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的演变(四)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1-11 17:08 阅读:610

明代是我国茶叶“创新采制”“开创千古饮茶之风”的改革年代。


朱元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下令废团茶为散余,推动了散茶发展,名茶辈出,饮茶由点茶改为泡茶。泡茶程序简化,饮茶工具减少。


1.由繁到简,茶具减少


唐代较老的茶饼,只好用“煮茶法”。宋代龙团凤饼很细,弃煮而用“点茶法”。


不论“煮茶法”,还是“点茶法”,都是程序复杂,茶具繁多。


明代散茶冲泡,就比较简单了,撮一点茶放在杯(壶)中,沸水一冲就可以喝了,所以明代泡茶也叫“撮茶法”。这时饮茶只需烧水的壶、泡茶的杯(壶)就可以了。


由于是散茶,储茶器具就显得比较重要,所以这时的饮茶器具主要是三大件:烧水壶、泡茶杯(壶)、储茶罐。


2.壶的兴起


壶是在汤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壶,它比碗,盏更容易保温保香,干净卫生,可以独饮,也可以几个人分饮。所以很适合散茶冲泡。壶由大逐渐变小,《茶笺》中载:“壶以小为贵,每一客一壶,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


明代的茶壶主要是景德镇的白瓷壶和后来的青花瓷壶及宜兴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发展,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外,还得益于明代散茶的出观、泡茶方法的兴起。


3.茶碗由黑变白


由子明代散茶绝大部分都是緑茶,茶泡在碗(盏)中,碧汤绿叶,在白色的映照下更是赏心悦目。黑色却没有这种效果。


因此,宋代独领风骚的黑色茶盏,随着点茶”的消失,而逐渐退出茶具市场,兔毫盏也成了一种历史文物。


由于泡茶的需要,白瓷越来越精,艺术价值越来越高,造型美观,料精式雅,古称“甜白”。


景德镇的瓷窑成了全国白瓷中心,在明代一度封其为官窑。


景窑所生产的白瓷茶具有“薄如纸、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做工出神入化,成为艺术精品,把茶具推向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明代茶具除了弃黑从白以外,宜兴的紫砂茶具也迅速兴起。


它使众多的饮茶者爱上了颜色古朴、红润、造型精美,泡茶“既不夺其茶香,又无熟汤之气”的紫砂壶。


4.茶罐地位的上升


由于明代是散茶,绝大多数是易变质的绿茶。因此,茶叶的储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各窑都制出了盛茶的“罂”,造型各异,雅致大方。如景德镇的青花瓷茶罂和宜兴的紫砂茶罂。


综合明代茶具主要是白瓷壶、紫砂壶,碗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