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作者:赫赫有茗 更新时间:2022-08-17 06:49 阅读:648

我是赫赫有茗,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茶知识。


本文部分供稿:冬雪(评茶学员),在此感谢!


现在的流行音乐有各种金曲榜、排行榜,其实古代诗歌也有排行榜,只是被后人记住的永远是NO.1,那么霸占茶诗榜NO.1多年的是哪一首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七碗茶诗盖碗


是不是朗朗上口,很是熟悉?我想但凡喝过茶的,就没有不听过或见过这几句诗的。


他的热度如今依然不减。字画就不用说了,茶楼、茶具、茶包装、文创用品等等地方都会出现这几句茶诗的身影,就是用流行乐天王#周杰伦#昨天发布的单曲名“最伟大的作品”来称呼他也不为过。


这首茶诗名叫什么?作者是谁?


为何被称为茶诗界“最伟大的作品”?


茶诗的流量密码来自哪里?


今天我们来一一揭秘。


流量密码1:一个好名


这首茶诗的名字很多人其实已经猜到了,叫《七碗茶歌》。名字通俗易懂,大家一听就明白,就是喝了七碗茶后抒发每一碗的感受。


但其实他的原名有点长,放到现在白话文语境估计没几个人懂。原名叫《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什么破诗?名字怎么这么拗口?啥叫“走笔”?孟谏议是谁?我们最多读出来作者是感谢人家寄的新茶而写这首诗。


再对比流传至今的很多诗歌,比如《静夜诗》、《悯农》、《登高》、《无题》等等,哪一首名字是拗口难读的?


所以我们先不说作品好坏,你看一个作品要传播,名字一旦让人产生疑问,大家就不愿意将注意力放在上面了,这样流量肯定就大打折扣了。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所以后人把这首茶诗名字改成《七碗茶歌》绝对是明智之举!


还有一个例子特别典型。前段时间朋友圈看到一个家长发了一张照片,是关于孩子课外书上《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首诗名字变成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家长很是惊讶,以为诗歌改名了。这首诗确实是改名了,是我们当时编教材的人,将《赋得古原草送别》改成《草》了。


流量密码2:语言简练,内涵丰富


说完了名字,我们再来说内容,先把原文放上来: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一】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三】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你肯定要说,这首诗也不短啊!放到现在看确实不短,但如果和唐代的长诗比还是短的。而且语言还是通俗易懂的,你读一遍试试,是不是也能了解个大意。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将诗歌分成了三部分,下面我们先来讲讲第一部分。


【一】好友赠贡茶,卢仝细煮饮


柴门深掩,日上三竿时,有人小叩柴扉。快递到了。这一年是唐宪宗元和八年。时任常州刺史的孟简派人送来了“月团三百片”。至精至好,专程送来,殊为难得。


收快递的人叫卢仝,是唐代出了名的隐士和诗人,别名玉川子。根据《卢氏宗谱》所载,卢仝是初唐大诗人卢照邻的六世孙。虽是名门之后,但到了他这辈儿,着实混得很惨。一没田产,二没工作,三没收入,属于唐代的“三无人员”。隐居在少室山,寒屋陋室,四处漏风。生活全靠朋友的接济,大诗人韩愈就常取用自己的部分俸禄接济他。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宋 钱选《卢仝烹茶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唐代,阳羡茶和长兴顾渚紫笋茶都是贡茶。好友送来的“月团三百片”就是阳羡茶,所以极为难得。“月团”实际上是对团茶的文学描述,是像明月一般的圆形团茶。如此珍贵的“月团”,好友送来了三百片。一片唐代团茶大约是10克左右,三百片月团就相当于6斤左右。好友出手阔绰,实在是大手笔。隔着万水千山,见面实在不易,千里迢迢送茶,好友之间寄情于物


由于唐代物流的不发达,全靠人背马驮,民间能品饮到新茶就成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唐代饮茶,珍贵之处在于一个“新”字。卢仝在诗中形容自己收到的贡茶:“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春天来了,万物生发。因是贡茶,其他草木都躲着不敢先开花儿,生怕自己占了风头。皇家的霸道,民间的劳苦,贡茶的珍贵,写得精妙。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卢仝生火架鍑,慢火徐徐,鱼眼初沸。碗面浮起沫浡,白花凝于碗面,实在美不胜收。


接下来卢仝就要开始饮茶了。


【二】连喝七碗,飘飘欲仙


我们最为熟悉的好像也就第二部分,没事,其实诗歌的精华部分就像一首现代流行歌的主歌部分,会唱主歌也不错。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主歌的旋律、基调和耐听度决定了整首歌的流传度,诗歌也一样。那么第二部分这几句是什么基调?我们评茶班有一个学员解读的非常精彩,这里就分享她的。


一碗喉吻润


一是生理满足,第一碗茶下去口与喉都倍感滋润,口齿留香,回甘生津。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三是自我释怀,喝到第三碗的时候有了强烈的倾诉欲和表现欲 ,只想把文字五千卷的才华都展现出来,喝到第四碗的时候开始微微发汗,似乎平生遇到的所有不平之事全都散去,达到了一种自我释怀的境界。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四是精神升华,喝到第五、六碗的时候感到浑身体透,仿佛身体与灵魂都得到了重生,飘飘欲仙,可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第七碗吃不得了,只会觉得两腋生出习习清风,欲到蓬莱仙境了。饮茶至此,由生理层面升华到了精神层面,仿佛能与自然仙灵等通融了。


卢仝在唐代是第一位将饮茶的感受描述得如此细腻、浪漫的诗人,应该说前无古人。而因他喝茶时有“飘飘欲仙”之境,奠定了喝茶的最高境界——登仙的文化基调,所以被后人称为“茶仙”。


【三】同情茶农,挥写经典


卢仝连喝七碗,仿佛看到了堕在悬崖上辛苦采茶的茶农们。最好的茶树往往生长在“巅崖”之处,而达官贵人们为了能够品尝到名贵的茶品,亦或作为溜须拍马的物资,强迫茶农到这种危险的地方去采摘,无数人力物力因此而被消耗,这种疾苦,是统治者们不恤民情的体现,茶好喝,背后却是劳动人民的结晶。


他乘着清风,归去天庭,不为了享乐,而是去替百姓仗义执言,如此深情也只有身世坎坷的卢仝才会有。


所以卢仝灵感迸发,拿起笔墨,立刻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是谓“走笔”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明 宋克 草书唐人歌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流量秘密3: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可以说卢仝写完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就火了,以后的文人都拜倒在他七碗茶的浪漫、深情下,大家纷纷模仿、引用,入诗,入画。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他的作品中一再以这首诗为典,例如“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例如“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又如“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等。


元代耶律楚材说“卢仝七碗诗难得,念老三瓯梦亦赊”。


明代徐渭诗中言“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


而“卢仝烹茶”也成为历代画家的热门题材。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宋 刘松年《卢仝烹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如何成为流量密码?


明 仇英《卢仝烹茶图》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 藏


但是到如今还没有哪一首茶诗能够超越这首茶诗的境界。好作品一定会被模仿,有些就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而经典就是“经常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写在最后


这首《七碗茶诗》口口相传,被传颂了千年,影响了很多人,可以说是茶诗中“最伟大的作品”,更有作家说这首诗成就了中国茶。


你怎么看这首茶诗?欢迎留言分享~


好文推荐:


元稹真是渣男?这首茶诗告诉你何为阅尽千帆,钟情一人


《娇女诗》:一千多年前的女儿奴爸爸,有一对爱喝茶的女儿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