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鬼读《茶经》之:人在草木间——“茶”字之辨

作者:老茶鬼 更新时间:2022-08-06 17:01 阅读:740

(茶),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


茶之得名,最早见于《尔雅》中的“槚”。号称辞书之祖的《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尔雅·卷九·释木第十四》:槚,苦荼。晋人郭璞在《尔雅注》中,对“槚”字进一步解释道,“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这应是早期对茶树形态、茶叶采制及饮用的最可靠记载。


据考证,在唐代之前,并无“茶”字,多以“荼”或“茗”呼之。东汉时期许慎《说文解字》并未收录“茶”字,而只有“荼”字——荼,苦荼也,从艸余声。宋朝徐炫注曰“此即今之茶字”。


老茶鬼读《茶经》之:人在草木间——“茶”字之辨


《世说新语》有两处提到饮“荼”。其一,“王濛好饮荼,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其二,“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荼?为茗?”这两处描述,都明确指向作为待客之礼的“荼”的功用。


《世说新语》作者为南朝(宋)的刘义庆。主要记载东汉后期至晋宋年间一些名士的言行、轶闻等,可见这一时期饮茶习俗已在上层社会日渐流传开来。《晋书·桓温传》也有提及,“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荼字原指一种苦菜或茅草的白花。《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的“荼”即指苦菜。从“荼”到“茶”,茶应为前者减去一横画之后的“俗字”写法。


清人吴昌硕的名帖《角荼轩》,有意将“茶”写作“荼”。落款如此解释道,“茶字不见许书,唐人于頔茶山诗刻石,茶字五见皆作荼。缶又记。”


老茶鬼读《茶经》之:人在草木间——“茶”字之辨


于頔(?-818)系唐宪宗时宰相,与陆羽(733 -804)为同代人。可见直到唐中期,“荼”与“茶”还存在混用现象。吴昌硕的戏墨,正是对这一典故的致敬。


陆羽撰写《茶经》,从字形到读音规范了“茶”的称谓——人在草木间,一个形音义兼具的“茶”,从此自立于天地!


文:老茶鬼(茶界独立评论员)2020.5.20


老茶鬼读《茶经》之:人在草木间——“茶”字之辨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