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作者:观茶岛 更新时间:2022-07-18 06:05 阅读:557

有人怕冷,有人怕热。


事实上,热比冷难对付。


比如在冬天,人冷时,大不了多穿一些衣服,或者穿上棉袄,或者多盖几床被子。可在夏天里,人热时呢,你少穿衣服不行,不穿衣服更不行,总之,穿不穿都热,都不舒服。


当然,如今的时代好了,有电风扇,空调扇,空调等来降温或者生风。


不过,在古代那可就难受多了!在那时候,人们就只能靠扇子来生风或解热了。


在扇子上,古人喜欢题字,或者作画。尤其是诗,历朝历代几乎都有。


说起与古人消暑神器——扇子——相关的诗,在很多人脑海里排名前三的一定有“轻罗小扇扑流萤”这句吧。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即使这首诗的全名叫作《秋夕》(作者是唐代的杜牧),妥妥的跟夏天没有半毛钱关系啊!


不过也许“秋老虎”一说从古代就有了呢?


算了,此处不做发散,还是言归正传。


《秋夕》全诗是这样写的: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看完全诗,或许以前只知道最著名一句的你,是否看出了一点端倪?


没错,单从“冷画屏”和“凉如水”这样的字眼,就可看出作者笔下的女主角其实并不是滤镜下的元气美少女,而是散发着一种凄凉而阴郁的气质。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秋夕》绘画作品


除了显性的提示词之外,


这首诗传递出的“内涵冷”,


其实是在“轻罗小扇”这四个字。


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


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班婕妤是西汉时期汉成帝的爱妃,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因其美貌和文采深受皇帝的喜爱和专宠。相传汉成帝曾命人制作大的轿撵,使班婕妤能与其同车出行,但班婕妤却恪守妇德拒绝了,太后听闻也对她在妇德、妇容、妇才等方面如此高的修养赞叹不已。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班婕妤小像。诗题: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但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便利用“巫盎”案陷害班婕妤,使其受到冷落,于是班婕妤想远离是非,便自请去深宫侍奉王太后孤独至老。在深宫中的班婕妤顾影自怜,自知已是“秋天的扇子”,于是便作了《团扇诗》,又称《怨歌行》的诗篇: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荷花团扇


借团扇自喻遭遇不幸时的悲愁情绪,感伤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坎坷。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如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王建的《宫中调笑》: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电视剧《红楼梦》 林黛玉执扇剧照


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相比较公子和小姐都可使用的折扇,团扇好像真的是女子的“特权”。


这个现象,其实是有古代女性审美特质(此特质被男性的审美来规定)来决定的。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三寸金莲”在那时候被认为是美的、必要的,日常手执团扇,也被认为是一个良家女子应有的“配置”。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电影《青蛇》中,化身良家小姐的青蛇和白蛇,手持团扇,笑语嫣然


团扇可以说自汉代开始兴起。


汉代以前的社会并没有十分的注重“男尊女卑”的社会关系,而到了汉代儒家学说的兴起,使得当时的社会十分讲究伦理道德,女子必须遵守“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伦理纲常,这成为评判行为正确与否的价值标准。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刘雯手执团扇,身着白色大裙摆礼服


所以在古人的眼中,女子就应该在家中织布缝衣、相夫教子,不应在外抛头露面。


这样的封建社会对女性行为和身心的束缚形成了中国古代女性含蓄、矜持、委婉的性格特征,也造成了古代男性的审美更倾向于女子柔弱、顺从、温柔的美。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现代插画 《旧时光美人》


这种追求也使得团扇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用具发挥了其自身的价值,不仅作为装饰用物,也常常作为吸引男子青睐的佳品。婉约的面容下,欲说还休,借由团扇的“遮”将含蓄与娇羞诠释的淋漓尽致,由此古代女子“以扇遮面”的潮流一发不可收拾。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而为了美观,扇子上一般都会有题诗作画。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第一次出现于三国。据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名士杨修,为曹操画扇,不小心掉了一个墨点,就顺势画成一只苍蝇,可见,至少在魏晋就有扇上作画了。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这样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引领和追捧,宋人尤甚。宋徽宗赵佶就是积极倡导团扇画的一位帝王。


因当朝崇尚“小景”之美,而团扇正好可以满足宋代文人对“小中见大,咫尺即千里”的审美追求,因而扇面绘画在两宋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时天下画家名手纷纷研习笔墨,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艺术景象,正式开启了团扇扇面绘画从“书画之于扇面”发展到“扇面之于书画”的演变过程。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宋徽宗 赵佶


北宋李成、郭忠恕、许道宁、郭熙、赵令穰,南宋马和之、朱锐、苏汉臣、刘宗古、刘松年、马远、夏圭、马麟、林椿、吴炳、李嵩等都擅画扇画。


宋代扇画作品数量众多,技艺精湛,传世精品数量也相当惊人。《宣和画谱》记载南宋花鸟画团扇的艺术特点画作品就有两千件以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人画册》,在收录的100幅宋人作品中,就有67幅以团扇为形制;上海博物馆藏《两宋画册》有45幅团扇作品;《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两宋卷中也收录有43幅之多。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扇面画《枇杷山鸟图》,北宋,赵佶,绢本,墨笔


北宋·赵佶《枇杷山鸟图》,绢本,墨笔。长22.6厘米,宽24.5厘米。款押“天下一人”,钤“御书”朱文葫芦形印。裱边题签:宋宣和枇杷山鸟。鉴藏印钤“宣统御览之宝”,中缝钤“八征耄念之宝”和“太上皇帝之宝”朱文印各一方。对开有乾隆御题诗“结实圆而椭,枇杷因以名。徒传象厥体,奚必问其声。鸟自话形稳,蝶还翻影轻。宣和工位置,何事失东京。”图中枇杷果实累累,枝叶繁盛。一山雀栖于枝上,翘首回望翩翩凤蝶,神情生动。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扇面画《疏柳寒鸦图》,南宋,梁楷,绢本,设色


南宋·梁楷《疏柳寒鸦图》,绢本,设色。长26.4厘米,宽24.2厘米。款识“梁楷”。图绘枯柳疏枝,两只乌鸦栖息于树干上,一只低头啄食,一只仰望高空,与远处的飞鸦呼应成趣。另有一只飞临树干,几枝败柳将冬季萧瑟的气氛巧妙地烘托出来。四只寒鸦形神各异。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扇面画《葡萄草虫图》,南宋,林椿,绢本,设色


南宋·林椿《葡萄草虫图》,绢本,设色。长26.5厘米,宽27.8厘米。款识“林椿”。图绘葡萄累累垂挂,蜻蜒、螳螂、蝈蝈伏于藤蔓绿叶间。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扇面画《松溪泛月图》,南宋·夏圭,绢本,设色


南宋·夏圭《松溪泛月图》,绢本,设色。长24.7厘米,宽25.2厘米。款识“夏圭”,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一印。近景几株松树,渔翁泛舟江上,明月高悬,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简洁的用笔,渲染出深远的意境。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扇面画《柳溪归牧图》,南宋·佚名,绢本,淡设色


南宋·佚名《柳溪归牧图》,绢本,淡设色。长23.4厘米,宽24厘米。无款。曾经明人项元汴、清人耿昭忠、庞元济等人收藏。图画一母牛呼犊过溪时的情景,牧童骑着母牛趟过舂溪,牛犊迟迟不敢下水,站在溪边抖蹄鸣叫,有小写意的风格。


就这样,在文人笔下,团扇化身诗与画,流转到女子手中,又变为给美貌和气质锦上添花的日常小物。


山川迭秀,雪雾烟云。


美人迟暮,诗画流传。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现代彩色圆珠笔绘就的团扇(局部)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现代彩色圆珠笔绘就的团扇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现代彩色圆珠笔绘就的团扇


别以为“轻罗小扇扑流萤”很唯美,实则也蛮凄惨的……


现代彩色圆珠笔绘就的团扇(局部)


更多精彩,请关注“遇见诗书画”(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