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作者:第三方评茶 更新时间:2022-08-07 09:45 阅读:818

​太姥山北望雁荡山,西眺武夷山。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文人描述“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通俗地讲,就是既看大山又看大海,所以有“山海大观”之称。


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太姥”。在传说中,太姥娘娘的故事发生在尧的时代,她是个农家女子,因种蓝人称蓝姑。某看麻疹流行,蓝姑梦见一仙翁告诉她,去山中找一种山茶树,采叶煮水喝可治。蓝姑便去峰峦云雾间找到一种绿叶有白毫的山茶,采来煮水给患儿喝,果真有效。蓝姑教乡亲都这么做,患儿都好了。尧帝感其圣德,封其“太母”,乡民们则尊称她“太姥娘娘”。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尧的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先秦古籍中还没有“茶”字,只有“荼”字。荼是一种苦菜,也当“茶”字用。当真正的茶出现时,也称“苦荼”。茶最初是作为药用的,后才从药用过渡为茶饮。以此看,蓝姑采山茶治麻疹的故事发生在尧的时代,在时间上是可能的。


清初周亮工的《闽小记》就有绿雪芽茶的记载,民国卓剑舟《太姥山全志》考证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这“绿雪芽”是后人为商品白茶取的雅名,指的就是绿叶上有白毫的白茶。


在太姥山鸿雪洞旁,确有野生古茶树长在石缝中,树高6米多,人们都说这树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树。在这近旁还耸立着唐代建造的太姥娘娘塔,塔墓上有唐玄宗所赐“尧封太姥舍利塔”碑题。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中国征收茶税始于唐贞元九年(793年),可见茶在这时已销量不小。唐收茶税这年陆羽60岁,也在这时期陆羽写出了《茶经》。陆羽写道:“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今有学者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认为书中的“东”字该是“南”字之误,南三百里正是福鼎。


综合起来看,闽东人在茶饮盛行的唐代建一座太姥娘娘塔,并不偶然,也殊不简单!我不禁想,我们的前人已经把一位做好事的女子播扬敬仰到如此崇高的境界了,今天数不清的人游太姥山,有几人会感到历史岁月中真有这样一位女子呢?


相传蓝姑梦见仙翁指点,也不是无稽之谈,古时“仙”通“先”,“仙人”即“先人”,那些具有大智慧的先人被后人敬仰,被以神圣的感情赋予神话色彩,就成为“仙翁”。蓝姑为小孩治麻疹的方法来自有经验的前辈老人,这不真实吗?


蓝姑救治的是麻疹患儿,一代代人称她为“太母”,不对吗?为什么称蓝姑为“太姥娘娘”?你如果发现一个孩子喊一声“娘”还不够,要加倍地连声喊“娘!娘!”再听人们喊蓝姑为“太姥娘娘”,你就会感到那是多么深的情感!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在福建白茶产区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对白茶有“三年成药”一说,民间至今用陈年白茶清热降火、解毒退烧、治疗牙疼。一个世纪前,福建出洋打工的华人不少,白茶是他们云到异国带在身边的药,用来清热解毒和治水土不服。这么说似乎有点玄乎,这有用吗?然而当今美国、瑞典等国的科研陆续报告说,白茶能使人体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有消除自由基作用,有“三降三抗”(降血压、血脂、血糖,抗辐射、氧化、肿瘤)作用等等。


中国有泰山、黄山、嵩山、昆仑山、武当山.......那么多名山,有哪座山以人命名?闽东人以自己最雄伟的大山为太姥命名!真漂亮啊!真不简单啊!四千多年天昭昭路遥遥传承至今,我开始意识到,在这个生命力极强的民间传说中流淌着一个源远流长的茶叶起源的故事。


关于中国茶的起源,有人以神农为茶祖,理由是古人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传说,并说陆羽在《茶经》中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有人举清代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认为秦入蜀之前川人已经饮茶,并因秦统一才使茶饮逐渐传播到全国。此说认为茶起源于四川。也有人认为,西南是野生茶树原产地,云南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更有可能是茶的发源地。这些探究都为人们追寻中国茶从哪里来提供了智识和启示。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我看到,在中国医学史上,神农尝百草遇毒得荼而解的传说,是被看做一个发现草药医用价值的故事。神农还被传为农业的发明人。今日考古发现,中国发明农业至少在1.2万年前,比神农火帝早七千岁。然而中国远古药食同源,在这个意义上,古人把与植物相关的发明都归于神农,是可以理解的。神农的故事不是单纯的传说,已融入神话。“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是医药学上的发现与福州的融合。然而,发现野茶有解毒的药用价值,同人工栽培茶树发明茶饮,这是不同的概念。陆羽也是依据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茶经》中对上述两方面都讲到了,原话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这是说,茶发现于神农氏,到成为日常饮品,听说在鲁周公时期就有名气了。


东晋人常璩在《佛阳国志.巴志》中曾写道,周武王伐纣时,巴国就以茶和其他珍品贡献武王。此说与陆羽说的“闻于鲁周公”可互为呼应。上述这些我多是信其有的。只是中国不止西南有野生茶树,南方不少地方都有,如武夷山大红袍、福鼎大白茶等,都有高大的野生古茶树。种茶和茶饮是人的发明创造,有野生茶树的地方并非就有人栽培出茶。巴蜀与闽越等地的先民,或许各自培植发明了茶饮?或者,中国是否只有一个茶叶起源中心?肯定或否定,都还需要更深入的探寻。我感到福鼎白茶源远流长的历史,不能忽视。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中国茶已有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哪一种是最原始最早的茶?非绿非红,而是白茶。区别白茶或红茶、绿茶等,最关键的因素不在茶树本身,而是制作方法。如坦洋工夫是著名的红茶,20世纪50年代出口西方国家受阻,尚能出口苏联,到中苏关系紧张而贸易中断,坦洋工夫就由“红”改“绿”,且一改就改了40年。拥有悠久有历史的福鼎白茶,在晚清也曾“白”改“红”,如吴家大院就改做红茶白琳工夫。自古以来,白茶的制作特点是不炒不揉,靠生晒制成。最早的茶就是采来晒干当药用的。四千多年前,蓝姑教村民用山茶救治麻疹患儿,方圆民众皆采之晒干收藏,平日饮用也有清凉解毒之功。因众人效仿,野生有限,就播种于靠近村庄的近山,这就是人工栽培茶树的开端。从药用过渡到日常饮用,再到茶成为商品叫卖于市,才因制法不同分出绿茶、红茶等多品种。


茶到唐代吃法已颇复杂,制成茶团或茶饮,加葱、姜、橘皮、薄荷、枣等去煮,叫煮茶。在陆羽写出《茶经》之后,千年来茶有了更丰富的发展。有人描述宋代打破团茶、饼茶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展出散茶、末茶,我以为这是茶饮开始走向返璞归真。到元代普遍改为泡茶,元曲中有一个剧目就叫《玉壶春》,其中有一句台词:“清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烟酱醋茶。”可见茶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不能缺少的地位。但中国大部分地方很长时间都不知有白茶,在白茶的发源地闽东闽北一带,则由于白茶的制作特点保留了更多的药用价值而使白茶一直保存下来。迄今也有农民自制自饮的白茶俗称“白茶婆”。


再思福鼎白茶的传说,讲蓝姑受仙翁指点,就是说在蓝姑之前就有人知道山茶可清热解毒,把“仙翁”看作神农那样的先人也是对的呀!由于防治小儿麻疹传染病的机缘,蓝姑采山茶煎汤治疗的方式得以传播,并导致栽培从药用过渡到日常饮用,这是太姥娘娘时代的故事.....我们即使读遍《茶经》,也读不到这样一个关于茶起源的有生命有人物有高山流水的故事。我确实不能忽略。我相信商周之交四川就有茶饮。太姥娘娘的传说事迹发生在尧的时代,是更早的传奇。我以为晒干收藏之白茶是中国茶的祖先,四千多年前的蓝姑岂不是中国茶饮的创造人!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我为闽东人把自己最雄伟的大山给太姥娘娘命名而赞叹不已!把茶的药用引入民间生活最终成为茶饮,舍福鼎“蓝姑娘--太姥娘娘”,还能有谁!我期盼宁德福鼎人有一天在巨大的太姥娘娘雕像下庄严地刻上:人类的茶之母。


这已然是传承了四千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鼎有福,这就是福之鼎!


人类的茶之母---太姥娘娘


文章节选自《中国有个三都澳--王宏甲》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