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作者:乙小乙 更新时间:2022-08-30 09:15 阅读:675

4月20日,据报道称,湖北省2020年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与全国高考时间同步。


在为全国1071万高三学生高兴的同时,宝哥哥也希望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为学子们贡献一点绵薄之力,不玩虚的,押个历史题吧!


还记得前几天的大事件吗?河南安阳发现迄今范围最大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上热搜了,河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不吹不黑,光拿青铜器说事就能让人抖三抖!


虽然,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此次考古挖掘会有哪些沉寂千余年的惊世之作重见天日,但值得骄傲的是,过去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每一次的青铜挖掘都让河南这个青铜器大省形象更伟岸了一些。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名称:后(司)母戊鼎


朝代:商后期


用途:礼器


概况: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


出土:1939年,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


地位:国家一级文物、中国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相信很多朋友对这件青铜器并不陌生,其重要地位也是课本要求背诵的部分:后(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


这件“镇国之宝”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后(司)母戊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鼎的腹部及四只柱足上部都饰有浮雕式饕餮纹,饕餮纹在商代的青铜器上非常常见,到了商代后期的殷墟时,饕餮纹更是趋于标准化了。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显得神秘乖张,有学者认为,这种艺术表现的是大自然和神的威慑力。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了,宝哥哥标注鼎的名称时还有括号补充,没错,你们熟悉的那个司母戊鼎“改名”了!


在鼎的腹部铸有“后母戊”3字,亦有人释作“司母毋”,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提出,商代的文字存在反写的现象,且“后”有表示身份尊贵的意思,因而在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释为“后”字似乎更加贴切。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鼎腹部的铭文字样


下次大家如果有机会去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不妨仔细留意文物的注解,几年前,博物馆已经正式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


当然,不管它叫什么名,它作为商王室重器,代表着商代青铜造型、纹饰、工艺顶峰水平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名称:王子午鼎


朝代:春秋


用途:炊器


概况: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腹径68厘米,七只鼎中最大的一只


出土: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


地位:研究楚国的珍贵史料


鼎,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炖煮、盛放食品的锅,到商代才逐渐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根据周初礼制规定,只有天子能拥有九鼎,诸侯则是七鼎,这组1978年出土的王子午鼎共有七件,它们造型与纹饰完全相同,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我们称之为“列鼎”,光看鼎的数量就可以想象出,这墓主人不是一般人。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王子午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中国传统形制中,有两种鼎:一种是方鼎,比如前面的后母戊鼎;另一种是圆鼎,比如我们现在介绍的这件王子午鼎。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王子午鼎,是七件列鼎中最大的,鼎腹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腹部外壁和耳部雕镂当时流行的龙形纹和蟠虺纹,鼎足的上部浮雕兽面纹;不同于一般圆鼎腰部浑圆外凸,王子午鼎是束腰收腹,好像被一条腰带紧紧地扎起来似的。


为什么这么阳刚的鼎会出现这样阴柔的设计?这得从“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的典故说起。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王子午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据《史记》记载,楚灵王非常喜欢腰身纤细的人,对肚大腰圆的人极为反感,楚人把对细腰的偏爱应用到青铜礼器的铸造上,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束腰平底的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是分铸后焊接而成的,采用了榫卯、中介物等新型工艺,技艺之高超,堪称一流,除此之外,让王子午鼎享有“国之重器”美誉的还有鼎上的84字铭文。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王子午鼎84字铭文大意: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


王子午鼎盖、颈、腹内壁均铸铭文,鼎腹的84字铭文记述了青铜器的用途,歌颂了王子午的功德,也是研究楚国的珍贵史料;此外,王子午鼎精湛的制作工艺也是中国古代冶金工艺史上极其重要的突破。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名称:莲鹤方壶


朝代:春秋


用途:盛酒、水的器物


概况:高125.6厘米,宽54厘米,重64.28公斤


出土: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地位:中国政府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誉为“地下文物全国第一”


莲鹤方壶的器型主体是春秋时期非常盛行的方形构造壶,作为春秋时期郑国的宫廷礼器,莲鹤方壶是国君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莲鹤方壶共有一对两件,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另一件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莲鹤方壶呈方形,制作工艺精美,设计巧妙。轻灵奇巧的器身,装饰着浅浮雕式典雅华美的装饰图案,杂而不乱、刻有龙、凤、莲花、蟠螭等纹饰。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莲鹤方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器身四角攀附着长着翅膀的小龙,呈站立状,圈足下有卷尾老虎,张嘴吐舌,承托着器身的厚重,威严而神秘。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壶体的下部的龙形兽身上和角部都有着圆形点缀来装饰单调的铜兽,壶体也广泛存在这种点状装饰,简单而不俗。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最最亮眼的还属方壶盖上盛开的莲花之中,一只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的仙鹤。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仙鹤造型古朴,线条传神,傲然挺立在绽放的莲花之上,莲花与仙鹤这两种寓意高洁的事物组成的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学者郭沫若指出,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迥然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名称:云纹铜禁


朝代:春秋


用途:酒桌


概况: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量95.5千克


出土:1978年,河南淅川县下寺2号楚墓


地位: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云纹铜禁证明了中国是最早使用失蜡法的国家之一


云纹铜禁说通俗一点就是酒桌,“禁”字有禁戒饮酒之意,周朝认为夏、商灭亡是因为嗜酒,因此不但颁布了禁酒令《酒诰》,还管盛酒器的案几叫“禁”,好时刻警示自己不可贪杯。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在相同禁类器物中,云纹铜禁是体积最大、年龄最大、纹饰最为精美的一件,也是最早的一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禁类器物,工艺之超群,令人叹为观止。


在铜禁四周是镂空的祥云纹,由五层铜梗组合而成,祥云纹最早出现在周代楚地,寓意着吉祥和高升。


五层铜梗粗细不一,最里面的一层最粗,用作“支架”,稳稳拖住上面几层铜梗,这五层铜梗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精美细致的花纹。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禁面四周是12只龙形异兽,禁面底下是12只虎形异兽,体态比龙小,异兽和祥云纹的搭配相映生辉,烘托出云纹酒禁的庄严肃穆。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关于它的铸造工艺,学界多有争议,但其附件部分之铸件,主流观点仍以其为失蜡法铸造工艺之例证,正因为对云纹铜禁工艺的研究,才将我国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时间提前至春秋时期。


此外,云纹铜禁的出土,说明古人早就意识到喝酒误事的道理,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禁酒时代的实物例证,古人青铜酒禁非常罕见,直到现在,世界上出土的青铜酒禁也不足十件。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名称:妇好鴞尊


朝代:商朝晚期


用途:盛酒礼器


概况:通高46厘米、重16.7公斤


出土: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


地位:国家一级文物,河南省博物馆九大镇馆之宝,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


说起巾帼英雄,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花木兰,宝哥哥也不例外,但了解了妇好鶚(xiāo)尊后宝哥哥才知道,在商朝也曾出现过一位伟大的巾帼英雄——妇好。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妇好鴞尊的主人妇好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是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事统帅,也是第一位使用伏击战术的军事家。


妇好鴞尊也是一对两只的祭祀礼器,一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只在河南博物院,它是殷商时期动物造型青铜器中罕见的艺术精品,也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鸟形铜尊。


其整体造型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以鸮作为生活原型,宽喙高冠,圆眼竖耳,昂首挺胸,两足粗壮有力,配以蝉纹、饕餮纹、盘纹蛇等繁缛的纹饰,使整件器物显得更为威严稳重。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妇好鴞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河南博物院


古人之所以会选择以鴞为原型制作尊,更多的是一种象征:鴞,即猫头鹰,因其击而必中的本领被当做是“战神”的象征。


古人将鴞作为崇拜的对象,是一种意志和精神的寄托,它不仅仅代表着妇好的形象,更多的是商王朝的浓缩,更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五千年文明的见证。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妇好鸮尊是古代先民鸮崇拜的意识载体,也是统治阶级用信仰统治人民以巩固王权的重要途径,某种程度上,妇好鴞尊也传达了人们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的美好夙愿。


我们印象中的河南人爱说“中”,除了有“可以、行、没问题”等含义外,“ 中 ”也道出了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中原,的那份自豪。


从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开始,河南就属于九州正中的“豫州”,为天下之中,又称中州,即河南,处于天地之中。


中!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是中华文明开始的地方,最晚在5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中国的文字源在甲骨,出土于殷墟,位于现河南安阳。


全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与浓浓的华夏风情。(虽然好像经常有在河南被发现的宝贝,却跑到别的地方做镇馆之宝这种怪现象……)


这些光彩照人的青铜器曾经照亮了上古时代,其大胆的构思、敦厚的质地、狞厉的纹饰,直到今天仍然焕发着古拙苍劲的气韵,令人过目难忘。


钟鸣鼎食,煌煌穆穆,都聚于河南这一方天地。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