤重文人紫砂器物的鉴定与收藏。他更将所见之曼生佳器集拓成册,以作日常翻阅、品评之用。在1951年左右,王献唐见路先生痴迷紫砂,便欣然在其拓片册前满题百余字作序。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王献唐先生作序


然而时光流转,在文革期间,路大荒所藏之紫砂茗壶尽数被收缴,后仅极少归还,这把曼生乳鼎也因此丢失了,只余下曼生拓片集。


有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路先生,于1980年9月,为山东省文化局为其恢复名誉。在2016年的西冷秋拍上,我们也得见了此壶。


冥冥之中,这是何种缘分?任何一把流传有序的紫砂壶都是极为珍贵的,它不仅仅是体现壶自身的价值,更多的是表现了爱壶藏壶之人的一种守护与坚持


文革中幸存的一把乳鼎壶,50年后以600万高价拍出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