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9-01 18:20 阅读:262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汪曾祺逃课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都多。


当时作为系主任的朱自清,经常带着学生的名册来点名,往往会严厉批评那些逃课的学生;而文学课教授闻一多则性格和蔼,对于汪曾祺的旷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期末考试中通常也给他高分,这样的偏爱,只因为闻一多对于汪曾祺的才华喜爱有加。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汪曾祺逃课的原因和西南联大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是为了“泡茶馆”。


“泡茶馆”是联大学生特有的语言。本地原来似无此说法,本地人只说“坐茶馆”。


“泡”是北京话,其含义很难准确地解释清楚,勉强解释,只能说是持续长久地沉浸其中,像泡泡菜似的泡在里面。“泡蘑菇”、“穷泡”、“泡妞”都有长久的意思。


北京的学生把北京的“泡”字带到了昆明,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便创造出一个新的语汇。


“泡茶馆”,即长时间地在茶馆里坐着,本地的“坐茶馆”也含有时间较长的意思。


到茶馆里去,首先是坐,其次才是喝茶(云南叫吃茶)。不过联大的学生在茶馆里坐的时间往往比本地人长,长得多,故谓之“泡”。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从西南联大新校舍出来,有两条街,凤翥街和文林街,都不长。这两条街上至少有不下十家茶馆。


汪曾祺住在民强巷,离他很近的一家茶馆叫“广发茶社”,是广东人开的,他经常去,印象深刻,所以记得字号;另一家茶馆则是蔡元培、鲁迅、周作人的绍兴老乡开的,汪曾祺等人囊中羞涩时,常打发学生中的绍兴小老乡去找店老板借钱,到手之后,直奔南屏电影院。


这两家茶馆对汪曾祺来说,可谓是记忆格外深刻的。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在茶馆里喝茶读书之外,顺手写个文章啥的,自然不在话下。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巴金的《憩园》都是在茶馆中泡出来的,汪曾祺说:“我这时才开始学写作,我的最初几篇小说,即是在这家茶馆里写的。茶馆离翠湖很近,从翠湖吹来的风里,时时带有水浮莲的气味。”他说的这家茶馆就是广发茶社,大学二年级时,曾经常跟两个外文系的同学泡在这家茶馆,“有时整整坐一上午,彼此不交一语。”


抗战时期,学生在茶馆似乎是一个典型。跟汪曾祺同年出生的唐德刚在重庆沙坪坝读书时,也坐茶馆,四年大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茶馆里泡茶泡掉的。”


这群泡茶馆的人看起来一副闲得蛋疼、虚度光阴的样子。但唐德刚后来总结说:“我在海外教书,算来也二十多年。所参加的各种民族,各式各样的学术讨论会,也为数不少。但是那些‘会’就很少比我们当年沙坪坝上的茶馆更有才气、更富智慧。”


汪曾祺也曾在自己的文章里说到: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搞“人才学”,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泡茶馆还可以接触社会,看到人间百态,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汪曾祺在大理写过一副对联:“苍山负雪,洱海流云”,给武夷山招待所的对联则是“四周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一派恬淡闲适。


这样的地方,总是让人忍不住要喝茶。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鲁迅是冷峭的高山,不经历沧桑世事难以明了;


胡适是开满鲜花的平原,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如沐春风之感;


汪曾祺是精致的园林。有小桥流水,乱石横空、修竹茅屋,野菜清茶,锅碗瓢盆,让人觉得亲切。


他一生慢悠悠的,画几幅画,写几笔字,炒几个小菜,喝口浓茶,写写文章。


多少年之后,我们才知道,这叫小日子。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江南人冯时可入云南时,看滇西清泉,感叹此地苍山洱海绝境,但却无好茶,辜负了大好的日月。


同是江南人,徐霞客则在云南发现了独特的饮茶风范。


多年后,他们的同乡人汪曾祺,在茶里找到了另一个乐园。


汪曾祺:喝茶可识人间百态,那些从“泡茶馆”泡出来的文人大师们



此文仅为大家介绍关于武夷山的茶、盏与山水、文化和历史,是小编阅众多书籍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参考文献《武夷灵芽》、《建茶历史》等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关于武夷山、岩茶和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哟!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