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依旧,易武白茶园|行者品茶(149)

作者:大臻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09-02 17:43 阅读:581

场景依旧,易武白茶园|行者品茶(149)


最近其实总想写点什么,但也找不到太多的想写的东西,不想表达太多的絮絮叨叨的东西给茶友。


今天开始喝个茶吧。半个月没有喝茶了,搬仓库搬得摆不下一张茶桌。终究,喝别人的茶不是自己的场景。


今天 喝易武白茶园,泡茶地点改变,场景依旧,还是熟悉的样子,假装依旧岁月静好,当一切没发生过。


看了一下水,小小半桶,应该是够了,但也要省着点, 这半桶还是搬家搬过来的,那两个在茶城里送水的老头老太,不知要去哪里?


看条形,有些偏深的条索,


水烧开的一刻,还是有些欢喜的感觉,人啊,总是失去一些时间才知道珍惜,


前一两泡就有感觉了,汤滑,甜快,是期待中,又长时间喝茶之后的感觉,感觉太快了点,没做好思想准备。


那一刻,反正我知道,那个喝茶的感觉又回来了。


整个茶汤的浓郁饱满,汤香明显,这香,还是偏易武森林香加花香的感觉,


喝到五六泡之后,感觉在茶底苦韵方面慢慢出来,这也增加了另一层次的喝茶的体会,


整体的口感来说,在继承了易武茶的甜度之外,在另一些细节方面有更好的表达,比如,柔的细腻度,饱满的软糯情况,在此温柔的感觉之上,又汤中有骨感。


另一点在于,感觉茶在放了半年之后,醇厚度方面有了一些提高,前段时间喝的龙潭箐也是这个感觉。


其实我描述再好的易武茶,都是用一种较平常的描述状态,因为本身易武茶价总体是高的,不想火上加油,也不想太煽情的去推荐给茶友,所以,很多茶,其实我的详情描述不多。


以前我也说过,其实,我放开一点,很多价高些茶也是能销售得了的。


春天的事到了这个时候都成了故事,经过夏秋之后的洗礼,冬天进入一种有些悲壮的气氛,或许是我们自己强加的,或许是真的经历过。不管怎么说,过来了就好。


有些时间狠下心来收一些茶,并不一定是非要卖点什么,而是要在这个还有热情的时间段里做点什么,每一个都是能够留下记忆的茶,每一个都是在这两年我们在疫情之下,依旧选择继续做着有个性茶的选择的茶。


今年做了一个春茶散茶系列,100克或200克的销售,麻黑,白茶园,桃子山,哆依树,龙潭箐,等等。真实想法也就是想用小份装去和茶友做一个链接,原叶的形式呈现出来。


还有一些想法是,先对一些向往的茶先收点,只要知道茶的情况,卖得快或慢其实不重要,


===========


以下文字源自网络:


近些年,普洱茶的名山名寨渐渐被大家知晓,而现有的名山名寨早已不能满足爱茶人(普洱茶发烧友)的胃口,他们将视线渐渐转向原始森林,哪些人迹罕至,寻求哪些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参天古树;渐渐的类似:刮风寨、茶王树、薄荷塘、弯弓、一扇磨等尚未被人们开发过的茶地渐渐浮出水面,而白茶园就是其中之一!白茶园与弯弓隔河相望,名气与弯弓寨不相上下,也是骨灰级发烧友不可或缺的普洱茶极品!


茶地为何得名白茶园?说法有二,一曰:茶林之中有些茶树的叶子呈白色,故茶农将其称为白茶园;又有说法,百年前管理该片茶地的主人姓白,因而得名白茶园。目前白茶园与弯弓茶地一样,同属瑶族丁家寨管理.


白茶园的树分成N块小茶地,从半山到山顶散落在原始森林里,早十来年,这些茶地被打猎或来开垦的丁家寨人发现,谁发现谁管理就属谁的,并不是现在丁家寨人种植的,也许是很久很久以前老老丁家寨人种的,至少不是现在爷爷辈人种的。


白茶园深居幽谷中,四周都是从未被破坏过的原始植被,身处白茶园呼吸着多样性植被的花果气息,也正是这种自然气息造就了白茶园独特深邃的茶香气。


白茶园茶之珍贵的原因除了产量稀少外,还与白茶园的原始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白茶园生长地土质层薄,岩石风化裸露,因而口感更加甜柔、独特。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