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作者:山头古树茶——半文 更新时间:2022-08-13 13:51 阅读:853

讨论这个话题,很多茶友会觉得我在神化古树茶的品饮!


其实不然,古树茶的品鉴体验肯定是有差别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古树茶的价格。


当然,你也可以抛出那句佛系的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这是你的权利!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茶确实是没有上品的说法,所有“上品”的部份,都是人的“口”赋予的,所以真正有差别的地方,是在“口”,而非茶!


相比于咖啡和红酒品鉴体系的完整、专业,古树茶的品鉴显得江湖化!


大部分这方面的内容创作者,要么就是含糊其辞,说得不清不楚;要么以点盖面,不系统,乏善可陈;


所以这里申明,


1.比我擅长品鉴的人大有人在,如果有文章未到之处,可以直接指正;


2.就整个古树茶的品鉴体系来说,有一个正确的品鉴方向很重要,我也是参考了很多人品鉴文章才总结的,这篇文章,大方向上没有问题;


3.耐心点看完,这篇文章还是有点干货的;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二、古树茶的品鉴“三重境”


好的,闲话少叙,我们直入主题:古树茶品鉴的三重境。


第一重:浮于表面的品鉴;


《5分钟教会你古树茶的品鉴,彻底告别饮茶十年,依然小白的尴尬》这篇文章里,我将普洱茶的品鉴划分为几个板块,分别是:滋味、香气、触感、口腔体感、身体体感。还有两个系数“协调感”、“特征性”两个系数;


所谓浮于表面的品鉴,大多在滋味和香气上下功夫,古树茶的滋味篇,我在微头条上已经发过,大家可以去看看,香气在上一篇文章里也已经介绍过了;


身边有很多半瓶水的茶友,每每品鉴时,只会评价这款茶甜不甜、涩不涩、香不香,实际上,单一的滋味,都很难支撑高水平的品鉴;


对于这一重的茶友,我建议“透过口感喝汤感,抛开闻香喝汤香”,往茶汤更深层次的地方走:触感、口腔体感和身体体感上多去感受,你会打开关于品鉴的另一扇大门,获得不同的品饮体验!


ps:触感基本包括茶汤的汤感和水路的粗细;口腔体感:包括回甘、回甜、生津、清凉感;身体体感:发汗、通透、打嗝等等;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第二重:两个系数,四个维度;


喝茶喝到第二重境界,应该喝什么呢?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提了两个系数:协调感和特征性,这里作为补全。


个人总结了四个点:纯净度、协调度、持久度和框架。这是今天的重头戏,我将在下一段文章中为大家解读!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第三重:与大自然共鸣;


茶叶终究是用来愉悦感官的东西,很多时候喝着爽就行了,若能透过感官直抵内心最幽微处,产生与自然共鸣共情之感,当属可遇不可求之境了!庄子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么说看起来有点“玄”,给大家讲个我真实的感受,应该会更明朗一点: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如今的勐库邦马大雪山,几乎成了喜欢勐库茶茶人的“朝圣之地”了,事实上这是一件苦差事,来回20公里的脚程搭配蜿蜒的山路,酸爽度是不言而喻的。


2013年春,是我第一次入大雪山,全程下来,我已经精疲力竭,这时身边的一位大户赛的茶农兄弟问我,有非常顶级的好茶要不要去试试!


盛情难却,又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坐落在大雪山脚下,四周被原始森林包裹的几处农家,也就如今闻名遐迩的“大中山”。


我们抵达时,已经暮色沉沉了,在昏黄的灯光下喝到了当年的大中山古树,喝完一泡茶,困意全消,口腔两颊清凉无匹,身体仿佛苏醒于如画的清晨,通透而安静,眼睛被盎然绿色所填满,有清风拂面,每个毛孔都被微风唤醒。


我理解,这大约就是与大自然的共鸣吧。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三、这四个维度不懂,你永远都是小白!


纯净感:我常常形容一款茶的纯净感如同一个人的眼睛!


经常听到茶人评价一款茶:纯净感好,茶汤很纯净。纯净、干净、没有杂味、纯粹、茶汤脉络清晰、茶汤清新爽利,这大约是一个意思的。


必须要注意一点,纯净感和茶汤滋味单一不是一回事儿,正如同一个人的眼睛空灵和空洞肯定不是一回事儿;


表达纯净感似乎很难,我们从反面来说明,举几个“不纯净”的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糊口”:茶汤入喉之后,嘴巴内壁表面仿佛附着一层物质,注意,这个不是涩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糊口;


“麻口”:茶汤入喉之后,舌苔或者是舌头两侧发麻,当然如果一天连续品饮生茶超过5款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哈,


“闷感”、“陈味”、馊味、由工艺问题带来的酸味等等,都算是不纯净的感觉;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而个人理解的茶汤纯净感有两种: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天然的纯净感、爽朗感,没有一点杂质的感觉,入口就能体会到的;


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茶汤在嘴巴里表现刺激性太强,你很难捕捉到,但当茶汤咽下去后,从喉咙到口腔都有浓强的回甘、生津、甚至能持续很长时间,这样的爽朗感也能代表茶汤的纯净度很高;


举个例子大家就能理解了,


就如同孩子的眼睛表现出来的纯净感,和一双经历世事沧桑,依然温柔看待世界的眼睛表现出来的纯净感是不一样的!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协调度:是非常好理解的。


读初高中的时候,一个班上总有人会被老师教育“偏科”,比如数学学的奇好,但其他分数都不及格,这类同学大约是很难考第一名的;而能考第一名的,每一门考的都是拔尖的好,或许不是单门的最高分,但最后的综合分数是第一;


是的,协调度就是一款茶综合门类的评分,属于综合判断。


纵观现在跻身超一线名山的名山古树茶,都是“尖子生”;几乎一个评判维度都能拉满,某几个维度基本满分,各个维度之间搭配协调,“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比方冰岛老寨、老班章等;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比方我之前给大家说过冰岛的甜感:


冰岛五寨中每个山头,甜感又各有差别,比方南迫、地界的甜感,就是偏清甜,给人一种清新爽朗,如沐春风的感觉;冰岛老寨的甜则更细腻适中,不偏不倚,端庄典雅,有增之一分则甜腻,减之一分则淡薄的意味,所以冰岛老寨被称为皇后,也并非浪得虚名,而坝歪、糥伍的甜,则有些甜腻的意味了,是一种厚重的甜,有点吃肥肉之后腻腻的感觉;


举个“偏科”严重的山头:勐库的懂过、勐海的帕莎。


勐库的懂过,香气、汤感、茶气都是不错的,可惜涩感太强,水路粗糙,勐海的帕莎也有类似的情况;


一线名山的古树茶,可称之“优等生”,比较典型的就是“老曼峨”,就是苦味的释放过于强大,掩盖了茶汤中其他滋味的的释放,但我们仔细品饮,依然能感受到其浓强的回甘和生津、雄强的茶气以及汤香;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持久度:好的东西,大约都是相通的。


理解古树茶的持久度,我们可以想象一首好的乐曲,有没有一首曲子会时常或偶尔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仿佛有“云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持久度,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


一:及时持久度。


当时喝的茶汤,在彼时彼刻一定时间范围内,茶汤的感觉在口腔、喉咙乃至是身体的存留时间!这么解释感觉有点绕,但其实非常好理解,比方回甘、生津、汤香、韵味、体感之类的感觉,在身体里留存的时间;


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就如同上面所说,有没有一首曲子会时常或偶尔出现在你的脑海中,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好茶也会有这种感觉,对于爱茶之人,不夸张的说,有时候光是想到名字,就开始流口水了!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框架:我常常将一款好茶的框架比作一篇优秀的“文章”或一本优秀的古典小说。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乔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大致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苟能若是,斯可以言乐府矣。


一款好茶的框架也需满足这三个条件:“凤头”、“猪肚”、“豹尾”。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1、凤头,即如凤凰的头一样美丽、精彩,夺目,看一眼就能记住。


所以前段,古树茶第一口(或者前三口)很重要,我们能轻易的捕捉这款茶的特点。


我形容这时候是口腔从一个“荒芜”的状态,逐渐进入一个“苏醒”的状态,甚至是久旱逢甘霖的状态。


一方面口腔的敏感度是很高的,很容易捕捉茶汤中的细节,比如山韵、香气、苦、鲜爽等等、回甘生津;另外一方面,茶叶也从一个“安静”的状态,逐渐的被“唤醒”,滋味特点的释放也是一开多过一开,特点在这个时候是最鲜明的;


是不是凤头,前三泡一入腹,还有没有必要往下喝,心中就已经有谱了!


2、猪肚,即如猪的肚子一样饱满、圆实、有内容。


所以中断,喝古树茶的汤感。


这个时候,古树茶的叶底基本完全展开,水浸出物是最丰富的,最容易感受的是其汤感。是厚是薄,是灵动顺滑,还是呆板凝滞,是过喉成团,还是入口即散,都能明显的感受出来;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仍然要注意去感受其茶汤中香气的持久度、回甘生津的速度和持久度,以及喉咙中的韵味;


这一点在好的小说中亦可窥探,所谓草蛇灰线,伏延千里,正是如此;


3、豹尾,即如豹的尾巴一样有力。


怎样的茶汤才叫有力呢?


三个维度:耐泡度、汤感、韵味的持久度,尾水我基本上就是喝这三个点了。


耐泡度看茶汤汤感下滑的速度,是断崖式,还是平滑过度;茶汤里是否有东西,嘴巴、喉咙、身体是否有感觉?


如果喝不懂古树茶的这四个维度,那你永远都是新手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