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作者:宝福林茶业 更新时间:2022-07-20 15:32 阅读:384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昨天随手写的《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上)》,后台得到不少朋友的互动和支持,表示感谢。


朋友们提供了不少说法,有认同广州胃寒不合适的,有认为绿茶不利于周转的,有觉得绿茶过于清淡的,有认为绿茶利润太低的,也有觉得南方绿茶品位不高的。看来真的是评论区藏龙卧虎,大家说得都很有见地。


我综合大家的说法,也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首先是历史习惯说,广州号称千年商都,自汉朝时期已经对外贸易,茶叶和丝绸、陶瓷一起,在宋代成为富国强兵的重要战略和贸易物资,向北方换取战马,中亚、南亚从海路到广州中转,用中亚的乳香、龙涎香、琥珀,东南亚的胡椒、丁香、豆蔻等,与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互为交易。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风貌图,其中挂风帆的为远航商船


在古代航海贸易是非常依赖洋流和季候风的,一般来说每年来到广州的船舶都是5-7月乘南风而来,在广州停泊三个月左右筹办货物,9-11月乘北风离开。丝绸、陶瓷都是可以放的,茶叶在古代不好存放,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其中一条《通商法》,就是针对茶叶的,原因是王安石在浙江任小吏时,发现国家专控茶叶获利的同时,需要承担因为贮存、中转造成大量腐烂的损失。王安石的变法只是将这个损失转嫁到商人头上,希望以商人高效率的运转减少损失的发生,但在北宋茶叶为大团,干燥度不足、工艺没有进步,效果是不大的。真正改变茶叶命运的是蔡襄,他研发出小团茶,因为体积小,容易干燥,使得可贮存时间延长。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现代复古制作的宋代小龙凤团茶,易于存放


南宋时期,广州作为当时三大对外贸易输出口之一(杭州、泉州、广州),虽然不是主要的茶叶口岸,但交易量也是非常大的。大量的茶叶由广州输出,新鲜的“蒸青”想都不用想,只能是可以耐存放的团茶,也就是类似于我们现代人看到的茶饼、茶砖。这个习惯延续下来,到现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第二是口感说,我说广州人不喝绿茶,是指广义性的,不是指所有人,因为新广州人现在数量上已经远超老广,我小时候广州400万人口,现在1800万。所以如果我认知上出现跟不上的地方,还请谅解。


老广这些年基本是接受口感比较浓的茶,一个是受潮汕人影响、一个是受朋友圈的影响。潮汕人功夫茶天下闻名,最早在茶叶市场经营的人里面,十有八九是潮汕人,然后才是福建人,珠三角广府人。潮汕人以凤凰单枞独步天下、福建人带来的品种很多:铁观音、乌龙、大红袍、白茶、金骏眉、台湾茶,除了近几年复兴的白茶之外,口感都不能以清淡为卖点。


香港人在九十年代搞起了普洱茶,为香港人打理的自然是珠三角的广府人,天价普洱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但在里面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老广自己。此外,广东广府地区本地也还有英德红茶等,虽然影响力有限,但在本土还是有一定市场的。这么多口感稍重的茶占据市场空间,口感清淡的绿茶所占份额小,也是正常现象。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砖茶在古代是边销茶,是为了便于存放而研制的,发酵后不易坏,可不是为了提高风味


您到广州所有的茶叶店铺,老板都会热情招呼你,为您泡上一道茶,买不买没关系,进门就是朋友,这是广东基本的为商待客之道。但你应该发觉,几乎所有老板给您泡的茶,都不会清淡。一则,在广东如果泡茶清淡,会被嗤笑待客不周,广州有俗语“淡过猫尿”,就是形容茶水过于清淡的,所以茶老板们宁可多放几克茶叶,也不愿意客人有这份感觉。那么长期下来,大家的口味就越来越重了。大家在这世上都是俗人,实在很难去品味绿茶那份清纯了。


第三是胃寒说,广州人包括几乎所有广府人,整天挂在嘴边的就是“湿热”、“湿滞”、“热气”;广州人有全国著名的“凉茶”,凉茶是干什么用的?清热和祛湿用的。自古以来岭南为湿热瘴气之地,寒字不太挨边,所以我一直认为广州人胃寒不喝绿茶是不靠谱的。菊花在广州流行了几十年,要说寒,绿茶还比不上,但是有一点不能忽略:喝菊花茶的诉求是明确的,就是为了降火清热;而绿茶的寒,没人当它是药,既然不是药,那么一听寒的肯定不是好东西,这是心理暗示起到了一定作用。


广州人不喝绿茶是真的吗?(中)


菊花只是代茶的一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


今天就唠叨那么几句,不是钓鱼,是琢磨着说不完,明天继续胡说八道好了。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