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凤庆县茶区浅谈茶叶产业全局发展问题》

作者:茶人沐凡 更新时间:2022-07-25 14:22 阅读:845

现在的临沧市地区,明清时期大致属于顺宁府管辖,其治所在顺宁县,也就是今天的凤庆县。这也就是说,在顺宁府存在的 1913 年以前,凤庆曾经是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于凤庆的具体地理位置,则是处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的西北部,其东与大理州巍山县、南涧县相连,南与云县毗邻,西与永德县交界,北与保山市昌宁县接壤。全县下辖13个乡镇,189个村(居)委会,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最高海拔3098米,最低海拔919米。茶叶与核桃是如今凤庆县的名优特产,也是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据有关数据统计,凤庆全县有8万多户农户近38万人口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等相关工作。


《从凤庆县茶区浅谈茶叶产业全局发展问题》


对于凤庆的茶,明代《滇略》、《徐霞客游记》,清代《滇南新语》、《滇行日录》、《滇海虞衡志》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的《顺宁府志》,民国的《顺宁县志》,都有记载和高度评价。但那时的茶叶产品,均为如今我们所说的晒青毛茶,而且多为自产自用的小农经济生产格局。据记载,那时每年清明节前后,大理、下关、丽江等地的茶商就会进驻顺宁采购毛茶。几十匹骡马为一队的数十队马帮,来往于顺宁和下关之间,为各地茶商运输茶叶,形成一年一度的“春茶会”。 而这无疑带动了凤庆当地茶叶产业的整体发展,据如今凤庆县官方数据统计,全县茶园面积共有30万亩,并且全县所下辖的13个乡镇均有野生茶树和栽培古茶园分布,而且成林成片,随处可见,是整个临沧市茶树资源保存最多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根据凤庆县古茶树资源调查资料记载, 全县古茶树面积3733.34 公倾, 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2106.67 公倾, 株数126600株;栽培型古茶树群落206.67 公倾, 株数26630株;民国以前人工栽培的古茶园1420.00公倾, 株数有2105000株,年产量大约有4256吨,占全县茶叶生产总量的23.51%,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一株栽培型古茶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粗最古老栽培古茶树,据专家推算约有3200年历史,被称为世界“茶王之母”,其具体位置处于凤庆县的小湾镇香竹箐村。


看到这些数据,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凤庆县茶叶资源的丰富性,但是如今一说起凤庆,假如对云南茶叶情况稍有耳闻的人,一定会知道这里的滇红茶很出名,而如果在云南呆的时间久远一点的话,平常里与朋友之间聊天喝茶,说不定就会喝到某款滇红茶品。因为相对于喝普洱茶来说,滇红茶对茶客的门槛不是很高。


首先,它没有太多的山头之说,这样则使茶客不需要一上来就需要了解产茶区,以防上当受骗。其次,滇红茶的行业成型历史比普洱茶早,而且生产方面上也是国营企业的滇红集团为主导,比起普洱茶行业的那种每个山头村寨的小作坊式生产,无疑要显得正规的多,而且产业链上下游也比较成熟,然后,红茶相对于普洱茶来说,其适口性会比较更好一些,毕竟谁不爱喝点香香甜甜的红茶呢?


《从凤庆县茶区浅谈茶叶产业全局发展问题》


所以,这些方方面面上的因素综合起来,最终呈现到每个茶客面前的是,每个人都能在不同的价格区间能找到自己觉得喝着还可以的红茶,但是红茶又因为历史与习惯方面上的因素限制,在国内受众群体远远不如喝绿茶的人多,因此为滇红茶而买单的大多是外国人,这一点,翻看滇红茶的历史档案记载,就多有明证,并且滇红茶最初的创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出口国外获得外汇收入。不过随着国际茶叶行业价格内卷,近些年滇红茶的外汇收入已没有往年那么高,尤其是印度和斯里兰卡这两个国家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茶叶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他们的政府很早就一直很重视茶叶的发展, 所以起步比滇红茶早, 因此相对来说,他们的行业管理显得更为健全, 市场规范更为发达一点, 而这些都是我们目前不可比的优势, 导致滇红茶出口销售竞争形势严峻。


此外,就国内市场竞争而言, 滇红茶还面临着人工成本高, 运输成本大的两大主要压力。因为凤庆县是个典型的山区, 出门就是山, 茶园基本都是建在陡峭不平的山坡上, 无法像印度与斯里兰卡那样实现大规模化的机械种植和采摘, 所以茶叶的采摘过程必须全靠人力手工完成, 并且采摘下树的鲜叶入厂加工, 还要经过崎岖山道和乡间小路的搬运, 耗费人力太多, 据相关数据统计,就算是采茶能手, 日均也只能完成50公斤左右的鲜叶采摘,而按照每4公斤鲜叶制成1公斤干茶的比例来换算,才只能制出12.5公斤的干茶出来,而如果换到印度与斯里兰卡那样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的话,同样面积的茶园,其采摘与运输花费的成本远低于滇红茶的制作,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敢有底气去打价格战。


当然,茶叶毕竟不能完全按照工业品的思维来考虑,因为茶叶的根本属性还是农产品,而农产品与工业品本质上的区别就是,农产品本身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中,但工业品一经生产出来,就已基本定型,大家可能对这两者的区别有些不太理解,那我用茶叶举例来说明这两者区别有多大。比如说,前几年,国内互联网上一直流行一个说法,叫“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其意思是,作为茶叶发源国的中国,有着数万家茶企,但这些茶企所出口的茶叶总量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英国的立顿。


于是乎,便经常有人用以茶包流行世界的立顿,和强调茶叶工艺、文化的中国茶企进行对比。进而推算出立顿把农产品标准化做得多么好,而中国茶叶目前大多都是区域经济,比较封闭,并且整个茶叶制作过程也没有大规模机械化,所以导致市场竞争力很差,从而得出标准化产品打穿一切的结论。怎么说呢?这里面的所说的一些事实是正确的,但下的结论有点问题,甚至是不看现实情况就武断的那种。


这里我们首先要承认立顿确实做得很好,立顿也确实很强。但立顿依靠的商业逻辑,并不仅仅是完全的标准化和工业化,而是产品定位,营销,以及渠道等综合手段与方式。可以这样说,他把茶叶当商品来售卖,有很多地方做得比我们中国大多数茶企很好。如果我们去研究立顿的发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在立顿出现之前,英国每一磅茶,价格是不低于3先令的。大家对这个价格可能还不清楚,那我按当时的汇率换算一下。


首先,立顿茶叶成立于1890年,而在1717年,牛顿就将黄金价格定为每金衡盎司(纯度为0.9)3英镑17先令10便士。这个价格一直延续到1931年,而 现在1盎司黄金约为1200美元,所以用黄金为标准物换算,当时的3英镑17先令10便士=现在的1200美元。简单一点来看:19世纪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今天人民币标注的金价大概是330元/克,也就是说,1英镑相当于2400多元人民币,而1英镑等于20先令,因此1先令等于120元人民币,而1磅茶叶等于0.907斤,也就是453.5克,综合结论,在当时,453.5克茶叶的价格不低于360元。有人看到这里,肯定觉得这似乎也不怎么贵啊,但是,大家要注意,我这里没有把通货膨胀算进去的,否则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价格真心不便宜,不过想一想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英国的茶叶都靠进口,在很早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年代,茶叶跟奢饰品是直接划上等号的存在。


因此,我们从这里看得出来,这对于当时的大众而言,想喝一杯下午茶依然是个奢侈的活动。于是在当年,想尽各种办法压缩了茶叶成本的立顿公司,以每磅茶叶一先令六分的超低价,毫不意外地迅速抢占了市场。并且同时,立顿为了让所有消费者都能喝到一样的茶,还别出心裁地将不同的茶叶拼配在一起,装成茶包,成为一种你怎么喝都没区别的稳定口味茶叶,一方面是降低整体茶叶成本,而另一方面,又不像其他商店按克售卖,这样与其他茶叶同行相比,立顿从一开始就新立了赛道,给茶叶的售卖换了一个新概念思路,同时立顿还将红茶做成一磅和半磅的固定重量,并预先做好独立包装,将“立顿”的名字写在包装上,大量堆放在店铺中。这样来店里的消费者无需等待,拿上茶叶就能买单;而且店员无需称重包装,只需快速结账。既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也节约了店铺的人工成本,简直一举多得。


大家如今看立顿的这些商业操作,是不是觉得很熟悉,但是在当年,这个可算是划时代的销售方式与思路,可以这样说,我们如果只把茶叶当成一个商品来看待的话,立顿茶叶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性价比选择,并且立顿茶叶至今也还是很多中国茶企所学习研究的对象。但在某种客观意义上来说,立顿其实从来没有暴揍国内茶企,因为双方从一开始走的根本就不是一条路,毕竟袋泡茶和原叶茶本身属于两类产品,其面对的客户也不同,正如同如今爱喝奶茶的人群很少会去喝传统茶饮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总结立顿茶叶的发展思路,并与他在中国茶叶市场的最终表现来看,可以这样说,立顿的标准化从始至终也并没有征服中国市场,甚至恰恰相反,立顿越是标准化,越是影响小。而这,一方面不仅和中国消费者长久所培养的喝茶习惯有关,另一方面还和茶叶本身的农产品属性有关。做为茶企,立顿成功的把茶叶从农产品当成工业品售卖,并且做的很好,很彻底,但这样也把茶叶做的很死板,抹杀了茶叶后续的变化空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注意到茶叶真正的价值核心在于多变化性。


虽然每个人对于喝茶,不一定都会去了解当下我们所喝的茶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会有哪些相关的历史与故事,但是我们对于喝茶的体验其实都是相同的,而这种相同的体验都是来源于当下杯中的茶叶变化,从叶片的卷缩到张开,从浓烈到清淡,茶叶的味道,香气在一一释放出来,你会发现茶叶是在不断变化的,尤其每当我们喝到一些品质还不错的茶叶时,就越能感受的到茶叶的变化韵味,这种韵味并不是简简单单口感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一种随茶叶的变化而感知我们自己生命的变化。这种感觉用中国人传统茶道的说法就是“一息尚存”,其意思是茶叶自采摘下来就与茶树母体分离,然后再经历一系列的制作工艺后,不断的失水,最终以干燥萎缩的方式被保存于各种茶叶包装中,这时它还保留着生命的精华,等待着我们用热水再次叫醒它,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泡茶时第一次注水的过程被叫做醒茶。而一般品质越好的茶,在醒茶时我们就会发现茶叶表面是很灵动的,有种鲜活感,就像一个生命重新生长出来一样。这种感觉很奇妙,也是我们中国人喝茶的一种独有的浪漫,但若细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是源自于我们过去几千年农业社会文明的一种文化沉淀,虽说如今我们已经步入了工业社会,但茶叶产业至今还保留着农业社会的精神面貌,这一点,其实你若去茶山会更有感触。


那么,现在还是让我们的眼光再回到凤庆,我们继续说一下滇红茶,并以滇红茶的产业上下游为例来分析下如今茶叶产业的全局面貌。近些年的滇红茶,在茶叶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是很好,甚至还出现了不少负面新闻,类似于加糖、染色、以次充好等传言时有发生。不过茶叶市场一直都是如此混乱,哪个茶类都不能幸免,毕竟这里面有很多的利益之争,想必每个爱喝茶的中国人也早已习惯,但我近些天细心研究了下滇红茶的现状资料,以及结合自己曾经亲身去凤庆呆了一段时间的经历,我才发现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比如说,前文我列举了凤庆县的茶叶资源数据,说实话,这个数据让人有些震惊,因为实在太多了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后来我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在家里算了一个账:一个普通喝茶客,每天一泡茶,因为云南大叶种茶的优势在于耐泡,所以一天8克茶放进杯中,足够喝一天,如果天天喝茶的话,一年365天,能喝掉2920克,但我们为了方便计算,算它3公斤。而凤庆县的茶叶年平均产量在3万吨,这也就是说,一个凤庆县的茶叶产量需要有一千万喝茶客才能刚好消耗。虽说凤庆县的茶叶大部分都是做了滇红茶,而且滇红茶每年直接与间接出口3500吨左右茶叶到国外,但是现实很显然,那些剩余的茶叶存量在国内市场并没能完好消耗,这一点从滇红集团之前关于构建国内红茶销售渠道但不怎么顺利的消息中,我们可以推测出来其国内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虽然那些剩下的茶叶最终的归宿是在哪里,我也不清楚,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的茶叶已经资源过剩了。


不过,资源过剩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资源,这一点从现实中很多粗制滥造的茶叶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或许有人认为这些茶叶都是用不好的茶叶毛料所制,比如说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台地茶”,但是我在凤庆碰到过很多所谓的“古茶树”,但是用了很糟糕的工艺来制作,让人喝了感受很不好,让人为此挺惋惜的,但我又碰到了很多所谓的“台地茶”毛料,用了比较成熟的工艺制作,结果喝起来刷新了我的认知,打破了我心中的一些偏见,所以事后想起来,我觉得相比起普洱茶行业那种过于讲究原料的重要性以及纯粹性,凤庆的滇红对于茶叶的做法,显然要更为成熟一些,理性一些。不过滇红茶在某些方面上还没能做得很好,比如说,从茶园管理上开始,如果我们一味地种植茶树,然后施肥除草打药,尽可能的追求亩产量的话,这样的茶叶制做出来还是有所缺陷的,不仅茶叶的内含物质较少而且还导致茶青价格也卖不上去,就比如说凤庆当地的茶青价格一直都很低,听说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50块一公斤鲜叶,而最低的时候是5块钱,甚至更低一些都会卖,导致出现“茶贱伤农”,并且这种现象还时常发生,但如果我们按茶叶的品种特性,有意识的去维护适合它生长的生态环境的话,然后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并且不刻意追求茶叶的产量,只用保证它正常产出的话,你就会发现这种茶叶做出来就很好喝。当然,关于茶园管理上还有很多方面可以细说的,不过因为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暂且不一一说明,等后续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单独拿出来细说的。


而除了茶园管理之外,还有茶园采摘方式,采多少?采哪里?都是很有讲究的,因为这些方面会影响最后茶叶做出来的口感,以及茶树本身的健康状态,操作得不好,茶树还没有产出几年,要么就被弄的品质下降,要么就被弄死,这样的事情在现实中也是时有发生的。比如说各个茶区的“茶王树”,经常因人类的利益活动而死亡。此外,采摘过后就是初制,茶叶工艺的重要性不需要我多说,不过虽然很多人提倡机械化制茶,因为那样容易省时省力,大大节省了成本支出,但是同时你会发现,机械化制出来的茶,始终没有人工做出来的茶那样有鲜活感,因为机械的程序是固定的,但茶叶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人工能随着茶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其初制的方式与方法,这样才能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来。


所以综上所述,大家别看都是一些繁琐的小细节,但最终呈现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决定一款茶是否为好茶,从来都不是因为其好在哪一处,而是方方面面都是做得好,这种好,会让每一个品饮者能心中感受到的,因为它是很简洁的,直白的表现在你口中,能让你不需要任何文字故事的修饰来表达它的好,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叶在市场上会有不同的价格存在的根本原因,而且越是好茶就越贵还越稀少。这个并不是仅仅因为茶商待价而沽,而是从茶叶的产业链源头上就已经决定了我们想做出一款好茶,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易的事情。


茶叶,从一片树叶开始,再变成茶叶的形态被端到茶杯当中,这其中要经历多少过程环节,需要经过多少人的手中流转,细品这个过程,就很不易,然后这些过程还得做到很好,才能最终成就一杯好茶, 因此,在本篇文章最后,我要感谢每一位在现实中一直默默无闻制茶人,并谨以此文致敬即将为2022年春茶而奋斗的所有茶叶从业者,是你们带给我们每一位茶友一杯好茶,你们永远是中国茶叶产业的基石!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再次见证中国茶叶产业辉煌起来!


《从凤庆县茶区浅谈茶叶产业全局发展问题》


沐凡,写于2022.3.14晚


全文完,如果觉得笔者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分享给其他朋友吧,多谢阅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