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作者:昆明万融科技有限公司 更新时间:2022-07-22 01:00 阅读:454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贡茶,是中国历代各地方政府进贡给皇室的产品。历经了千年发展,不少曾经的贡茶产区依然茶事繁荣,但俗话说:“绿叶不忘根的情”那些曾经鼎盛一时的贡茶园,如今它们过得还好吗?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据《世界茶乡,普洱茶都》记载,神农氏在普洱困鹿山发现、训化了野茶。据载神农氏在山野采药时,尝到一种有毒的草后,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于是背靠大树作休息时,一阵清风吹过,大树上的绿叶飘落下来。


神农把这种绿叶带回家仔细观察试用后,发现了它的饮用和药用价值,并在困鹿山上进行种植,于是留下了大片大片的古茶园。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据考证:困鹿皇家古茶园被清政府定为皇家御用茶园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即清雍正七年公元一七二九年)。当年,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精选当年最好的春芽女儿茶,精制成团条砖和茶膏,仅贡朝廷,云南产的普洱茶在一夜之间就成了进贡朝廷茶产品中的新宠。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当时,每到春天,官府都派兵上山监督春茶采摘、生产。把所有制好的紧压茶全部运抵京城,进贡朝廷,普通百姓根本喝不到这里上好的春茶,困鹿山大片古茶园就成了皇家御用茶园。


关于困鹿古茶历史上一直是秘而不宣的,只是因当初云南生产贡茶很少,根本满足不了皇宫贵族的需要,更进不了寻常百姓家庭。每年到春茶采摘时,都是官府派兵镇守监制,极其保密,自然不见诸于史籍。因此,这神秘的古茶园也给世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古茶园中的过渡型古茶大、中、小叶种相混而生,香型独特,在云南三大茶区中独有此茶能称得一个"雅"字,茶香清雅、高锐、持久,韵长。


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无愧皇家茶园称号而问鼎普洱茶界。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景迈山古茶园位于云南澜沧县,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总面积2.8万亩,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明代起,景迈山所产的茶叶便是皇室贡品。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景迈普洱茶兰香十分明显,甚至仅嗅茶饼就能闻到十分明显的香味,并且极为耐泡,杯底留香极甚,所以极受茶虫们的欢迎。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位于象明乡的曼松皇家古茶园共有3片:曼松的王子山、背阴山,还有一处是靠近曼腊的一个傣族寨子茶园,据说明代时,地方官员到京城上贡,选遍六大莽山各寨之茶,最后发现曼松茶色香味俱全,且用开水冲泡后在水中“亭亭玉立、站立不倒”,于是便使驮马送到朝中。明宪宗皇帝品过此茶赞不绝口,当即确定该茶为朝廷专用“贡茶”。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到了清朝,曼松贡茶步入辉煌。每年二月,茶叶萌芽时,曼松头人受命采办贡茶。采办期间,所有商人不得入山,自此,曼松茶园正式成为“皇家茶园”。朝廷要求“年解贡茶100担”,各路官员垂涎,命共出300担。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清末,倚邦战火连连,加上这样的负荷超载,曼松茶农只能把大多数茶树砍掉、烧掉,就此逃难,再也没有回曼松。曾经的曼松皇家贡茶园逐渐衰落,据当地人说,曼松超过一百年的古茶树不超过70棵,产量极少。解放后,政府组织在曼松茶区栽种了1万多亩的曼松茶,渐渐的,曼松茶区才重新繁荣起来。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曼松普洱茶的特点是甜,似蜂蜜一般,很润,入口的口感极佳,但是茶气又很足,茶友形容说,只要喝上一点点,身上就开始发暖出汗。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新抚镇原来是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茶叶。而这里也产贡茶,起先称作米地茶,后因皇帝着迷,所以更名为迷帝茶。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迷帝古茶园位于界牌村米地,共300亩,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皇家古茶园”。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皇帝赐旨“瑞贡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贡,直到咸丰年间因战乱衰败。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迷帝古茶园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佘三处。最老的茶园在米地,海拔1300米,有500年左右的古茶园300余亩,破木有30亩,会佘有50亩。解放后,历经大跃进、文革、95年大力发展烤烟等运动与事情,古茶树砍了三四回,从清朝算起已经被砍了四五回。


  围绕古茶园,周边开始种植茶树。据说迷帝普洱茶苦味明显,但是先苦后甘、清冽爽口,茶香又带有少许兰香,令人着迷。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早在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有记载杭州天竺寺和灵隐寺产茶,到了宋代,共有三款茶(上天竺香林洞产的香林茶、宝云洞产的宝云茶和下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被列为贡品。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茶列为了贡茶,年年入京,据说乾隆皇帝更钦点杭州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株茶树为“御茶”。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龙井村座落在杭州市正西南方向,在狮子山东麓、龙井山西麓之间,闻名遐迩的九溪十八涧穿村而过,紧依午潮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井御茶园里面一圈石雕围栏栅里就是十八株茶树了。


因年年采摘,茎粗枝壮,半球形的茶树每株约占地三、五个平米,阵列成一块不足一亩大小的茶园。临路一面石栏上镶有“十八棵”命名石刻。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巡视,曾四次到老龙井村。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公元1762,农历),第三次大驾光临,览景品茗,顿感一股太和之气回荡胸中,乘兴赋诗《坐龙井上烹茶偶感》,“龙井新茶龙井泉”,大夸色香味形俱佳,钦定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并亲手采摘嫩芽,经制作带回京城。自此茶因龙井得名,声誉远播,名冠天下。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雅安地处中国和世界最宜绿茶生长的神奇的北纬30度地带,优越的降雨、日照、多雾等气候和酸性肥沃土壤、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环境优越等自然条件,造就了千年传颂的“蒙顶山茶”。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前50年),邑人(严道县,今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今皇茶园)驯化了七株野生茶树,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历史先河。吴理真成为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人工种茶第一人,被尊称为“植茶始祖”。


  皇茶园座落在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因周围峰形似莲花, 皇茶园正落于莲花心而成"风水宝地"。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汉代蒙茶祖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仙雾绕山巅,灵泉煮碧尖。紫砂盈玉露,馨逸润心田。"胡秉言的一首《神仙》也是对此茶的描写。


  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考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茶园以石栏围绕,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每年都会在此园当中选摘360叶为正叶,专供祭祀太庙所用。大家看这些仙茶枝干粗壮,翠绿葱茏,生机盎然,也颇有几分仙气。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据历史记载,每年的采摘仪式颇为隆重,选良辰吉日由12名僧人净身沐浴后,身着黄袍走进皇茶园,小心翼翼地将其最嫩的茶叶采下,将其烘干,放入一个高四寸二分、宽四寸的银瓶里,由僧人祈福念经,再由得力干将护送到京师。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北苑之名始于五代。据记载,五代闽国时有个种茶富户叫张延晖,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悉数献给闽王,闽王列其为皇家御茶园,因为此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其所产的茶,被称为北苑茶或建州(今福建)茶。


  宋代是北苑贡茶为鼎盛的时期,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赵汝砺著《北苑别录》时记载,北苑官焙共有茶园四十六所,占地三十余里。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为了取悦上层,负责御茶园的官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命令茶农开创了批批精制绝伦的贡茶,其中尤以龙凤团茶最具代表性,宋代欧阳修曾在《归田录》中记载:“其品精绝,谓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更有龙团胜雪——取茶芽中最嫩的一芽做成团茶,其奢靡程度可见一斑。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后因战事,北苑御茶园逐渐衰落。解放后,政府派出专业团队考察北苑御茶园遗址,找到凿字岩摩崖石刻(上刻北苑茶园纪事文,推算为宋仁宗赵祯庆历八年[1048年]之作)和不少作坊遗址。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武夷山御茶园位于福建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溪畔,是元、明两代官府督制贡茶的地方。武夷茶的入贡,虽然始于宋代,但御茶园的设立却是在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


  据说御茶园刚刚建立时,盛极一时。园内还有一个“喊山台”,每年惊蛰时节,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拈香跪拜,宣读祭文,然后隶卒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了!”每年如此,才能开山采茶。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不过由于皇室需求量过大,至元末时,武夷御茶园的贡茶量已从最开始的每年三百六十斤增到每年九百九十斤,给茶农们带去了极大的负担,因为交不出这么多的的茶叶,甚至有携妻儿家属逃离避难的茶农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官府下令停办,这个运作了二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御茶园宣告终止,直到清初,武夷山御茶园才又重新恢复运作。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大唐贡茶院始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的场所。


  相传,大唐贡茶院盛时期时,顾渚山谷制茶工匠多达六千余人,采茶工近三万人,需要劳累整整一个月才能满足皇家制定的茶叶进贡数量。由于顾渚紫笋品质异佳,深得唐代上层社会的喜爱,白居易曾经受邀参加顾渚山境会庭举办的茶会,结果因为坠马损腰不能赴宴,还曾作诗一首表达自己内心的惋惜。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顾渚紫笋自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直到明朝洪武八年罢贡,整整持续了600余年。明末清初时,顾渚紫笋渐渐消失,顾渚山区的茶园大批荒落,20世纪70年代末,在政府努力下才又恢复顾渚紫笋的技艺。


细数那些仍「活在世上」的贡茶园


  顾渚贡茶院虽为废圮,但院址遗迹依然可辨,政府在此基础上建设出大唐贡茶院遗址,作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大唐贡茶院的建筑风格以唐代为主,除了优美的风景之外,院内还有各类展览,解读着唐代茶文化与贡茶的历史。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