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与半壁江山(大红袍半壁江山的由来)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05-21 17:24 阅读:258

大红袍与半壁江山(大红袍半壁江山的由来)


三十多年前,去过一趟武夷山,数过石阶,攀过山岩,坐过竹筏,在山明水秀之间,觉得武夷乃修仙修道之地,山水之美,方可修得朱熹之大儒。时年,经济尚萌,武夷山人未曾说过武夷茶,也不知道武夷山藏着好茶。

十多年前,得手一小听“大红袍”,觉其名字不凡,有帝王之相。回家泡着一喝,味道独特,有些冲击味蕾的“霸气”,回甘生津,浓浓的蜜香和花香溢满齿龈。喝着这款“大红袍”,翻出朱熹的《九曲棹歌》再读,回味着武夷风景,甚觉此茶是一款造读书氛围之茶品。从此,爱上“大红袍”,时常与浓酽的普洱相映照着喝。

后来,读到一则故事,说是1972年,尼克松来访,毛泽东用“大红袍”当国礼送尼克松。尼克松嫌小气,拿着4两茶作窘迫状。周恩来告诉他,此茶每年只产8两,已经把“半壁江山”送你啦!尼克松顿时释怀。

此故事不胫而走,有人说此为“大红袍”之广告,质疑“大红袍”何只有8两?

近日乱翻书,细考“大红袍”,方知“大红袍”当年只产8两,有凭有据。

清代郑光祖的《醒世一斑录》最早记载过“大红袍”,称:“若闽地产红袍建旗(舒展之新叶),五十年来盛行于世”。

大红袍与半壁江山(大红袍半壁江山的由来)


清光绪中期,福建闽清人刘训瑞所著《玳琅书楼茶》分别写道:

“武夷天心、天游二岩,所产之茶,岁不过数斤,寺僧视为上品,并不出售。惟显者富商到寺,则烹而啜之。

“武夷天游岩之上,有古茶树一株,旁皆危岩,不易采摘,须胆壮者缘梯而上,方可采下。叶大数指,名曰“大红袍”,因叶面微红故也。每年只能焙制一斤许。贵游者,寺僧以少许饮之,为岩茶最佳品。

“大红袍为武夷特种之茶,产危岩中,人工难于采取。旧闻茶熟时,利用猴子攀树,次第采下。因猴子衣红袍,故名。现山中罕蓄猴者,不知用何法采取。”

1918年,“现代徐霞客”蒋叔南在《武夷山游记》一文中写道:“九龙窠为天心永乐寺,植茶最繁之区,极品之大红袍即产于是,谷极狭长,约三里,谷底一岩突起,高可三十余丈,曰龙头岩。岩半有水渗出,所谓大红袍名茶即植于岩下,枝干扶疏,高仅三尺余,叶甚葱郁,正在发芽。其旁有一种,名副红袍,此外茶类极夥”。


大红袍与半壁江山(大红袍半壁江山的由来)


有据可考的是,此后近一百年间,包括学者、科考人员多年考证,大红袍树仅三丛,年产多至七八两。

1964年春天,福建省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人取得了生长于天心乐寺的“大红袍”母树的枝穗并开始了无性繁殖,历时20年。80年代末期,“纯种大红袍”在武夷山已成片成林。

考据下来,当年的4两茶作“半壁江山”确确实实。如今“一壁江山”的三丛茶已不准再采摘,但“半壁江山”的故事流传广远也。

要感谢茶科学家,他们把“大红袍”从天心岩请下山,造就出一片茶林。如今,我和天下茶士一样,可以随心地啜饮着“大红袍”,在武夷的九曲中觅得桃源路。

微信扫一扫关注

关注茶窝网公众号,让你喝茶、买茶不再走弯路!品类齐全、正品保障、优惠多多,买普洱茶,上茶窝网!