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茶的历史传说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2-07 21:48 阅读:600

绿茶分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及晒青绿茶四大种类。


炒青绿茶指的是采用滚筒或锅炒的方法杀青、干燥的绿茶,其外形紧结、色泽绿润、香气高鲜、茶汤颜色绿眀,滋味浓而爽口。炒青绿茶是绿茶中产量最庞大的,还能够细分为长炒青、圆炒青、扁炒青等。代表性名茶如:婺绿、平水珠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六安瓜片、松萝茶、信阳毛尖等。


烘青绿茶指的是在干燥工艺中,用烘笼或烘干机烘干的绿茶,其外形完整、色泽深绿油润、香气清高、茶汤颜色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其中名品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敬亭绿雪、天山绿茶、江山绿牡丹、峨眉毛峰、南糯白毫等。


蒸青绿茶是中国绿茶最早的制法,利用热蒸汽来对鲜叶进行杀青,再经揉捻、干燥。蒸青绿茶外形紧细呈针状,色泽鲜绿或深绿油润有光,茶汤颜色澄清,呈浅黄绿色,有清香,滋味醇或略涩。目前国内蒸青绿茶生产量较少,主要品类有恩施玉露,中国煎茶及其台湾一些茶区产品等。晒青绿茶就是用日光进行干燥的绿茶,其外形粗大,色泽深绿尚油润,香气高,茶汤颜色黄绿明亮,滋味浓尚醇,收敛性强,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有少量生产,其中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最好,称为“滇青”,不过大都被用作紧压茶的原料了。


蒙顶茶的历史传说


蒙顶茶文化特征


雅州旧八景有句日:“蒙顶仙山石芽茶。”有一幅清朝《蒙山全景图》真迹的图题赫然4个大字:“蒙顶仙茶”。图顶部有文日:“贡茶园甘露井甘露石室俱在绝顶五峰之心。”神圣仙气乃蒙顶茶文化之首要特征。


蒙顶茶文化标志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出自元代文人李德载《赠茶肆》(中吕·喜春来)曲:“蒙山顶上春来早,扬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而今,这两句诗已成了蒙顶茶文化的标志:在馆名雅致的茶馆,常见“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楹联;关于蒙茶仙姑与茶祖吴理真的民间传说故事好多,以他们茶缘姻缘为主题的作品相继问世;还有部分高雅的茶艺表演。


蒙顶茶茶艺文化


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相传,“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艺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步传入民间。创下融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为一体的茶技——蒙顶派“龙行十八式”。佛教文化和茶文化的水乳交融,更奠定了蒙山作为世界茶文化圣山的至尊地位。


蒙顶茶创始传说


当地有关蒙顶茶创始的传说:“昔普惠大师生于西汉,姓吴氏,挂锡蒙顶之上清峰中,凿井一口,植茶数株,此旧碑图经所载,为蒙山茶之始矣。清雍正《四川通志》也记载了这一传说:“名山县蒙山上清峰甘露井侧产茶,叶厚而圆,色紫赤,味略苦。春末夏初始发,苔藓庇之,阴云覆焉。相传甘露大师自岭表携灵茗播五顶。


蒙顶茶民间传说


相传,很古的那时,青衣江有条仙鱼,历经千年修炼,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几颗茶籽,这里正巧碰见一个采花的青年,名叫吴理真,两人一见钟情。鱼仙掏出茶籽,赠送给吴理真,订了终身,相约在来年茶籽发芽时,鱼仙就前来和理真成亲。


鱼仙走后,吴理真就将茶籽种在蒙山顶上。第二年春天,茶籽发芽了,鱼仙出现了,两人成亲之后,相亲相爱,共同劳作,培育茶苗。鱼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纱抛向空中,顿时白雾弥漫,笼罩了蒙山顶,滋润着茶苗,茶树越长越旺。鱼仙生下一儿一女,每年采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满。


但好景不久,鱼仙偷离水晶宫,私与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发现了。河神下令鱼仙立即回宫。天命难违,无奈何,鱼仙只得忍痛离去。临走前,嘱咐儿女要帮父亲培植好满山茶树,并把那块能变云化雾的白纱留下,让它永远笼罩蒙山,滋润茶树。吴理真一生种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鱼仙,最终投入古井而逝。后来有个皇帝,因吴理真种茶有功,追封他为“甘露普慧妙济禅师”。


蒙顶茶因而世代相传,朝朝进贡。贡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专人去扬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净身焚香,午夜驾小船至江心,用锡壶沉入江底,灌满江水,快马送到京城,煮沸冲沏那宝贵的蒙顶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随后与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更多绿茶的茶叶百科,欢迎访问普茶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