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手工银壶匠人苏海青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1-20 06:00 阅读:769

初识


初见他,是通过一位老友介绍。他了解到我们寻找手工匠人的初衷后推荐了苏海青师傅,他什么也不肯说,执意要带我们去看看。


初见


还未到门口时器物与器物间的敲打声已经在耳边响起。从大门看进去一个消瘦的老人家拿着一把,已经成型的半成品银壶。皱着眉头来回打量壶嘴的位置,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摸头苦恼,嘴里不知道在嘟囔些什么实在不忍打扰。


几分钟过去,他未察觉已在门口多时的我们。也许是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看到了门口的我们,便招呼到家喝茶。


通过这次简单的聊天,我对这位固执有趣的老人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匠人之路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打制手工银器的手工世家,祖辈都是银匠,一出生就伴随着敲打银器的叮咚声长大。


海青师傅说:按理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本应该比其他师傅起步早,其实并没有。父亲很早就远走和很多手艺人一起到青海、西藏、贵州等地学习打制民族器具。


那个时候,匠人几乎没有出路,父亲选择留下在外地做生意。常年不回家,母亲便不让我碰这些工具,她希望我好好读书,连画画也不让,更别说打制银壶。当时爷爷、叔伯们都是在一间小屋里打制,出来时房间也都会上锁。


后来是因为放学常去村里其他伙伴家玩耍,有机会同其他小伙伴一起学习打制。师傅看我很是喜欢且很认真,就说服了母亲。我这才有了机会,走上匠人这条路。


独具匠心


也许是这条路来之不易,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格外珍惜。


说起关于大师称号或者非遗传承人,他摇摇脑袋说到,说实话不想要是不可能的。但这个东西不能强求,而且确实还小的时候一心只想打壶,也没有心思再去上学,我们这一辈的没有几个是有学历的,不像现在年轻一辈,读完书再来学几年,就可以成大师。


时代是这样,我们改变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专注的把自己能做的事做好,每一把壶都用心去打,在传承老祖宗的文化的同时学习现在年轻人创造力。


其实,现在这一代人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你看我们以前打一辈子壶,最愁的就是卖不出去。现在好了,他们用互联网把银壶卖到全国各地,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我们这些传统手艺,很多做日本银壶的同行都来看我们的“一张打”。


这天,我们聊了很多,我对眼前这位老人家有着发自内心的敬佩。


他和其他常见的匠人不同的是,他对银壶品质的追求、对时代变迁的接纳、手艺人的执着。他说作为一个手艺人首先是守好本分,专注的去做好,再在作品中投入自己的心血和精神,至于是不是大师,让品质和消费者说话。“知世故而不事故”这大概就是对苏海青师傅最好的形容词。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