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咖啡能够大行其道,而中国的茶却不行?

作者:南唐拾茶 更新时间:2022-07-20 23:48 阅读:641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此问题的回答: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糖。美式虽然也有不少拥趸,但是加糖加奶的咖啡才是主流。而如果茶也加糖加奶,茶一样可以风靡全世界。(这点解释了茶饮店满大街普及的原因)


鉴于我自己不常用知乎,所以就没有去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上与我此前写过的那篇《七万中国茶厂不敌一个立顿》有差不多的含义。


无论是在科技领域,还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农业文明总是敌不过工业文明的。


为什么咖啡能够大行其道,而中国的茶却不行?


茶业,在清末以前,也曾风光无两、风靡世界,势头并不比今天的咖啡差。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商贾满于关隘,而茶船遍于江河。”


色汝楫《南中纪闻》云:藏人“俗贵茶,中国携茶与之,即以金赠,虽一手掌茶,可博金一握”。


明代前期茶叶贸易实施官统制,官卖官销,垄断经营茶,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


明朝中后期因朝廷经济能力衰退而大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营运。


从明代正统至清代前期又形成一个茶叶经济兴起的高峰期。


清嘉庆《崇安县志》载:“武夷以茶名天下,自宋始,其时利犹未溥也,今则利源半归茶市。茶市之盛,星渚为最。”


“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夷茗甲于海内矣。”


清代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时期,又是中国传统茶业经济中心地位逐步丧失的阶段。


清代初期,武夷茶市“在下梅附近各县所产茶,均集中于此。竹筏三百国内,转运不绝”。其贩茶的商人,据衷斡《茶市杂咏》所记,武夷“茶业均系西客经营。由江西转河南运销关外。西客者,山西商人也。每家资本约二三十万至百万。货物往返,络绎不绝”。


从18 世纪到鸦片战争前夕,是华茶出口贸易的发展期,茶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茶叶输入欧美国家,使中国外贸有较大顺差。


鸦片战争后至19 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华茶出口贸易的繁荣时期,国门洞开,列强入侵,刺激了茶业经济的畸形发展,华茶一度独步国际茶市。


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出口之数逐步减少,继之“销路实有江河日下之势”,陷入不可收拾之险境,这是华茶出口贸易的衰落时期。


华茶从繁荣到衰落,帝国主义的扼杀是罪魁祸首,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是内在的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近代茶业终于走到了尽头。


为什么咖啡能够大行其道,而中国的茶却不行?


茶,是好茶。


茶业,却是一个谜。


数据显示,2016年星巴克在全球连锁咖啡市场中,份额超过了40%,这也就意味着星巴克在咖啡消费市场上拥有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定价权和掌控权,但从茶行业来看,立顿享有国际红茶定价的强大的话语权,国内市场中仍有“七万家茶企不敌一家立顿”之说。


虽然表面上看来,各种茶饮在街市风靡,貌似“茶界星巴克”已经诞生,事实上,目前茶饮品牌还正处于卖饮料阶段,并不是星巴克这种家和工作之间的“第三空间”。


之前我在《如何让年轻人爱上茶?全世界只有立顿和星巴克探索到了出路》和《茶界新经济模式:网红茶饮的未来,让年轻人像喝咖啡一样喝茶?》中两文谈此问题。


茶和咖啡同属世界比较流行的两种饮品,中国茶未来的市场结构和咖啡在世界版图上的市场结构有相似之处。


从咖啡文化上看,咖啡之中有像星巴克一样强调便利性、口感均衡的“快餐文化”,但是这并不代表咖啡文化的全部,咖啡文化中真正的核心是精品咖啡,讲究咖啡豆的品种、产地(庄园)、烘焙方式等,这一部分文化才是真正支撑咖啡文化的价值所在。


中国茶文化如同精品咖啡文化一样,中国茶文化也强调品种、产地、制作工艺,有足够强大的“硬实力”。


为什么咖啡能够大行其道,而中国的茶却不行?


艺术化与商品化的矛盾是一个客观存在。


就茶叶而言,我们无论是在品种的培育方面,还是加工方面,还是饮用方面,都达到了艺术化的境界。陆羽的《茶经》登峰造极,但只适合士大夫的艺术化享受,并不适应大市场和大流通。


市场很庞大,也很活跃,但瓜分蛋糕很艰难,不仅缺把刀,还缺盘子。


和星巴克比肩,更多的是要比拼“艺术化和商品化”共存。


路还很长,因为目前中国的茶还处于从0~1的突破阶段,还谈不上从1~A的复制。


欢迎关注【武夷岩茶课堂】——


常说茶文,同讲盏史;偶看山水,也聊国风;


引经据典,多为原创;时有编整,雷同属巧。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