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文人的“宅文化”——案头清供之香(二)

作者:郁岫阁茶谈 更新时间:2022-08-14 19:37 阅读:335

在明清风俗画、宫廷画中,佛手和香橼是非常常见的室内陈设,可摆放条案上,可单独摆放香几上,可置于榻上小几,或直接摆在罗汉床一角,甚至床帐之中。在清供陈设和清供图中,放一两头佛手也是常见的做法,而佛手因为其音通福,还和石榴、寿桃一起组成“多子、多福、多寿”的三多图。


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王世襄之子王敦煌说,北京冬日摆佛手、香橼,往往只二者选一,并以佛手为上,“作为闻香用这两种果子均可,但是实际使用只选其一,很少有人同时使用的。其中佛手优于香橼,所以一般来讲有了佛手就不用再买香橼了”。不过这可能是晚近的讲究,大概怕两种香气混扰,早先似乎并无此说法。


聊一聊文人的“宅文化”——案头清供之香(二)


清代陈设里面有一种挑杆花篮,周身镂空,有孔可插鲜花假花,雍正还特别将其改造设计为可以薰冠的花篮,里边装的便是佛手、香橼。这在《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中可详见。


雍正九年六月初七日曾谕海望:“尔等照朕指示做一花篮,做紫檀边嵌雕象牙,中心花要透地,将花篮内提梁分为四瓣,做帽架。花篮内安铜烧珐琅胆,取出当器用,上安珐琅盖,盖上嵌眼插鲜花,又像盘子,盛得佛手、香橼,薰冠用。”养心殿东暖阁宝座前至今对称陈设的一对紫檀象牙镂空“灯”,孟晖女士认为很有可能就是此类盛香花篮。


与文震亨的文人情调不同,晚清宫廷里的闻果则又是另一番气派用法。《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慈禧太后寝殿中惯用的“鲜水果换缸”:“在太后的寝殿里摆着五、六个空缸,那不纯粹是摆设,是为了窖藏新鲜水果用的。太后的寝殿里不愿用各类的香薰,要用香果子的香味来薰殿,免得有不好的气味。除储秀宫外,体和殿也有水果缸。这些水果多半是南果子,如佛手、香橼、木瓜之类。”


宫里把闻果称之为“南果儿”,使用起来,动辄是数百上千,每月初二、十六用新果换旧果,称为“换缸”,换下来的果子还可以赏赐两宫女子。


汪曾祺在1982年所做的一篇小说《鉴赏家》,讲卖果子的叶三,“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犹提及从前这一风俗。南方有些地方至今还有摆设佛手的习惯,以及栽种佛手当做盆景观赏的。闽南台湾寺庙中,还有把佛手当做供果之一。


近几十年来,闻果在北方逐渐消退。现在的北京,已经看不到在冬天摆佛手的了。至于以往流行的冬日清供,则更少见,不过新年前栽水仙的习惯倒还普遍。


在植物果蔬中,香橼有着各种古典的版本。


  《红楼梦》第41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着外孙子板儿,拿着一个佛手,大姐儿抱着一个大柚子在玩,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要。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众人忙把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了大姐儿。板儿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香橼),便觉好玩,权当球踢着,也就不要佛手了。脂砚斋批语:“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佛手、香橼,寓意日后一段美满的姻缘。《儒林外史》里也可以见到香橼的影子,第53回中,“中间一张罗甸床,挂着大红绸帐子,床上被褥足有三尺多高,枕头边放着熏笼,床面前一架几十个香橼,结成一个流苏”——古人喜欢在淡淡的果香中,抱月而眠。


  古代的香橼、现代的香橼,谁比谁香馨?那晚,在一处园子里采摘一枚香橼。园子里,老桂馥郁,月华如水,香橼就氤氲在一片香气之中,静止得没有一丝动静。将摘下来的香橼带回家,似乎怎么也嗅不出儿时那熟悉的气息。


  香橼在灯光下默默泛着光,却是把一个季节,摆放在书案上。


聊一聊文人的“宅文化”——案头清供之香(二)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