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的陆羽信息有假的么?

作者:仁易普洱茶 更新时间:2022-07-26 12:39 阅读:610

大家好,我是仁易普洱茶,一个可以让大家明明白白喝茶,喝到标准普洱茶的自媒体,今天来聊聊《茶文化绝密档案:“陆羽鉴水”,毁茶论,煎茶水记的真相》的第二点内容,《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记载的陆羽信息有假么?


在上一篇《解读张又新《煎茶水记》之“陆羽鉴水”的真实性》中,介绍了张又新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翻译注释了张又新对“陆羽鉴水”事件的想法以及真实性,如果说陆羽鉴水技术是真的,那么这三本书的记录可能是真的,只是在表述中有出入。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的陆羽信息有假的么?


《封氏闻见记》记录的是整个场景,陆羽写了《茶经》,在文中说是《茶论》,在《茶经》中介绍了茶具的二十四种用途,而《封氏闻见记》说的是“二十四事”,为什么呢?因为,二十四器需要有具体的用法,在演示的时候,需要一一说明它们的制作方法和用途,所以《封氏闻见记》称之为,“二十四事”而非《茶经》的“二十四器”。《封氏闻见记》介绍的场景还介绍了李季卿对陆羽的整体评价,并说明陆羽后来写《毁茶论》的原因,因为李季卿给了陆羽三十文,而且还叫“煎茶博士”,在唐代的媒体圈广为流传,陆羽羞愧,于是写了《毁茶论》。


《新唐书》中的内容综合了《封氏闻见记》,《煎茶水记》,《陆羽自传》的内容,给我的感觉是东拼西凑,感觉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只是笼统说明,其中也提到了《毁茶论》,还有李季卿邀请陆羽给钱的真事,但是新唐书不是唐代写的,因此可能是陆羽的事迹流传到了宋朝,从而广为流传的结果。


《煎茶水记》介绍了李季卿邀请陆羽演绎茶道内容的场景,那为什么没有写陆羽的毁茶论与李季卿对陆羽的评价呢?如果重新读一遍《煎茶水记》,我们会发现,张又新是与李德垂会面后,阅览一些杂记中看到的,通过一篇《煮茶记》,在这篇文章中记录了“陆羽鉴水”的神奇事件。


《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的陆羽信息有假的么?


陆羽从小是在“楚界”长大的,张又新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楚僧”这里得到的《煮茶记》,原文中间有一小段小插曲是这样描写的,“元和九年春,予初成名,与同年生期于荐福寺。余与李德垂先至,憩西厢玄鉴室,会适有楚僧至,置囊有数编书。余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一题云《煮茶记》......”。大概的意思是,张又新本人在“元和九年”,小有成就,那一年去“荐福寺”会见朋友,我与李德垂先到,在西厢玄鉴室休息,正好(碰巧)有楚僧来招待我们,袋子里装了很多书籍,张又新随意抽出一本,文字介绍很详尽,但都是杂记,最后提到了一篇《煮茶记》。但有趣的是,没有提到陆羽写《毁茶论》与给钱的事,与《新唐书》,《封氏闻见记》有出入,这是为什么呢?


陆羽是“楚人”,碰到的是楚僧,这才有了“会适有楚僧”的感慨,或许是缘分的关系,张又新遇到了楚僧,一般佛教的书籍大多是说美好的事,不写差的,从《煮茶记》本身来说,应该是关于茶的内容,所以没有把不好的内容写在文章,这是合理的。


《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的陆羽信息有假的么?


综上所述,《封氏闻见记》,《新唐书》,《煎茶水记》可能性很大。那么怎么理解呢?我们把这三篇文章连起来,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陆羽写了一本《茶经》,说明了茶的效果,配套器具以及使用方法,大家觉得很时尚,于是喜欢的人都收藏了这套工具,其中有一个叫“常伯熊”的人,用陆羽的理论,将茶广为流传,于是茶道流行了起来,贵族皇室开始了饮茶之风,当“李季卿”听说常伯熊很擅长茶的时候,随之邀请他来演示茶道,于是常伯熊身穿,黄衫、戴乌纱帽,手执茶器,开始一一介绍茶与茶的周边,到了江南,当听说陆羽也擅长茶的时候,李季卿也随之邀请了陆羽,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教授的方法与常伯熊类似。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这在当时的媒体广为流传,陆羽羞愧,于是写了《毁茶论》的内容。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