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作者:神州茶韵 更新时间:2022-08-29 14:30 阅读:899

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凤庆县凤山“世界滇红之乡”


1938年9月,中国茶叶公司派专员郑鹤春、技师冯绍裘来云南调查茶叶产销情况,并于11月初到达凤庆。冯绍裘先生以当地云南大叶茶一芽一叶鲜叶原料制成红茶、绿茶样品各500克,其中,红茶样“金色黄毫,汤色红浓明亮,叶底红艳发光,香味浓郁,为国内其它中小叶种的红茶中所未见。”冯绍裘将茶样邮寄到香港茶市,也得到了很高的评价。1939年初,冯绍裘受命筹建凤庆茶厂(当时称顺宁实验茶厂),同时向浙、皖、湘、赣等省招聘技工,并在凤庆向当地茶农推广红茶改制技术,举办培训班,积极培育制茶技术人员。在冯绍裘的努力下,凤庆茶厂采取土法上马,使用人力手推木质三桶揉茶机、脚踏烘茶机、竹编烘笼烘茶等办法,当年就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工夫红茶共16.7吨,取名“云红”,并经香港转销英国伦敦,获伦敦市场茶师的高度评价,视为茶中之珍品,云南红茶在国际市场初露头角。从1939~1941年的三年间,凤庆茶厂共生产工夫红茶110吨。


同期,在云南最大的茶叶生产地勐海,著名学者李佛一先生也看到了印度、斯里兰卡红茶崛起对云南普洱茶出口造成的冲击,开始在勐海试制红茶。李佛一先生还写成了《佛海茶业概况》这一篇调查报告,呼吁以勐海茶叶的一部分改制红茶,广开销路,认为“佛海茶业前途有充分发展之希望。”李佛一先生于1938年10月在昆明将这一调查报告交民国政府经济部商业司司长、中茶公司总经理寿景伟,并建议经济部派专家到勐海设厂制茶。


1939年春,中国茶叶公司派茶叶机械与加工专家范和钧、张石城到勐海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考察,同时筹建勐海茶厂。范先生还采用勐海大叶种茶鲜叶试制了红茶、绿茶,认为勐海茶叶“产量极丰,品质醇厚,制成红茶足与印度大吉岭、安徽祁门相媲美,如大量制销,必能风行国际市场。”茶样寄往香港、上海检验,中外茶师均认为其红茶色、味优于祁红,香高于印度红茶。


1940年春,来自鄂、赣、沪等省市及省内部分地区的首批技术工人90余人顺利抵达勐海,在厂长范和钧的带领下,勐海茶厂正式动工兴建,同时积极在农村推广红茶初制技术,建立了三个红茶初制所。


勐海茶厂采取边建厂边生产的方式,当年从泰国采购的部分制茶机器即开始运转,生产出了第一批机制红茶。至1941年底,勐海茶厂共生产工夫红茶约200吨,产品运销缅甸仰光等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民国时期的云南地方政府也有意于茶叶的开发。1938年,当时的云南省财政厅采纳白孟愚的建议,经省务会议决定,筹建“云南省思普区茶业试验场”(即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由白孟愚出任场长,并于1939年1月在南峤(今勐遮)建立第一分场,4月在南糯山建立第二分场,1940年1月又在南糯山建立制茶厂,从印度购进了大型揉捻机、切茶机、烘干机等共6部先进的英国制造制茶机器,当年即收购鲜叶,生产出第一批品质优良的机制红茶约15吨,并销往境外。


思普茶试场也把推广红茶加工技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941年还翻译出版了印度制茶专家所著的《东北印度红茶制造法》一书,在全国公开发行。


1940年,云南红茶统一改称“滇红”,“滇红”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茶叶公司及云南省内有关单位的技术人员在滇南、滇西南茶区大力推广“滇红”工夫红茶加工技术,同时,不断试验和改进生产工艺,使“滇红”品质不断提高,“滇红”名优茶产品也开始生产。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大队在原思普茶试场基础上建立了“思普垦植场”。当年,思普垦植场试制出工夫红茶2.5吨,受到上海商品检验局的高度评价:“该茶品质之优,驾于本年所购祁红之上,更非其它产区红茶所能及,可与伦敦市场优质红茶媲美。”


1951年,“思普垦植场”在南糯山移交云南省农林厅工作队,正式成立“云南省农林厅佛海茶叶试验场”(即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下简称“省茶科所”)。工夫红茶的推广及工艺改进试验成为省茶科所当时的重点工作之一。


1952年,中国茶叶公司在省茶科所、勐海茶厂、凤庆茶厂大批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在勐海和凤庆组织了两个红茶推广队,面向农村大力推广工夫红茶初制技术。其中,勐海推广队组建了12个红茶初制所,当年生产红毛茶19吨;凤庆推广队组建了38个红茶初制所,当年生产红毛茶20吨。这些红毛茶精制后全部出口前苏联及东欧国家。


1957年,凤庆茶厂生产的“滇红”工夫一级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同类产品密码评比中获第一名;1958年,凤庆茶厂首创“滇红”特级工夫茶,从1959年开始被国家定为外事礼茶,定型定量生产,供国务院使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滇红”工夫名优茶产品有了较快的发展,省茶科所、凤庆茶厂、勐海茶厂、大渡岗茶场、思茅龙生集团等生产的名优工夫红茶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进一步提升了“滇红”茶的知名度。


红碎茶是“滇红”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红碎茶最早是1940年在勐海开始生产,当时的南糯山制茶厂、勐海茶厂都曾生产部分红碎茶,其方法是将茶树鲜叶经萎凋、揉捻、切碎、发酵、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其中的切碎工序,勐海茶厂是靠牛力拉动带齿的滚筒将倒在方形木槽中的茶叶碾碎完成。南糯制茶厂则依靠其大型揉捻机、高速动力切碎机等机械设备加工红碎茶。


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凤庆滇红集团生产的滇红茶


1964年,中国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茶叶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省茶科所、勐海茶厂、凤庆茶厂等单位的制茶专家汇集勐海茶厂,进行“全国分级红茶实验”勐海点的实验工作,根据云南大叶茶的特点,参考工夫红茶制造的经验及多年来红碎茶生产的实践,进一步开展提高红碎茶初制品质的工艺技术及相应机具的研究工作,总结出适度萎凋、揉条、切碎、轻发酵等红碎茶生产的主要工艺措施,为改制红碎茶提供了技术资料,也促进了红碎茶在云南的推广生产。当年,勐海茶厂等单位开始批量生产红碎茶,云南全省共生产红碎茶356.45吨。


然而,文革期间科研生产工作的停滞造成云南红碎茶普遍存在品质较差、档次较低、制茶设备较为落后的问题。为此,1975年的云南茶叶科技座谈会把提高红碎茶品质列为重点研究项目之一,并在省外贸局、省农业局的领导下,由省茶科所主持,省茶叶公司、勐海茶厂、凤庆茶厂等十余家单位参加,开展“云南省提高红碎茶品质联合实验”,从1976~1978年,先后在凤庆、勐海等地进行了227批次的实验,基本掌握了提高红碎茶品质的关键性措施,统一红碎茶初制工艺为:鲜叶→重萎凋→重揉捻(转子机)→轻发酵→毛火→推凉→足火。这次全省性的实验工作又进一步推动了云南红碎茶生产发展,仅1977年,全省红碎茶收购量达1647.85吨。


1980~198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凤庆茶厂、省农机研究所、临沧地区茶科所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云南红碎茶初制工艺及机具改革研究”,设计试制了红碎茶挤揉机(其挤揉机芯获1984年国家发明三等奖),提出了与之配套的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云南红碎茶的品质。


另外,1979~1984年,省茶科所也进一步开展了“提高红碎茶品质的工艺研究”,提出了“鲜叶→轻萎凋→快速揉切→控制发酵→一次干燥”的新工艺,也使红碎茶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在总结全省多年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省茶科所从1985年开始在澜沧、勐海等地开展红碎茶初精制合一加工技术推广工作,至1988年,仅澜沧县惠民茶厂一家,红碎茶产量达161.55吨,且工艺稳定,品质上乘,年产值达140余万元(1988年价)。澜沧惠民茶厂从此成为云南红碎茶出口商品基地。另外,勐海星火茶厂1989年建成投产后,也以加工红碎茶为主。该厂由海南农垦机械厂购进CTC三联机加工红碎茶,实现了红碎茶初精加工合一。1990年,勐海全县共生产红碎茶约1000吨。


1989年,云南省茶叶公司为大渡岗茶厂引进了一套英国CTC红碎茶加工成套机械设备,当年9月投产,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产品规格质量深受国外客户欢迎,出口售价也比原来的传统红碎茶每吨提高200~300美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勐海茶厂、凤庆茶厂、大渡岗茶场等单位也引进了多套CTC红碎茶成套设备,云南红碎茶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


为滇红产区题词“南行万里拜茶王”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云南中国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茶业贸易有限公司)在顺宁县城郊筹建顺宁实验茶厂(凤庆茶厂前身),采取边建厂边投产的办法。当年生产工夫红茶16.7吨,定名为云红,由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设在香港的富华公司销往伦敦,产品因“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获得伦敦市场茶师的高度赞赏。伦敦Charles Hopdson公司的H.E.Garey茶师评价为:顺宁茶具特异之处,其茶叶颇似印度茶,粗细匀度,制造法,可与祁门及政和红茶相提并论,但色泽显现灰白;茶液十分甘美,加牛奶后,色泽尤佳,比印度、锡兰、爪哇等茶约为柔弱,余个人对顺宁茶颇喜饮用;顺宁茶足与印度、锡兰互相竞争,所惜顺宁茶制法与锡兰茶不同;顺宁茶冲泡后,叶底颇良好,但杂有若干茶梗(Black Tach),此种弊病,倘能运用新式机器,当可避免;顺宁茶水色非常优美;顺宁茶市场将来颇有希望。至于其在市场上所占地位如何?须视顺宁茶制造成本(以茶叶交至出口船头为止)之高低及交易能否合乎标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云南茶业贸易公司采纳香港富华公司建议,将“云红”改名“滇红”。从此,滇红品名引用至今。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正式成立佛海实验茶厂(勐海茶厂前身),也成功试制红茶。顺宁和佛海都是滇红的创始地。


民国三十年(1941年)佛海实验茶厂通过缅甸仰光销销香港红茶183箱,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普洱茶、绿茶加工销售。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茶叶出口商路受阻,外输无望,内销运输也相当困难。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经营规模压缩,顺宁茶厂转产内销茶,全年仅安排加工红茶2.5~5吨,佛海茶厂停产,人员疏散。


抗战胜利后,顺宁和佛海的红茶生产,也因运销等原因,没有得到相应的恢复和发展。凤庆茶厂在1939~1949年间总计生产滇红86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滇红恢复生产。鉴于云南大叶种适制红茶的特点,中国茶叶总公司决定在云南推广红茶生产,1952年派祁曾培、谷应来云南,分别参加由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和产区茶厂组织的顺宁和车里(今景洪市)、佛海和南峤(今勐海县)红茶推广队工作。1952年5月借调安徽皖南祁门技工汪济本、陈德修等30人,参加顺宁、佛海红茶推广工作,当年,顺宁县组建红茶初制所38个,两地推广改制的红茶,曾先后寄样到皖南茶叶公司鉴评。对顺宁茶厂滇红品质的评语是: “形状限于叶身多肉,虽稍粗而结实,取其整身已属上品。其制法系毛峰加工方法,以除杂为主。其叶红艳,显锋苗,香气隽永而芬芳,已得天资独厚之条件;水色鲜红而明艳,滋味纯正适口,总之,色香味均臻上乘,非内地所可以比拟。惟叶肉较厚,不易形成整齐之细条。如精工雕琢,反失其天然之资质。就总体而言,将来足与祁门红茶并雄世界。”茶界对其品质给分:形状19分,香气29分,水色10分,滋味20分,叶底20分,合计98分。1956年滇红产区由凤庆、勐海两县扩展到昌宁、云县、双江、临沧四县,省茶叶公司和凤庆、勐海两茶厂抽出技术人员100余人,并聘请安徽、江西技工50人分赴四县指导技术和筹组改红事宜。当年新建红茶初制所78座,推广揉茶机428台,有800多茶农学会初制技术,制出红茶18.7吨,比1955年增长一倍。


50年代,滇红工夫茶主销前苏联。前苏联茶师对滇红的评价:“滇红在中国各类红茶中和祁门茶同水平,与世界各国各类红茶对比,足和北印度阿萨姆茶相伯仲。”


1956年8月,为了支援埃及,云南省曾用条红毛茶,扎制适销埃及的红碎茶,结果因外形色泽发灰,颗粒不紧实,内质风格也差,尚不适合埃及茶叶市场的需要而中止。


1958年春,国家商业部组织工作组到凤庆试制在初制中切碎红碎茶,临沧也同时进行了红碎茶工艺技术革新试验,商业部祁曾培、省茶叶公司赵汝铎、临沧茶厂沈柏华、凤庆茶厂曾绍秋等参加了试验工作。同年9月19日,凤庆茶厂制成超级红碎茶敬献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秘书室复电鼓励。1961年,引进了马歇尔揉茶机和CTC碎茶机,但(当时)未形成有规模的批量生产。1958年凤庆茶厂创制全毫滇红工夫,外形条索紧结,锋苗秀丽,金毫闪烁;内质汤色红艳,香馨味醇,叶底红亮,取名“金芽茶”,曾以每磅(0.45kg)500便士在伦敦市场创当时世界茶叶最高价。同年,又在此基础上,创制特级滇红工夫,毫芽特多,形美色艳,香高味浓。该产品一直是国家外事活动和赠送外宾的礼茶。凤庆茶厂特级滇红工夫,1986、1990年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64年,为了适应国际茶叶市场的需要,遵照国家外贸、农业、商业和第一机械工业部四部联合指示,中国茶业公司为了扩大初制红碎茶生产,派员来云南组织了以省外贸局、省农业厅为首,有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昆明商检局、广东省茶叶公司、云南省茶叶公司、云南省茶科所、勐海茶厂、凤庆茶厂、临沧茶厂、普文农场、思茅机械厂等单位参加的分级红茶(红碎茶)科学实验工作组,由云南省外贸局冯治民任组长,在勐海茶厂进行分级红茶科学实验研究,取得经验推广全省。当年全省重点红茶区边试验边生产,共制成红碎茶356.5吨。滇红红碎茶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从此开始。同年8月,中国茶业公司在勐海召开全国分级红茶现场会,交流经验,推动了中国红碎茶的发展。


1974年滇红产销量达到5000吨,1986年达到1万吨。1952年到1990年滇红供应出口量如表所示。


年份


数量


年份


数量


年份


数量


年份


数量


1952


430


1962


2475


1972


4030


1982


7255


1953


385


1963


2435


1973


4255


1983


7945


1954


705


1964


2685


1974


4865


1984


6510


1955


870


1965


2605


1975


5265


1985


5775


1956


1275


1966


2995


1976


5490


1986


9325


1957


1665


1967


2185


1977


5690


1987


10000


1958


2835


1968


1590


1978


6100


1988


7875


1959


4295


1969


4570


1979


5150


1989


11080


1960


4440


1970


3155


1980


6245


1990


13145


1961


3495


1971


3580


1981


6870


1952~1990年滇红供应出口量


1989年,云南省大渡岗茶厂引进英国汉堡罗公司生产的CTC红碎茶生产线。90年代以后,云南省又先后引进印度CTC红碎茶生产线7条,以适合国际红茶市场需求,扩大滇红在国际红茶市场的份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滇红的恢复和发展,从1953年开始,按中国茶业公司下达的成品调拨计划调往汉口,经原苏联驻武汉代表检验质量认可签字后,装火车经满洲里口岸出境,60年代后改经二连口岸出境。当时对苏出口的滇红是原箱茶(属滇红地名工夫),茶号计有3011、3012、3013等;出口东欧国家的茶叶则是在武汉通过拼配后称为中国红茶的号码茶,经水路运到上海出口。1961年后,出口原苏联和东欧的茶叶减少,滇红改调广州口岸公司出口,取消地名茶,出口拼配的号码茶。到70年代后期,滇红又恢复对原苏联、波兰、民主德国和捷克的出口。80年代又增加红碎茶和小包装茶出口。此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滇红工夫历年均调供广东和上海口岸出口,数量一万担到数万担不等。


滇红红碎茶生产起步较晚,1958年试制成功后,1959年开始少量调拨出口,此后产销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出恢复生产,产量逐年增长,历年都调拨给上海和广东口岸茶叶公司,作为与中小叶种红碎茶的拼配原料,1982年后云南省茶叶公司开展红碎自营出口业务,但每年仍有数百吨至数千吨,由上海和广州口岸公司经营出口。1979年凤庆茶厂生产的两批红碎茶调往广东口岸茶叶公司,被评为全国质量第一名,美国LIPTON公司以每吨2650美元高价买走;1980年调去原箱出口凤分022101-02唛茶,每吨售价3160美元和碎1号021001茶,每吨售价3270美元,均属当时国际市场高档茶的价格水平。


目前,滇红工夫除少量销国内大中城市外,主要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东欧各国,滇红CTC茶仍以英、美等国家为主。


滇红的由来及生产发展史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