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的演变唐宋明清之窥见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1-14 11:10 阅读:963

茶文化的历史悠久,经历过唐、宋、明、清四代更是将茶文化带入各个领域之中。虽然中国历代的茶书裡并无「茶席」这个词语,但茶席的观念依然存在,而茶书里对于茶具组合、品茶环景等的描述。也为现代茶席设计艺术提供了参考。每一的时期的茶席设计有着一些独特的元素,这些都可以从当时的茶画窥探出一二。


《宫乐图》-唐代宫廷的茶席


(唐代·宫乐图)


出自晚唐时期的《宫乐图》描绘了宫廷女子煎茶品茶,奏乐欢宴的情境,从画作可见,众位女子围坐一张大型方桌,方桌中央放置了一只大茶釜,各人面前则放了一只茶碗。有一位女子手拿长柄茶勺将茶汤分入各人的茶碗里。


什么是煎茶法?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代以前都属于一种粗放式煮茶法,将茶叶加入水中烹煮而饮。到晚唐时期盛行煎茶法,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有着对煎茶法详细的记载。茶叶方面,主要使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整个过程首先要在大锅里煮水,等水中「鱼目」冒出,便是「一沸」,在这个时候需要加点盐调味;待锅中的水达到「涌泉连珠」的程度就是二沸,这时候先舀出一勺水,用特制的竹子在锅里一搅,然后再把茶末倒进水涡里;至三沸时,水完全沸腾,茶沫飞溅,这时把第二沸时舀出来的水倒进去,这样便完成了整个煎茶过程。


唐代的茶釜


虽然在《宫乐图》中未能看见备茶、炙茶、碾茶、煎水、投茶、煮茶等过程,但仍重现了当时人们饮用茶汤的景况,以及茶釜、碗型茶盏等特色茶具。当中最能显示唐代煎茶法特色的茶具,非茶釜莫属。


茶釜是茶事中烧水用的锅、壶。当时的人习惯把茶饼磨末并放入茶釜中煎煮,所以釜是当时的一种重要茶具。由当时出自长沙窑的绿釉茶釜中可见,茶釜一般为敛口,束颈,鼓腹,圜底,下承三足,口沿立两耳。形状与鼎相似,但比较简约和精巧。


(唐代·长沙窑绿釉茶釜)


《进茶图》-宋代契丹统治下的茶席


(张世古墓壁画《进茶图》)


张世古墓壁画《进茶图》就画下契丹统治下北方地区的点茶技艺与品茶情境,展现宋代茶席的风貌。在这幅壁画里,三人中间的桌上摆放了盏托、茶盏等茶具,左面的侍童正执扇煮水;中间一人端着茶盘,盘中有茶二盏,似准备奉茶至主人。


宋代茶技艺-点茶法


宋代的点茶步骤大致分六步:一、炙茶;二、碾茶;三、罗茶;四、候汤;五、熁盏;六、调膏、点汤和击拂。前面茶叶的准备基本上与唐代的煎茶法雷同,都是把茶叶研磨成末,而两者的差别在于煮茶的投茶次序。唐代的煎茶法是将茶末放到沸水里煮;宋代的点茶法则是在茶末置入后,注入少量沸水,用茶筅加以搅动,使茶末和沸水呈现出膏状。然后一边向盏中的茶末点汤,一边用茶筅击拂,而这个步骤就如日本调制抹茶十分相似的。


宋朝的点茶是中国末茶茶艺最辉煌的时期,但随着明朝提倡散茶,点茶法也就越来越小众,以至于后来失传。


茶筅与建盏


在点茶法的过程中,茶筅是重要的茶具之一。由一截竹筒经精细切割制成,形状与竹刷相似,用以在点茶过程中搅拌茶汤,使茶末和水均匀混合,并产生一层泡沫。而日本茶道中的茶筅就是源自这种工具再加以改进,可见中国传统茶艺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宋代茶筅示意图)


从壁画中我们可以见到茶盏的踪迹,而宋代的特色茶具中也不能不提到建盏。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宋代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建窑主要烧造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的建盏分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比较常见。容量方面,大部分以中、小居多,以方便斗茶时掌握茶汤份量。


(宋代建窑银油滴天目建盏)


《问话宫事图》-着重意境的明代茶席


(明·陈洪绶《问话宫事图》)


明代陈洪绶的作品《问话宫事图》清楚描绘了当时品茶时的茶席摆设。画中两人的茶桌上放置了紫砂茶壶、茶杯、储水瓮、茶盒、花瓶等。在简洁的摆设上显示出有别于唐宋两代的茶席特色。


品茶也要品意境


茶文化流传至明代,饮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唐、宋以末茶法煮茶转溣茶法,即是利用散茶冲泡。因此,茶席与茶具也有相对的变化。加上经历元代异族统治后,明代的茶人都希望可以重振宋代的生活艺术,这也让他们更注重品茗的气氛与意境。


那明代茶人所强调的「意境」到底是什么?明代书法家罗廪就在《茶解·品》描写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品茶环境:「山堂夜坐,手烹香茗,至水火相战,俨听松涛,倾泻人瓯,云光缥渺,一般幽趣,故难与俗人言。」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茶人品茗,除了自身的身心状态,也品饮的环境、视觉和听觉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吵杂,多数邻近大自然的环境。


紫砂壶的出现


在《问话宫事图》中,我们可以看见紫砂茶壶的踪影,这代表着末茶法渐渐式微,茶釜、茶筅等茶具也从明代茶席上退下来。随之而茶壶、盖碗等用于溣茶法的泡茶器具开始独领风骚,在明、清、以至现代茶席均为不可少缺的主角,而当中以紫砂制作的茶壶更是古今中外都备受追捧的茶器。


紫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但制作紫砂壶的始祖则源自明代,而第一把出现的紫砂壶就是供春壶。供春壶以模仿树瘤的形状为壶型,壶身纹理古绉,深得造物神韵。时至今日,供春壶也是各大紫砂匠人仿製或者基于这个壶型进行创作的对象。


(供春壶)


《烹茶洗砚图》-「清供」为主题的清代茶席


(清·钱慧安《烹茶洗砚图》)


明代以后,清代人对茶文化艺术的追求提到更高的位置,对环境与氛围的要求也更高。而清代茶画中也不乏以「清供」为题材,茶器成为清供的对象,茶席也成为清代茶人审美的地方。清代画家钱慧安的作品《烹茶洗砚图》就描绘了一位文士在山涧边品茶时的情况:在松树之下,文士斜倚榻上;在他旁边的桌上放了一壶一杯,也有花瓶、书函、古玩等的清供;不远处有一童子正在用紫砂壶煮水。


什么是清供?


所谓的「清供」,是指放置在桌上的观赏摆设,包括盆景、鲜花、工艺品、古玩等。当茶器与适当的清供拼凑起来,便成为具有清代悠閒、典雅的茶席艺术,也借各种植物表现出人对天和大自然的尊敬与崇拜。


从明代开始,茶席就与大自然、花草植物离不开关系。无论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清供,花草树木总是佔有一席之位。在《烹茶洗砚图》中,我们可以看见当时的茶人文人是如何利用大自然表达生活艺术之美,从而培养出对风雅文化的品味。


溣茶法的延伸:潮汕功夫茶


清代延续并发展溣茶法的泡茶方式,在潮汕地区渐渐形成功夫茶。为了控制茶汤的质素,功夫茶的茶具一般比较小巧,易于控制。茶具的组合普遍为一壶配二到四个茶杯,以沸腾的水冲泡茶叶。一般功夫茶会使用紫砂壶为茶器,因为紫砂泥料的透气性强,容易散发茶香却又能保留茶汤温度。同时在泡茶的过程中也可以润养紫砂壶,让茶壶的色泽越发油润,既是茶器,亦是清供。


功夫茶绝妙的配搭莫过于紫砂茶壶配以潮汕有名的凤凰单丛。凤凰单丛的香气高扬,有着各式各样的香型,茶韵方面也是浓厚悠长。以紫砂壶泡茶逼出茶叶香气,让满室沉醉在单丛香中。这也让潮汕的每家每户都以茶待客,将功夫茶的艺术传承下去。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