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草木间,大王来巡终南山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9-03 14:34 阅读:790

先读一下这首诗:


【终南】


先秦:佚名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这首诗的大意是:


终南山上有什么?有山楸来有梅树。有位君子到此地,锦绣衣衫狐裘服。脸儿红红像涂丹,莫非他是我君主?终南山上有什么?有棱有角地宽敞。有位君子到此地,青黑上衣五彩裳。身上佩玉响叮当,富贵寿考莫相忘。


人在草木间,大王来巡终南山


这是先秦时期盛赞秦襄公的诗。


01


秦襄公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


公元前771年,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史记秦本纪》:“(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歧以西之地。其子文公,遂收周遗民有之。”这首诗大约就作于这一时期。诗的“美”,最主要是赞颂秦公的容颜、服饰和仪态。两章诗都对“君子”的来到表示出敬仰和赞叹的态度。那君子的脸红润丰泽,大有福相。那诸侯的礼服,内里狐白裘,外罩织锦衣,还有青白相间斧形上装和五次斑斓的下裳,无不显得精美华贵,熠熠生辉。除了服装外,诗还写到了饰物的佩声锵锵,那身上琳琅的美玉挂件叮当作响,音韵悦耳,仿佛让人感觉到秦公步履雍容来到终南山祭祀行礼。诗通过视觉、听觉形象的勾勒,透出富贵气派和令人敬仰感。


02


为什么把这首诗作为陕西人必读必用茶诗的首篇?


首要原因是这首诗写的是秦岭。在陕西,秦岭就是最高文化符号。秦岭是和世界对话的。尽管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拥有这种地位的也不多,相比而言,兵马俑也要弱一点。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有人气。这篇说,人在草木间,就要突出草木间的人。李三原先生说:“世上本无茶而只树叶矣,盖人文化之而复有茶。”喝茶没有了人的因素,何谈有茶?没有更多人喝茶,中国茶的出路何在?很多时候,中国茶企的推广是见茶不见人。现在茶企都宣传自己茶园是有机的,好像一片有机的叶子就是一杯好茶,而忽略了人在其中的作用。茶企的存在是让从一片树叶到一杯茶汤这件事更靠谱,更简便,而不只是一个规模化的农场。所以中国的茶企基本都在宣扬自己的叶子好,而不是说喝我的茶最健康,最便利,最享受。所以导致了中国人一端起茶杯,都想去茶区,都要逃逸,都想小隐,可见茶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所以此处关于“人气”稍微费点笔墨。


《终南》这首诗在众多歌咏秦岭终南的诗篇中别有洞天,提振人心,有精气神。


03


秦岭的传统精神是隐士文化,比如《千家诗》收录的这首:


【答人】


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还比如: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南北朝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诗都通俗易懂,有上古大隐的境界。


当代最有名的终南山茶人莫过于西安的南山如济先生,他就引用了“岭上多白云”做了书名,书中写的是他在紫阁峪千竹庵的终南茅棚里,搬柴云水、煎水烹茗,起而读书的日子。如济先生弘扬中华煎茶道,下了山,已在东瀛开了别院。


也比如: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半官半隐,和以上高人相比算中隐吧。唐朝和王维相同想法和相同处境的雅士很多。王维在秦岭辋川置有别业,放在今天肯定也头疼了。


传统的茶文化也多趋于隐士文化,先从卢同《七碗茶歌》说起。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


卢仝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读茶诗,卢仝这首诗是必读的。之后的人诗作也多引用和衍生“七碗茶”典故,都有点用滥了的感觉。这是一种精神风向的流传。雅士文化,借喝茶延年益寿旁通佛道,期望羽化成仙或者醍醐灌顶,这一直是中国文人咏茶的主色调。其中除过一个人,就是直肠男杜甫先生,“检书烧烛短,煎茗引杯长”,没有同流,说出了“茶道”的新主张。后面有专门解读。传统中国茶文化以小圈子玩为雅,以贡茶为崇,以器为别,以没人气为尊,以私房为贵,以排队喝茶为鄙俗,一直还影响者今天的中国茶文化,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命题。所以《终南》这首诗提振人气,有新意。


04


《终南》这首诗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茶,但并不能判定终南山就不植茶。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茶史篇载,据竺可桢先生的研究,前700年至公元初年,约当春秋到西汉的时期,地球进入了第二个温暖期。西周建都西安附近的镐京,当时气候暖和,雨水较多,竹类普遍生长,梅树遍布黄河中下游。《终南》一诗中提到的梅树、柚树、杞树、棠树都是生长在秦岭的经济林木。春秋时期比秦岭更北的“鲁国”就有“茗菜”的记载,更不要说秦岭了。


终南山位于天下之中,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中国气候地理的分界线,故称中南山。历代高僧道士辈出,缁素云集,有“天下修道,终南为冠”之说。终南山既是佛教的策源地也是道教的发祥地,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把终南山称为圣山。终南何有?终南有道。“山寂心自宁,刹古僧烹茗;世间平常事,吾生贵吾行。”因为终南山有道,所以就有终南茶道。


人在草木间,大王来巡终南山


蒹葭、无衣、南山、终南山,这都是秦岭的名字。早些时候秦岭也被称为“昆仑”,作为昆仑山的一部分。它一开始就提供了最为素朴的存在和最为磅礴的史诗。“秦岭”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太史公感叹于秦岭乃天下大阻,然秦人通之,虽有天下之大利,谓之“秦岭”。这里的“秦”不是陕西的简称“秦”字,而是秦人的代称。先秦及春秋时期,秦岭同时护佑了两个文明,秦岭北边是关中,秦岭南面是巴蜀。今天的汉中地区在元代才正式纳入陕西省的行政区划。所以汉唐时期的“蜀茶“,并不全指今天的川茶,而是陕南及四川北部区域的统称。尤其在唐诗中“蜀茶”二字被提及最多,各位要小心了。


05


秦人的自我奋斗,自古以来就是对秦岭疏导和征服。秦惠王用“石牛粪金”的谎话,诱骗蜀王“五丁开道”,凿通了金牛道。诸葛亮六出岐山,试了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唐朝皇帝逃避战乱都要穿越秦岭逃往汉中及西南。明清陕商在“以茶易马”的国策取消后,把布品、茯茶运往川康,塑造了陕商历史上的神话。秦人对秦岭的情结,至今也概莫能外,如今西安的对标城市是成都。大概对秦人而言,宁可穿越秦岭,也不愿东出函谷关。


是的,宁可穿越秦岭,也不愿东出函谷关。


人在草木间,大王来巡终南山


秦岭是要和世界对话的,因为秦岭这两字的品牌外延,“秦岭红”注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丁云亮和他的企业要做的,就是怎么去填充它,夯实它?


“金骏眉是金骏眉,秦岭红是秦岭红”,这是丁云亮的原话。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赞了!搁在以前,这句话谁都不敢说。因为金骏眉的名气实在太牛了!可以这么说,在陕西红茶里,秦岭红最接近金骏眉。在秦岭红做的这五年中,丁云亮的团队也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秦岭红红茶是独一无二的。


假设未来有一天,秦岭红的工艺纯熟到和金骏眉一样的水平,还是会有土壤气候的差异。因为这种差异,秦岭红表现出和金骏眉不一样的风味,所谓北方红茶的特色。


目前陕西红茶和国内顶级红茶的差距,其实并不在于发酵程度的控制,这一点是有差异但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的差距出在红茶制作工艺的最后一个环节,烘干提香。金骏眉的干燥工艺就有其独到之处。在我接触到的陕西茶界企业家里,丁云亮是陕西红茶第一个谈红茶烘干问题的,并有很多实践。


秦岭红的茶叶生产基地在陕西省的商南县。商南县处于秦岭浅山地带,土壤多砾石,最适合茶树生长。商南县茶叶发展有三个突出优势。第一、研发能力超强。这一点必须为商南茶叶站张淑珍老站长点赞第二、商南生态环境好。商南茶叶参评国饮杯中茶杯的评比,多项有害物质在历次检验中都呈现“未检出“字样,可谓实实在在的零农残。


这种情况下,你还以喝金骏眉为自豪吗?还以送金骏眉为面子吗?该改改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