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作者:茶眼看陕西 更新时间:2022-08-23 08:39 阅读:752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张骞墓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距城固县城十公里左右。如今高铁通达,西安到城固也就一小时路程。公元前189年,张骞奉命第一次出使西域,“凿空"了中原王朝和西域国家的联系。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传教士等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结合如今对中国茶文化历史的综合研究,丝绸之路也是丝茶之路,茶也是两汉时期连通西域的重要物资。张骞、班超、班固等丝路英雄的名字应该被铭记。历史上,陕西省西乡县镇巴县也是班超的封地。汉中产茶历史悠久,西乡、镇巴、城固三县都是重要的茶叶产区,所以,在你访茶“汉中仙毫”时,去城固张骞墓走一走,凭吊一下丝路英雄,追古抚今,可能会有一些感慨。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张骞墓位于汉中市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墓冢坐北向南,南北长35米,东西宽26.5米,高4.26米,呈覆斗形;冢顶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6.5米。现存附属文物包括汉代石虎1对,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立碑1通,清光绪碑2通,1938年西北联大立碑1通,古柏15株。整个墓地占地12亩,古柏阴翳,绿草葱翠,庄严肃穆,引人入胜。墓地门前有一对由座、杵、斗三部分组成的石造华表,用料考究,精雕细琢,八棱方斗,镂空镌花。墓地正面是阙式门楼,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重檐飞角,格局大方。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1938年8月24日,由西北联大、当地政府以及张氏后裔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前往墓地,开始发掘准备工作。发掘时张骞墓封土呈馒头状,坐落于一不规则长方形台地。墓周有10棵柏树,最大的一棵在墓西南侧,周长达1.9米,另有1棵冬青树。墓周树木均为乾隆、光绪两朝所植。墓南为一砖龛,为清朝乾隆时毕沅所建,其后有毕沅所立“博望侯张公骞墓”隶书碑,及光绪五年“汉博望侯墓碑记”、“张氏后裔碑”三通石碑。台地以外均为耕地,只有墓地西北角,有数座近代墓,地势较低。再外,则为村落。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张骞墓前出土的石兽呈青黑色,头、足、尾均残,做蹲伏状,颈部后仰,腰身前低后高成一斜线,臀部翘起,制作古朴,线条雄劲,形态生动石兽表面剥蚀严重,除左右两肋各有7根胁骨外,未见其他雕刻与字符。


如今墓园分为六大主题区,分别为张骞故里展厅、张骞文化林、张骞生平事迹展馆、张骞墓区、张骞事迹剪影长廊和张骞事迹油画展。景区在2014年成功申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张骞(?-前114年),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郎应募,第一次出使西域,其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期间两度被俘,被匈奴拘禁11年之久,虽未与大月氏达成夹击匈奴的协议,却亲历了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诸国,探索了中西各国的交通线。往返途中,张骞将西域的山川地理、风土民情记载下来,使汉朝廷第一次了解到西域的真实情况,司马迁把他此行称为“凿空”,梁启超赞其为“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陕西茶文旅十景之城固张骞墓


“凿空”一词记述张骞艰险的西域之行及其历史意义。凿空西域,远播大汉国威,造福后代中外百姓。张骞此行不仅代表汉王朝官方打通了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文明交流的通道,更促进了亚欧大陆不同文明在思想、技术、知识和制度方面的交流与融合,掀开了世界文明史崭新光辉的一页。他所开辟的这条古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丝绸之路”,如同一条流光溢彩的飘带穿越沙漠与戈壁、语言与文化、地域与种族的重重阻隔,打破了东西方千年以来的沉寂与隔膜,使交流互惠的春风盛行于关内塞外,“东西使臣,相望于道,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通过这条道路,东西方开始了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交流,东方人逐渐领略到西方别样的异彩,西方人通过细腻的丝绸、精美的瓷器触摸着东方的神秘与博大。同时此行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在人类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民族融合、睦邻友好的千古佳话,和平与友好的出使胜过千军万马的征战与厮杀。(整理:奚斌锋;资料图:网络。)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